珍藏“中华第一长文觚”,这家县级博物馆试运行6天入馆8.6万人次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海冰 通讯员何见英

历时一年多的展陈提升,云梦县博物馆“一通史两专题”布展基本完成,于10月1日开始试运行。没料到,国庆假期后6天,试运行的云梦县博物馆人潮涌动,受到云梦及周边游客热捧,前来参观体验的游客达8.6万余人次,远远超过预计3000人/天。

一家县级馆何以如此火爆?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展出“中华第一长文觚” 国家一级文物达49件

中华第一长文觚(图片来源: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云梦是文物大县,作为了解古云梦泽的重要窗口,云梦县博物馆目前馆藏文物5000余件(套),其中已定级的国家一级文物49件、二级文物64件、三级文物242件(组)。代表藏品有磨光彩陶、“中华第一长文觚”、彩绘门板画、虎头枕、人物画扁壶等秦汉精品木器漆和东汉陶楼等。

郑家湖墓地出土虎头枕

2021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的云梦郑家湖墓地,出土一批木漆器,经精心修复后,这批精美文物也大大补充了云梦县博物馆馆藏。

云梦郑家湖墓地出土“中华第一长文觚”,再现失传文献,觚上以秦隶书写约700字,对进一步研究当时社会、历史与思想具有重要价值,与郑家湖墓地其它出土文物一道,见证秦汉大一统。目前,长文觚陈列于全新亮相的“简牍圣地一云梦出土秦汉简牍展”,双节期间,成为该馆明星文物,被来馆游客围观。

云梦文物创四个“第一” 全新展陈让其“活”起来

云梦县博物馆馆长张宏奎介绍称,云梦被誉为“简牍之乡”,先后出土多批次重要简牍。纵观云梦文物,创下四个第一:“中华第一长文觚”,“中华法系之源”的睡虎地秦简秦律,中国第一封家书,华夏第一楼东汉陶楼。

其中,云梦睡虎地秦简曾登上央视国家宝藏节目,入选故宫“国家宝藏”文物特展,该考古发现入选“二十世纪中国百项重大考古发现”和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第一封家书“黑夫木牍”的故事,曾在《国家宝藏·展演季》中以情景演唱的艺术方式被搬上央视荧屏,演绎了秦统一中国大时代背景下普通人的家国情怀。东汉陶楼曾进京参加建国35周年全国文物精品展,并被录入中学历史课本。

云梦县博物馆全新升级后,将睡虎地秦简的主人“喜”的故事、“黑夫木牍”的故事等,以模拟场景、影像融合等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示,增强沉浸式体验感,带给观众一场场视觉盛宴。

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王先福介绍,在云梦县博物馆全面改造过程中,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挥资源及专业优势,派出专家从场馆定位、展陈设计,到布展甚至文物遴选等方面给予指导,促成了一个满足当代观众需求的全新博物馆的诞生。他还称,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国家文物局联合摄制的大型系列纪录片《寻古中国·云梦记》,9月中旬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热播,让云梦考古及文物热度不减,不经意间也为试运行的云梦县博物馆造了势。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云梦县   中华   云梦   博物馆   简牍   湖北省   秦汉   墓地   县级   中国   文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