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科学大奖揭晓:赵忠贤凭超导成果入选,何恺明等人共享奖项

8 月 16 日,未来科学大奖 2023“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正式揭晓,单项奖金约 717 万元人民币(等值 100 万美元)。


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忠贤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仙辉共同分享“物质科学奖”;MIT 教授何恺明、原旷视科技首席科学家孙剑、蔚来助理副总裁任少卿、旷视科技研究院基础科研负责人张祥雨共同分享“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西湖大学教授柴继杰和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周俭民共同分享“生命科学奖”。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得主的年龄段从“40 后”涵盖到“90 后”。


物质科学奖:赵忠贤院士和陈仙辉院士凭借超导成果入选


据介绍,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忠贤于 1976 年开始从事高温超导体的研究。他所发表的论文囊括第 Ⅱ 类超导体的磁通钉扎与临界电流问题、以及非晶态合金的超导电性。1983 年,他开始研究氧化物超导体 BPB 系统及重费米子超导性。1986 年底,他在 Ba-La-Cu-O 的研究中注意到杂质的影响。1987 年,他和团队独立发现了液氮温度超导体,并首先公布其化学成份 Ba-Y-Cu-O,这推动了领域内的研究。1988 年,赵忠贤率先在 Ti 系氧化物超导体上,获得转变温度在 120K 的超导体。其第二个主要贡献在于发现了一系列 50K 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并创造了 55K 的纪录。经过长期的积累,赵忠贤在探索新的高温超导体上逐渐发展出一种新思路,即存在多种合作现象的层状四方体系中有可能实现高温超导。2008 年,日本一支团队报道称 LaFeAsO 拥有 26K 的超导电性,赵忠贤认识到其中可能孕育着新的突破。基于 LaFeAs(O,F)压力效应研究,赵忠贤提出用轻稀土元素替代和高温高压的合成方案,将铁基超导体的临界温度从 26K 提高到 52K,显著超过了 40K 的麦克米兰极限。很快,他又合成 50K 以上的系列铁基超导体,创造了大块铁基超导体 55K 最高临界温度纪录。


图 | 赵忠贤(来源:资料图)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仙辉曾发现富勒烯超导体、铁基超导体和有机超导体等多种体系。他在铁基超导体的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比如,首次在铁基超导体(常压下)实现 40 开以上的超导电性,发现相图以及反铁磁与超导电性竞争和共存的证据,发现大同位素效应和磁化率线性温度依赖关系的普适行为。同时,他还在强关联电子体系中发现多自由度相互作用导致的反常行为。此外,陈仙辉还曾利用高温高压技术生长出高质量黑磷单晶,并与其他团队在二维黑磷薄层晶体实现了场效应晶体管。


图 | 陈仙辉(来源:资料图)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何恺明等四人共享奖项


何恺明在履新 MIT 教授之后,迎来此次获奖的好消息。他的学习经历和工作经历,堪称无可挑剔。2003 年,其高中毕业于广州市执信中学,为当年广东省高考满分状元。2003 年,他来到清华大学基础科学班读书,连续 3 年获得清华奖学金。2009 年,他成为 CVPR 最佳论文首位华人得主。2011 年,其获得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学位,之后进入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2016 年他加入 Facebook AI Research(FAIR)担任研究科学家。此后两年间,他先后获得 ICCV 最佳论文奖(马尔奖)和 CVPR 大会 PAMI 青年研究者奖。2022 年,其入选 AI 2000 人工智能全球最具影响力学者榜单,综合排名第一。2023 年,何恺明离开业界加入 MIT 任教。


原旷视科技首席科学家孙剑,是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的得主之一。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计算机视觉和计算摄影学、人脸识别和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理解。在孙剑的带领下,旷视研究院研发出包括移动端高效卷积神经网络 ShuffleNet、开源深度学习框架天元 MegEngine、AI 生产力平台 Brain++ 等多项创新技术,其提出的“深度残差网络 ResNets”成功解决了深度神经网络训练难的世界级难题。自 2002 年以来,孙剑在 CVPR、ICCV、ECCV、SIGGRAPH、PAMI 等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100 余篇。2009 年,他和团队的“去雾”论文 Single Image Haze Removal Using Dark Channel Prior 获得亚洲第一个 CVPR 最佳论文奖,2016 年其再次获得 CVPR 计算机视觉年会最佳论文奖。2022 年 6 月 14 日,孙剑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去世,年仅 45 岁。


蔚来助理副总裁任少卿,是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的另一位得主。其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培养博士班。他曾提出适用于物体检测的高效框架 Faster RCNN 和图像识别算法 ResNet,后者的相关论文于 2016 年获得计算机视觉领域顶级会议 CVPR 的最佳论文奖。2022 年 1 月,其被纳入 2022 年人工智能全球最具影响力学者榜单 AI 2000,排名第十。2022 年 4 月 28 日,其又入选 AI 华人青年学者榜单。目前,他已经加入蔚来公司工作。


图 | 任少卿(来源:资料图)


旷视科技研究院基础科研负责人张祥雨,是此次获奖得主中的一名 90 后。其于 2017 年博士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期间参加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孙剑和何恺明是他当时的导师。张祥雨的研究方向包括深度卷积网络设计、深度模型的裁剪与加速等。他曾在 CVPR/ ICCV/ ECCV/ TPAMI 等顶级会议期刊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并获得 CVPR 2016 最佳论文奖、以及顶级视觉竞赛 ImageNet/ COCO 的冠军。他的代表作包括业界广泛使用的神经网络架构 ResNets/ ShuffleNets/ RepVGG 系列、神经网络架构搜索算法 SPOS、模型压缩裁剪算法CP/ MetaPruning 等,并曾入选 AI 2000 计算机视觉全球最具影响力学者榜单、ELSEVIER 中国高被引学者等榜单。


图 | 张祥雨(来源:资料图)


生命科学奖:农业再次获得关注


柴继杰是本次生命科学奖的得主之一,他目前担任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免疫学讲席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早年,柴继杰本硕博分别毕业于大连轻工业学院、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后来,他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完成博后研究之后,他先后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和清华大学工作。2017-2023 年,其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植物育种研究所担任“洪堡教授”。2023 年,柴继杰全职回国加入西湖大学。


据介绍,目前柴继杰实验室从事植物中介导先天免疫反应的受体激酶和 NOD 样受体蛋白(NLR,Nod-like receptor)的结构与功能研究。他和团队的前期研究表明植物 NLR 识别病原体效应蛋白之后,可以形成不同的抗病小体。


图 | 柴继杰(来源:西湖大学官网)


周俭民是本次生命科学奖的另一位得主。其目前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员。他和团队致力于植物与微生物间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当前,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拟南芥和假单孢杆菌/黄单胞菌间互作的模式体系。此外他还致力于从分子生化功能上阐明病原菌效应因子,对于植物宿主细胞免疫反应的抑制作用。


图 | 周俭民(来源:中国国家科学院官网)


据介绍,未来科学大奖设立于 2016 年,是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


图 | 历届得主(来源:资料图)


该奖项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奖励在中国内地(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做出杰出科学成果的科学家(不限国籍)。奖项以定向邀约方式提名,并由优秀科学家组成科学委员会专业评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超导体   中国科学院   超导电性   科学   西湖   超导   生命科学   得主   院士   奖项   研究院   大奖   成果   未来   论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