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与安徽的区划调整,安徽省的1个县,为何划给了江西省?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各省之间经济发展和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河南省与山东省、江苏省与浙江省之间的区划变迁等等。今天,我们聊聊安徽省与江西省之间的区划变迁。在历史长河中,安徽省的婺源县,先后两次划入了江西省管理,形成了两省之间的省界。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安徽省是我国中部六省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华东地区的省份。安徽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经济大省,按照2020年的统计数据,安徽省总人口6100多万人。在我国各个省份中,6000万人口以上的省份,并不是很多。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人口基数意味着发展潜力巨大。2022年,安徽省的GDP总量超越了4.5万亿,人均经济达到了非常不错的水平。

目前,安徽省总计下辖了16个地级市,分别是:合肥市、马鞍山市、淮北市、宿州市、阜阳市、蚌埠市、淮南市、滁州市、六安市、芜湖市、亳州市、安庆市、池州市、铜陵市、宣城市、黄山市。其中,合肥市是安徽省的省会城市,同时也是全国万亿GDP城市、安徽省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不得不说,合肥市的发展潜力巨大。

2022年,安徽粮食播种面积10971.3万亩,粮食总产量820.02亿斤,属于全国的产粮大省之一。与此同时,安徽省的瓜果蔬菜等产品,大批量供应江浙等地。2022年,安徽省蔬菜播种面积1153.8万亩,总产量2538.1万吨。瓜果播种面积148.3万亩,总产量402.2万吨。

从具体区域来说,安徽省能够分为皖北、皖南两个部分,两个部分在口音、风俗、传统、饮食习惯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例如皖北的阜阳、亳州等地,在饮食、传统习惯等很多方面,与中原、山东各地非常接近。皖南地区的地形相对比较复杂,同时属于长江流域,从各个方面自成体系,出现了著名的徽派文化,很有特点。

在历史长河中,安徽省的婺源县,曾经两次被划入了江西省管理,目前,隶属于江西省的上饶市管理。一个问题出现了,为何会出现2次反复划分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我国行省制度起源于元朝,在元朝统治时期,全国被划分为10个行省。其中,江苏北部、安徽北部隶属于河南江北行省,基本上以长江为省界。苏南和皖南的部分地区,则隶属于江浙行省管理。在这一阶段,皖北等地隶属于河南江北行省。至于江西各地,基本上隶属于江西行省管理。当年的江西行省不仅仅管理了江西各地,还管理了广东省的东部地区。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在元朝行省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划分。由于明朝拥有南北两个治理,因此出现南北直隶十三个省的区划框架。其中,南直隶管理了江苏、安徽、上海等大片地区。同时期,江西省的区划框架,已经形成。

其实,我国很多省份的基本区划框架,都是在明朝统治时期形成的,例如河南省、山东省、浙江省等等。17世纪中期,清朝消灭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军和南明势力,基本上确立了自己的统治。清朝定都北京,北直隶更名为直隶省。南直隶的地位下降,更名为江南省。

对于江南省,清朝非常重视,认为“直隶外,为省者十有五,而江南为大”江南省的人口众多、面积非常辽阔、经济发达、水网密布,并不利于管理。1667年,康熙皇帝在位的第6年,江南左、右布政使,更名为安徽布政使、江苏布政使,开始出现了安徽、江苏的名字。1760年,乾隆皇帝在位的25年,安徽省、江苏省的区划框架,已经彻底稳定下来。

清朝嘉庆皇帝在位时期,安徽省下辖了8个府、5个直隶州,分别是:安庆府、徽州府、宁国府、池州府、太平府、庐州府、凤阳府、颍州府、六安州、泗洲、和州、滁州、广德州。同一时期,江西省划分为13个府,分别是:南昌府、瑞州府、袁州府、临江府、吉安府、抚州府、建昌府、广信府、饶州府、南康府、九江府、南安府、赣州府。

在清朝统治时期,婺源县隶属于徽州府管理,徽州府下辖了6个县,分别是:歙县、黟县、休宁县、婺源县、绩溪县、祁门县。徽州府的以山地、丘陵和水网为主,地形结构非常复杂。明清两朝统治时期,徽商遍布天下,主要经营丝绸、茶叶、瓷器、食盐、钱庄等生意。因此,出现了“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的说法。

徽州府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属于连接安徽、江西、浙江等省的咽喉要地,标准的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是重要的商业通道。明代历史文献记载:“天下之民寄命于农,徽民寄命于商,而商之通于徽者,取道有二:一从饶州鄱、浮,一从浙省杭、严,皆壤地相邻。溪流一线,小舟如叶,鱼贯尾衔,昼夜不息。”

控制了徽州府,不仅仅打开了赣北、浙西的大门,而且拥有了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地位。清朝统治的后期,爆发了著名的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先后占领了南京、安庆、苏州等地,开始与北方的清朝分庭抗礼。

为了防止太平军进入江西,湘军统帅曾国藩,曾经亲自坐镇徽州府的祁门、婺源等地,用于围堵太平军,并且驻扎了大量的部队。由此可见,徽州府的地理位置很重要。1912年,统治了200多年的清朝灭亡,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复杂时期。安徽省连接南北,各地军阀反复混战,对安徽各地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同时,安徽北部陆续遭受了旱灾、水灾等自然灾害,百姓们的日子很苦,急需休养生息。进入30年代,1934年,当时的政权,出于围堵防御的需要,把安徽省的婺源县,划入了江西省管理。从婺源县的地形结构,能够与江西省北部连成一片。从军事防御角度来说,非常有利。

皖南各地人杰地灵,婺源县划入江西省,立刻遭到了皖南各地有识之士的反对。众多大佬以习俗不同、经济状况、文化问题、历史关系等各种因素,反对婺源县划入划入江西省。1937年,日本军队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抗战成为了主要问题。尤其是在东南各地陆续失守的大环境下,安徽与江西的区划调整问题,被暂时性搁置。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随着日本的战败,皖南各地要求把婺源县重新划入安徽省的呼声,再次出现。结合各方面的实际考虑和因素,1947年8月,当时的政权把江西省已经管理了13年的婺源县,重新划入了安徽省,隶属于安徽省的第7行政区管理。

但是,婺源县隶属安徽省的时间,仅仅维持了2年。1949年,在三大战役以后,我国长江以北的大片区域陆续解放。1949年4月,在渡江战役以后,江南各地陆续解放。出于实际需要,安徽省被临时分为了皖北行署区、皖南行署区。其中,皖北行署区驻地在合肥,皖南行署区驻地在芜湖。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皖南、赣北地区管理、同时有利于部队部署等一系列的原因,1949年5月,安徽省的婺源县,被第二次划入江西省。婺源县划入江西省以后,先后隶属于乐平专区、浮梁专区、上饶专区。60年代后期,全国所有的专区更名为地区以后,上饶专区更名为上饶地区。

70年代末期,我国经济进入持续高速发展时期,为了适应时代建设的需要,江西省下辖的各个地区,开始陆续进行区划调整。2000年,上饶地区被撤销,组建了上饶地级市,婺源县隶属于江西省上饶市管理。

其实,没有一成不变的区划框架,以安徽省为例,先后与河南省、湖北省、江苏省、江西省、山东省等几个省份,都曾经出现了不同范围的区划调整。例如著名的盱眙、泗洪入江苏,萧县、砀山入安徽。

关于我国各地区划调整的一系列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江西省   安徽省   婺源县   江西   安徽   区划   皖南   徽州   上饶   行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