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我直言,现在中产家庭的孩子,生活水平可能是他人生的巅峰了

周末了,继续当几天育儿博主,和大家唠几块钱的吧。


最近我家老二满月,从月子中心回到了家。


爷爷奶奶考虑到我们带俩娃辛苦,就让我们把老大送回东北老家。


趁着送孩子回老家的时间,我特意带娃去看望了下她90多岁的太奶,也就是我姥姥。


本想象一副祖孙团圆的和谐画面,没想到我儿子一进太奶家的门,就表现出一脸嫌弃。

图源:网络


太奶家的房子太小,太奶家的饭太难吃,太奶给的玩具太旧……


他大声表达着他的嫌弃,囧的我在旁边脸红一阵白一阵,只能大声训斥他:


不要嫌这嫌那,好好说话!


儿子无辜地反驳我: 我哪里没好好说话,我说的是事实啊!


好吧,他说的确实是事实,或许这也不能全怪他。


毕竟我们家里房子更大,饭菜都随着他的心意给他做,玩具也都是看上啥就买啥。


在他有限的人生里,压根就没经历过太奶家这种简朴生活,怎么可能一下子适应……




确实如此,我和身边很多中产的孩子,打从出生开始,经历的就都是最好的生活。


能打车就不坐公交,能去饭馆吃饭就不在家吃,能出国旅游就不在国内旅游。


享受着祖国发展的红利,和父母奋斗多年的成果,一切在小小的他们看来,都是标配,都是理所应当,丝毫不觉得是享受。


可这最好的生活,究竟能持续多久呢?


现在上下学,都是开车送或者打车,等到他们以后毕业工作了,大概率还是要自己天天挤地铁。


现在假期吃饭,都是去家旁边的商场吃他喜欢的,每顿上百元。以后他们上班了,估计只能吃30左右的外卖。


现在住的房子,是家里的大三居,以后他们长大了想独立,恐怕还是要从10平米大的一居租起。


我不愿承认又不得不承认,这一代的孩子,现在的生活水平,可能就是他人生的巅峰了……

图源:网络


日后,随着他的成年、独立,他会逐渐发现这种唾手可得的美好生活,都是父母所营造的幻想。


他要从头开始学会精打细算,学会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也认识到赚钱是多么不容易。


他甚至要和很多社畜一样,拼命加班,被老板骂,却只能勉强赚到很少的工资。


俗话都说:从简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这样高开低走的人生,幸福指数怎么可能会高呢?




说实话,以我的人生经验,实在没法想象这代孩子们长大后的心理落差,就像他们也无法体会我们这一代中产80后父母的心路一样。


直到现在,我还能回想起很多我年轻时的高光时刻,第一次吃麦当劳,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住五星级酒店,第一次出国旅行……


事情本身已经很模糊了,但那种因为期待了很久终于成真的激动心情,一辈子忘不了。


网上总说80后是最苦逼的一代人,从某些角度来看确实没错。


但80后的幸运之处也在于,这些年个人的成长始终和时代的脉搏紧密联结在一起。

图源:网络


赶上了中国飞速发展的三十年,撞上了时代的各种红利,考上大学,找到好工作,留在大城市,买房买车,好像没费多大力气就跨越了阶级。


而比跨越阶级更振奋人心的是,那种看到自己的努力有了正反馈,日子过的越来越好,人生节节上升,所激发出的奋斗动力和强烈的自信心。


凯恩斯大爷一百年前不就说了么,信心比黄金更宝贵


而反过来,最让我担心的,也是这一代孩子长大后的信心问题。


他们从小就享有丰富的资源,拥有超过父母的视野,也一路见证了父母的发迹,可长大后却发现无论怎样努力,也难以超越父母的光环。


虽然他们得到的教育更优质,接触的人群层次更高,但一旦进入社会,还是会被一秒打回原形,变成芸芸众生中的一个社畜打工人。


虽然一直努力,却看不到向好的迹象,也看不到希望,这样下去,对未来的生活还能有什么期待?


如果是我,好像也找不到除了“躺平”之外的其他选择。


图源:网络




我不知道这种躺平,孩子们是否可以接受,是否愿意享受。


但我知道,他们的父母,大多是不能接受的。


因为这触及了很多80后中产的最大痛点——阶级滑落。


为什么中产格外担心阶级滑落?


因为和富裕阶层不同,他们不具备生产资料,受环境和形势的变化影响太大。


同时他们的资产和职业都无法传承,就算做到总经理做到CXO, 也还是打工人,无法传承给下一代,孩子们只能零起步。

正因如此,他们才狠命鸡娃,格外在意子女的优秀程度,就是希望孩子可以复制他们当年靠刻苦学习改变命运,实现人生的逆袭的正确路径。


图源:网络


可千般算计,却独独忘记了,自己所经历的偶然现象,无法成为必然。


所以我之前就在《鸡娃对中产来说,现在变成一门赔本生意了》一文中劝过大家,现在这个年代,鸡娃不如鸡自己。


我们这代人把自己鸡好了,就算孩子将来过的没那么如意,你还有钱有力可以再托举他们一把。


让孩子能继续啃你的老,当一阵子全职儿女,父母也是需要底气的。




说了这么多,我也在反思一个哲学问题:


如果美好的东西不能一直拥有,那到底是竭尽所能让孩子短暂拥有一下好呢,还是现在就教会孩子吃苦好呢?


没有答案。


但有一点我知道,受苦这件事是不存在一个总量的,并不是今天多受点苦,长大就能少受苦。


同样它也没有所谓的耐受性,并不是小时候吃苦吃多了,长大后再吃苦就会觉得是甜的。


吃苦就是吃苦,幸福就是幸福。


想到小时候,那么累那么辛苦,我总在想,长大就好了,烦恼就会都解决了。


可现在长大了,又生出了新的烦恼,没个头的……


图源:网络


所以,作为一个惯娃奶爸,索性不想那么多了,但愿这一切都是我的杞人忧天。


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命运,每代人在其所在的环境下所生发出来的应变机制,也是完完全全不同的。


也许等到孩子们长大的时候,所谓“付出终有回报”“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名言都早就没有了市场。


松弛感,配得感,无欲无求才是社会的主流。


如果是这样,我还瞎担心个什么呢?孩子现在不就已经是这样了么?


所以还是那句父母常说的老话:儿孙自有儿孙福!


如今我也终于信了!

*「毯叔盘钱」所有内容系个人观点,仅以交流个人想法和分享知识为目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参考。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读者结合个人财务状况,独立决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中产   孩子   人生   儿孙   红利   巅峰   阶级   确实   担心   父母   家庭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