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改革来了!反腐风暴背后,老百姓看病将有3大变化

医疗反腐的事情,相信大家都知道了。

然而如果你只知道,国家搞反腐是为了惩治贪官,那么你只在第一层;

如果你知道,国家是以“反腐”为工具、来推进医疗改革,那么你就在第二层;

如果你预见到,这次医改过后,老百姓看病将会有3大变化,那么恭喜你,你在第三层;

如果你还知道,面对世界医疗产业“便宜-高效-优质”的不可能三角,中国正走在一个前无古人的改革道路上,那么你就在第五层。

今天,我们正在看到的医疗反腐与改革,可能是今年国家最重要的大动作。对整个产业的影响,对老百姓看病的影响,可能会持续许多年……


一、医疗产业的三大乱象

不知道大家平常在医院看病时,有没有遇到过以下几个现象:

第一,本来是一个小病,但大夫却开了一大堆不知所谓、疗效不明确的中成药。

虽然花的是医保钱,但是自己心里挺膈应。

第二,这个病稍微严重点,医生就说药要没法走医保。需要你拿着医生开的单子,到医院旁边的“定点药房”买药。

结果你拿着单子,到所谓的“定点”一看,哇,卖的药死贵。

第三,看病的时候,有个别医生很没耐心。刚说几句话,就像赶阎王一样想把你赶走,无论你的病情是轻还是重……

上述情况,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遇到过的可以在评论区说一下。

就柏年个人的体验来说,虽然我去医院的时候不多,但是这些情况我都遇见过。

所以我认为,这也是很多朋友们在就医时,都会遇到的普遍情况。

那除了抱怨一句“看病难、看病贵”之外,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认真思考过:

为什么我们国家的医疗体系,会酝酿出这些乱象?背后的症结究竟在哪里?

如果理解了这些点,我们也就能理解,今天国家正在进行的医疗改革,究竟想要干什么。


7月25日,国家卫健委、发改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医保局和国家药监局,联合印发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

这项文件的推出,配合着同一时间开展的医疗行业“反腐风暴”,正式拉开了今年医改的序幕。

本轮医改,重点想要解决行业内,存在已久的3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部分医院高层和药企,联手贪污国家医保资金的问题。

关于医疗腐败,国家一直都有在关注。

2019年,国家曾出台医疗规定,取消医院销售药品和耗材的加成,也就是说医院不能再靠“卖药赚钱”。

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医院没有了卖药的动力,医药企业的销售不就低了么。

于是,药企想了一招:我给你医生回扣。

反正医生开药,花的多是国家医保的钱,患者也不懂、不会有太大反对意见。

如能多开药,药企的销售不就好了,利润不就来了么。

所以这就是为啥,现实中我们经常能遇到,医生莫名其妙地给我们开很多药的现象——这里面中成药居多。

这种药,你光吃它没什么副作用,但是具体有啥疗效,我们也说不上来。

这背后,其实就涉及到医药企业对医院高层的利益输送。

输送的方式有很多。

例如明面上的,有药企以“研讨会”的形式,邀请各大医院专家来演讲,再授以高额的演讲费。

暗地里的,则有着“医药代表”给院长、主任们直接塞钱,或者进行性交易。

在这一过程中,“医药代表”们如果做成了一单、绑定了一家大医院,那年薪上百万是轻轻松松。

利益之下,必然有人铤而走险。

对药企来说,推销药品过程中付出的这些明里、暗里的花费,都会被做到“销售费用”这一栏里。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咱们观察中国药企的“销售费用”,那是格外的高。

根据统计,目前A股所有医药类企业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也就是“销售费用率”,过去5年平均为15.2%,在申万31个行业中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容护理”行业。

