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儿童身高增长的重要手段-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想要孩子长高,运动是不可缺少的。运动可以促进营养的消化吸收,运动可以刺激维生素D的生成,运动可以促进骨骼的生长,特别是纵向的弹跳类的运动,对于孩子身高的增长是非常明显的。我们会发现从小喜欢户外运动,打篮球打羽毛球的孩子,长大之后更容易长高。

一、运动的选择应满足多样性

多项指南都强调要为儿童的运动提供更加丰富的环境,即:多种目标、多种环境、多种形式、多种强度,以满足更多的身体生理活动要求。

多种目标是指学龄前儿童运动的首要目标在于发展基本动作技能,但与此同时,还应通过中等及以上强度的运动锻炼心肺,以抗阻运动强化全身各部位的骨骼肌肉。同时,学龄前期是灵敏、协调和平衡能力快速发展期,因此,应着重促进这几种能力的发展,为今后学习更多、更复杂动作技能奠定基础。

多种环境是指应该尽量为学龄前儿童提供丰富多样的运动环境,让其充分体验室内、户外活动环境的变化,以及地面、水中、冰雪等不同运动界面的差异,是在水中或冰雪环境中的运动能够带来额外的益处,可以让儿童掌握更多样的生存技能,发展身体控制能力以及适应不同环境的刺激等。

多种形式是指学龄前儿童的运动应兼具独自游戏、亲子游戏和同伴游戏。同时,根据活动的组织形式,又分为非结构化活动和结构化活动。 多种强度是指运动中不仅要有低强度的活动,尤其要保证有中等及以上强度活动,且须循序渐进。

通常将运动分为低强度、中等强度以及高强度(也称剧烈强度)3类。虽然各种强度的运动均可为儿童的身心健康带来益处,但只有达到一定强度的运动(即中等至高强度才可带来更多的健康收益。研究表明,中等强度身体活动与学龄前儿童的脂肪重量呈负相关;高强度身体活动有利于其肌肉和骨骼健康。

二、运动应目标合理、循序渐进

儿童的运动目标应遵循学龄前阶段的儿童基本动作技能的发展规律,循序渐进,避免过早要求学龄前儿童完成超出其能力的运动。过早要求儿童完成超出其能力的运动,儿童的基本动作技能不仅不会发展得更快,反而可能更易引起挫折感。同时,应避免在学龄前阶段过早进行专项化训练,这种早期训练可能对成长中的儿童造成了身心和社会压力,使他们过早“精疲力竭”,增加运动损伤的危险。

三、运动时需要成人看护,以避免意外伤害。

四、运动时长

大量研究显示,儿童每天身体活动总时间越多,其健康效益就越大,进行一定时间中等强度身体活动对其运动能力以及骨骼发育都有积极影响。让孩子参与中等强度的运动,并保证一定的时长,能有效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促进身高增长。 (via 北京朝阳医院)

来源: 北京12320在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儿童   循序渐进   骨骼   强度   身高   手段   多种   技能   身体   目标   能力   环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