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整得我们“连电视都不会看了”?

为打开个电视而“头都大”的观众,终于看到希望了——8月21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单位,部署治理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工作,要求今年年底前,开展专项整治,解决“收费包多、收费主体多、收费不透明”问题,让电视“套娃”收费现象得到明显改观;大力改善用户开机看电视的体验,基本实现有线电视和IPTV开机即看直播电视频道。

如今的智能电视,整得不少人“连电视都不会看了”。

究其原因,除了技术升级之外,“收费包多、收费主体多、收费不透明”,恐怕是不少商家耍出电视“套娃”的内在动机。

其实,何止电视“套娃”?运营商流量套餐升级、视频平台会员服务、社交平台账号解绑……无不是套路满满,甚至有人调侃“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

龚先生就曾有过亲身经历,记得曾接到运营商营销人员电话,称“为答谢老用户,在每月套餐不变的情况下,赠送流量及话费”云云。龚先生答应下来后,立即收到手机短信,称新套餐已生效,有效期内需承诺更高的月消费,如果提前取消新套餐需要前往营业厅交纳违约金10元,而这些都是营销人员未曾提及的内容。龚先生立即致电客服,客服爽快地取消了新套餐,退还了多收的费用。

事后,龚先生上网一查,发现有类似经历的人不少,而客服人员麻利地取消新套餐,显然对这类事也是心知肚明。整件事下来,感觉运营商就是“蒙一个算一个,蒙不到就拉倒”。

至于视频平台的会员服务,更是被不少网友诟病已久。明明已经缴费办了会员,却发现看场体育比赛还要另外付费,看个热门电影也要另外付费,套路堪比“俄罗斯套娃”。

就在前不久,“用户为解绑某支付账号,民警帮着办45张证明”冲上热搜。想必其中一定有用户被若干商家“套牢”而解套很难的因素。

不是说好的“为消费者服务”吗?怎么总有商家处处给消费者设套?

细究发现,上述这些“套娃”大多伴随着新技术、新平台的出现。倚仗普通人对新技术、新平台的陌生,一些商家挖空心思“割韭菜”,等到有消费者发现被套路,却连个关闭或解绑的按钮都难找到。

互联网蓬勃发展,技术不断升级,应该让人们在生活中享受更多便利。但某些商家在盈利的冲动下,设计出一个又一个“套娃”。在技术规范、相关标准、部门监管未能及时跟上的情况下,消费者很容易沦为“待宰的羔羊”。

从这次国家三个部门联合部署治理电视“套娃”来看,收费包和收费主体涉及不同部门,互有交叉且伴有利益纠葛,欲断其根基,需“攻坚克难、协调联动”,说明治理“套娃”并不那么简单。

想劝劝商家,给消费者设套,能赚几个小钱,可丢的是自家口碑和信誉。如果商家根本不在乎什么口碑和信誉,那么,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这样的商家不会走多远。

要让商家少些套路、多些真诚,除了引导其诚实守信经营外,更要通过有效的技术监管、政策规范等,打造真正优胜劣汰的营商环境。

作者:龚先生

来源: 工人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2

标签:电视   客服   套路   套餐   运营商   主体   消费者   部门   商家   用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