更有甚者,有的药企销售费用率高达50%以上,还不是一家两家。

也就是说,你吃的药中,有可能一半以上的成本,不是用于研发或制造、而是用于营销。

许多药企销售费用率在50%以上

从这里你就能看出,药企和医院联手腐败的现象,有多么地触目惊心。

根据媒体统计,今年以来,全国至少已有155位医院院长、书记被查,数量已超过去年全年的两倍。

而在院长、书记之下,被查的科室主任,更是众多。

药企和医院联手腐败,带来了3个极坏的影响:

首先,就是影响了医疗系统的公信力;

再来,这导致医保资金被贪污浪费,钱用不到刀刃上。

甚至我们可以说,那些贪污者贪了多少钱,就有多少的家庭因为看不起病而放弃治疗、或者破产——这都是“带血的馒头”。

最后,但也非常重要的是,部分医药企业靠歪门邪道搞销售,导致市场上“劣币驱逐良币”。

真正踏踏实实做研发,能给患者带来福音的药品,进不了医院。

长此以往,那些认真做药的企业都破产了,中国的医药产业怎么能有未来呢?


好,接下来我们讲第二个问题,“院外售药”的现象屡禁不止

根据《2021年医药终端格局和工业百强结构变化》报告显示,2019年院内市场规模达到13000亿元左右,院外市场也高达9000亿元。

很多人在就医时都会遇到,很多药品走医保,医院不给你开,必须让你去院外的“定点药房”购药的情况。

而院外药的价格,至少是医保药的2倍、3倍。

今年3月,杭州市萧山区就通报了当地某人民医院4名医生,违规外购药械的情况。

这里面,除了存在部分医生靠卖院外药“吃回扣”的现象外,更多的还是来源于我们国家医疗体系自身的财务矛盾。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我们的公立医院名称虽然带“公立”,但是开支不是完全由国家承担的。

国家财政对公立医院的补助,属于“差额补助”,只承担一部分开支。

有统计说,财政补贴占我国公立医院中的收入比重,大多只有5%到10%不等,更多的收入,还是要靠医院自筹。

那医院如果开支大了、有了亏空,怎么办呢?

虽然国家明令禁止,但是最后还是要回到“卖药创收”这条老路上来。

所谓的“定点药房”就是这么来的,这些药房背后的股东,其实就是旁边这家医院。


接下来,我们再来讲第三个问题,医务人员的考核体系问题。

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医护人员的薪酬模式,是和出诊时创造的收入挂钩的。

这种模式,虽然会鼓励医生提高效率,尽量多地服务患者。但也必然会导致,医生过度推介医疗服务或者开药。

此外,这种制度也会造成医院不同科室之间的医生,待遇不平衡。

例如外科医生,因为经常做手术所以收入很高。

而内科医生、儿科医生,没有这项业务,收入就很低。

但是你说,后两种医生难道就不重要么?

大家都是一个学校培养出来的博士,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呢?

因此,与创收挂钩的这种模式,在社会上一直都存在着较大争议。

除了这种模式之外,医生的晋升经常还和学术研究、也就是论文量挂钩。

有些医院规定,想要晋升,必须在哪些期刊上发多少篇文章。

很多医生平常照顾病人已经很忙了,哪还有时间做学术呢?

于是,这种考核体系就造成了“医生买论文”的现象十分泛滥。

医生买论文的情况非常普遍

最后,医生平常要么忙着创收、要么忙着搞学术论文,就是忘了最关键的一环——“与患者进行情绪上的沟通”,客观上就加剧了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

这不能责怪某些医生,这属于是制度不合理,是制度对人的异化。


二、医改的三大方向

那讲完了现有体系的不合理,不合理怎么办?当然要改!

