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融智库-青少年蓝皮书:男生职业理想前五是军人、科学家、企业家、游戏玩家和教师,女生选择与男生不同


《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近日发布,报告中发现未成年网民的职业理想选择以教师行业为主,性别、城乡差异、学习成绩以及亲子关系都会对其职业理想的选择产生影响。

报告还发现,位列未成年男性职业理想排行前五名的分别是军人、科学家、企业家、游戏玩家和教师。占据女性职业理想选择前五名的是教师、艺术家、医生、企业家和作家。

报告认为,中国未成年网民职业理想和择业取向存在职业理想选择集中、性别差距大、职业评价体系单一、职业认知固化、城乡差距大等问题,因此,报告认为应该从媒体宣传、职业评价标准重塑、加强城乡信息沟通以及未成年人个人素质提高等五方面入手,帮助未成年人形成合乎时代和自身发展需求的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之于未成年人,微观来看,决定了一名未成年人日后的自我要求和职业发展方向;宏观来看,则决定了一国人才储备的中坚力量和未来趋势。

职业理想选择具有集中性,教师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多种新兴职业纷纷涌现,比如新农人、网络博主等。虽然职业多元,但未成年人的职业理想选择却日益集中。数据显示,无论从总体趋势还是结合各种变量要素分析来看,未成年人职业理想选择中教师占比居于首位,为31%,远远超过了其他职业选择。而选择农民作为职业理想的最少,只占不到2%。

未成年人在职业理想选择中务实功利的成分增加。与20世纪相比,当代未成年人更注重理想是否有实现的可能,也更关注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事物和现象,表现出较强的务实性。

职业理想性别差异显著,女性倾向于文职类工作

文职类工作是指在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等组织中的非专业技术类工作。这类工作通常需要较高的文化素质和基本的办公技能,如文字处理、文件管理、信息录入和文档整理等。与之相对应的是专业技术类工作,例如医生、律师、工程师等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职业。文职类工作通常需要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基本的办公软件操作能力等,能够完成文秘、人事、财务、行政等方面的工作。

性别因素也是研究未成年人职业理想选择的重要变量之一。我国女性参与社会生产活动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女性对于社会生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在全国人口中男性人口占51.24%,女性人口占48.76%。女性人口不仅基数庞大,对社会经济的贡献也不容小觑。未成年女性与男性相比,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因而关注未成年女性的职业选择具有切实且深刻的意义。

调查结果显示,未成年男性和女性在职业选择上呈现相反趋势。未成年女性选择教师的占比超过了20%,而男性选择教师行业人数比例不到10%。除了教师这一行业外,未成年女性选择艺术家、作家这样的文职类工作的比例也要远高于未成年男性,而男性选择技术工人、科学家、工程师等专业技术类工作的比例要高于女性。

位列未成年男性职业理想排行前五名的分别是军人、科学家、企业家、游戏玩家和教师。占据女性职业理想选择前五名的是教师、艺术家、医生、企业家和作家。

未成年人职业理想和性别因素有较为紧密的联系,从社会性别理论出发,社会对于两性角色和行为的期待往往是对两性生物性别的延伸,因而社会对于男女性的期待完全不同,普遍认为女性更适合从事竞争压力小、相对于稳妥的文职类工作。事实证明,约定俗成的社会性别观点也渗透进了未成年人的择业观,从未成年人两性职业理想的选择中可见一斑。

城市职业理想选择更为开放,城乡教师行业选择比例差距大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计划经济体制确立,户籍分为城市户籍和农村户籍,由此形成了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开放以来,城乡流动弹性增大,城乡二元界限模糊,但是时至今日城乡差距依然存在。

现如今我们所说的未成年人,他们的出生区间大约在2004年至今。自从出生之日起,他们就被互联网文化浸染着,求新求变的时代特性也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个体间的差异化和个性化被极致放大。从未成年人职业理想的动态选择中我们不难看出城乡差异的影子。

未成年人的家庭所在地即城市(包括县城)和乡村(乡镇和村)与其职业理想的选择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的主要表现为城市未成年人在职业选择时更为多元,而乡村未成年人则较为集中。选择教师为职业理想的乡村未成年人占比为12.2%,而城市未成年人占比不到10%。选择军人、技术工人和医生作为职业理想的农村未成年人占比超过城市。城市未成年人选择明星、企业家、工程师、艺术家、科学家、作家和电脑高手等的比例超过农村。

学习成绩处于下游青少年对职业理想的选择更无价值偏见

学习成绩是评价未成年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尤其是在国内传统的教育体系中,作为评价标准的学习成绩显得尤为重要。从成绩可以间接反映出该生的学习能力、自律情况以及知识运用能力等。这样一来,学习成绩好坏会影响方方面面,比如未成年人自我效能感、朋辈群体的交往以及未来职业方向的选择等。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发现,学习成绩差的未成年人对职业理想选择的宽容度更高,在职业理想选择时更无价值偏见。学习成绩优秀的未成年人在职业选择方面的集中性更强,职业理想优先选择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教师、科学家、企业家、医生、高级干部等。这些职业属于知识密集型职业,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从此可以看出,职业理想选择与学习成绩紧密相关。

学习成绩处于中等的未成年人的职业理想选择集中性较弱。在学习成绩中等的未成年人中,19.6%的未成年人选择教师行业。医生、企业家、艺术家、军人的选择比例依次递减,呈下降趋势。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职业理想选择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变弱。

学习成绩差的未成年人在职业理想选择中教师依然占据榜首,但是每种职业理想选择的比例较为均匀。且不难发现,这种平均倾向的选择使得学习成绩和职业理想选择的相关性变得更弱了。换句话说,学习成绩差的未成年人对职业理想选择的宽容度更高,在职业选择时更能保持中立态度、减少价值偏向。

学习成绩作为人才筛选的一个标准,可以高效地挑选人才。从某种程度来说,这是培养人才效率优先的一种捷径。但是成就评价体系过于单调也会带来许多弊端,比如会忽视未成年人成就的多样性、自我兴趣发展的可能性等。长此以往,单调的评价标准就会推动未成年人同质化的形成,被压抑的内心得不到认同也会使得未成年人身心受创。因此,重视倾听未成年人的兴趣想法,建立健全多重职业评价体系是当务之急。这是未成年社会主体参与性的充分体现,也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经之路。

报告认为,未成年网民职业理想选择的以下问题:职业理想选择趋向集中,倾向传统行业而非新兴行业;职业理想选择受限于社会性别,部分行业存在性别分割现象;以学习成绩导向为主,职业评价体系单一;未成年人选择农民占比最小,职业画像刻板,职业认知固化;职业理想选择具有明显差距,择业“信息鸿沟”依然存在;亲子关系不良的未成年人更倾向于选择非传统行业。

因此,报告建议,要构建促进未成年人形成合理职业理想的多重机制:加强对未成年人就业素质的培养需要各界共同努力,优化政策环境、完善职业评价体系、缩小城乡信息差距,为未成年人打造更好的就业环境,不仅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未成年人的成长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持续进步和发展。

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社科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北京时间京融智库 焦建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9

标签:理想   教师   职业   职业选择   蓝皮书   未成年人   城乡   军人   企业家   科学家   青少年   性别   男生   女生   女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