这一次医疗改革,将从三方面入手,想要解决我们现有的3个医疗痼疾。

第一个,就是面对医疗腐败态势,严格反腐,一旦发现绝不姑息。

根据媒体报道,最近很多以“学术交流”为名、“利益输送”为实的医疗研讨会纷纷取消,医疗代表们则不敢进医院了。

甚至有的医生,主动清退了过去几年收到的回扣——这就是国家反腐的威力。

这种威力,过去我们在公务员系统里看到的比较多。未来在医疗系统中,势必也会常态化。

第二, 就是恢复医院的公益性

在医疗改革方面,我们国家是走过弯路的。

21世纪之初,我们曾经觉得西方都是好的,也学着西方国家搞医疗市场化、民营化。

结果,民营医院不但搞出了各种事故。

一轮疫情下来我们才发现,关键时刻敢打敢上的,还是公立医院和医生们。

所以大众医疗,最后必须回归公益性。

而“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这篇文件,第二部分就用了一大章节讲公立医院如何回归公益性。

例如,严禁向科室和医务人员下达创收指标;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降低)等。

第三, 就是改革医护人员的薪酬体系

从与创收量、论文量挂钩,转向与患者满意度挂钩。

像儿科这种收入低、但是民众急需的科室,薪酬上要予以倾斜。

当然我们必须要说,国家的改革方向总是好的,但是规定是一回事,下面能不能执行是另一回事。

有时候你只用行政命令、或者惩罚来推行政策,下面的阻力会很大,最后导致效果不好。

所以这一轮医疗改革,我们不只有反腐的“大棒”,更有真金白银的奖励作为“胡萝卜”

根据2023年2月财政部出台的文件(《关于组织申报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的通知》),这一轮医疗改革中,经国家评定后表现较好的改革医院和项目,每一个项目国家补助5亿元,其中5000万元可直接作为医护人员的绩效奖发放。

相信在“胡萝卜+大棒”的政策思路下,老百姓们吐槽的许多看病难问题,有望得到真正解决。


三、医疗的“不可能三角”

在文章最后,柏年还是想和大家聊一聊心里话。

医疗行业改革,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难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有时候旧的问题消失了,新的问题就会出现。

其中最突出矛盾,就是医疗行业天然存在的“不可能三角”——即便宜、高效、优质,不可能同时存在。

有的国家,医疗服务高效、优质。只要肯花钱,你就能享受到最前沿的医疗服务,但代价就是“贵”。

例如美国。

有的国家,医疗服务便宜、优质,但代价就是“效率低”。想预约个医生和检查,需要排上好几个月队。

例如英国和北欧。

有的国家,医疗服务便宜、高效,但代价就是医院没收入,买不起好设备。医生收入低、素质普遍不高。

例如,5、60年代赤脚医生“上山下乡”的中国,和今天的古巴。

而今天的中国,就是在这个“不可能三角”上,做艰难的平衡。

为了便宜,我们一方面展开大规模反腐运动,另一方面药品“集中采购”,打压医药企业利润;

为了高效,我们的医疗体系,让医生们加班加点、超负荷地工作。

而便宜又高效,则意味着大部分中国医生们,拿着远低于西方同行的薪水,30岁之前连成家立业都成问题。

所以为了吸引高素质医生,我们只能用“白衣天使”这种虚名褒奖他们。同时用一个看似稳定的编制,让医生们一辈子钉在岗位上,有了疫情让他们第一个上。

这就是中国现阶段,在“不可能三角”上所做出的方案。

这种方案,不可能对所有人都好。例如对于超级富豪来说,一定是美国的医疗条件更优。

但是,它应该最符合广大中国老百姓的利益。

所以我们作为患者,也需要体谅国家、体谅医生们的难处。虽然柏年刚才提到了,就医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状况。

有些乱象,我们可以通过改革解决。但有些状况,则是医疗体系的固有矛盾,没得解决。

所以在这个时候,还是请大家多多体谅。

如果医患关系能少一些紧张,很多悲剧就不会发生。很多医生和患者,心里就会多一些希望。

在医院里,最宝贵的就是希望,不是么?

~全文完~

感谢阅读,如果觉得文章写得不错,欢迎关注我,转发、收藏并随手点个赞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高效   医保   中国   老百姓   患者   费用   风暴   收入   医生   医疗   医院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