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掉实体经济有多可怕?看看一个掉进坑里的国家-巴西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个“关注”,听故事品百味人生的同时,还能获取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乾叁

编辑|Q


有这样一个国家,拥有世界第五大国土面积,且国内资源丰富,农业发达,人均粮食产量高。这个国家曾经有机会跻身世界前列,但在一次次重大决策的失误下,一步步一蹶不振。

这个国家,就是巴西。

从数据上看,巴西毫无疑问是世界粮食生产大国,但是至今巴西仍然有3000万人遭遇饥饿,从2018年至2022年,其饥饿人口比例从5.8%上升至22.5%。

身为粮食生产大国,竟面临严重的饥饿问题,巴西为何会沦落到今天这般田地?

究其原因,要追溯到从上世纪80年代巴西开始丢掉实体经济时了。

好,问题来了:巴西实体经济是怎么被“玩坏”的?实体经济究竟有多重要?巴西的“反面教材”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警示?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一聊掉进坑里的国家——巴西,看看这个曾经拥有强劲实力的金砖国家是如何走向挨饿与贫困深渊的。

01

【早年得志,近乎完美的开局】

如果你问上世纪70年代谁有可能成为新兴强国,巴西当仁不让会成为人们心中的第一梯队。

当时的巴西,是要粮食有粮食,要工业有工业,不仅是南美洲第一大工业国,还是世界的“工业新星”,其知名度几乎不亚于日本。

事实上,巴西的工业化早在19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同美国一样,巴西地处拉美洲,因而躲过了两次世界大战,还成为世界大战期间欧美的“后方兵工厂”。

凭借殖民引进的工业体系以及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巴西显然具备战后崛起的天然优势。

到1920年,全巴西一共建起了13万多家工业企业,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2.7万公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巴西的工业年增长率近8%,占全国总GDP的四分之一。

毫无疑问,巴西是当时头号工业强国。

二战结束后,巴西工业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开始进入成熟阶段,经济进一步攀升。

从1948年到1979年,巴西全国GDP平均年增长率高达7.2%,其中1968~1973这5年时间内,更是取得了10%以上的经济增长量,被世人称之为“巴西奇迹”。

到1978年,巴西人均GDP已经被列入中等收入行列,距离成为发达国家只是时间的问题。

当时的巴西工业,有两个十分傲人的领域,一个是民用航空,另一个是船舶制造

先说民用航空。战后,航空技术开始在民间普及,民用飞机订单量呈爆炸式增长,巴西也在时代的红利下也分得了一块大蛋糕。凭借完善的工业体系,1969年巴西航空工业公司正式成立,在当时仅次于美国波音和法国空客,是世界第一大支线飞机制造商。

据说,国际影星成龙购买的私人飞机“巴航莱格赛650”就是出自巴西航空工业公司之手,港星“四大天王”之一的刘德华也跟风买了一个同款。

再来看一看船舶制造领域,巴西位于南美地区中部,拥有较长的海岸线,其中良港无数。

在反殖民统治时期,巴西就凭借工业基础,几次在海上与英法等海军强国掰过手腕。军舰国产化比重相当之高,商用货轮与民用小型客船订单量也在战后指数级攀升。

在当时,拥有一艘巴西制造的私人游艇,足够能彰显自己的财富地位,是富豪的不二之选。

可以看出,巴西的工业实力实在是浑厚。

更可怕的是,巴西坐拥大量工业资源,工业自主化水平非常高。论发展,资源严重依赖进口的日本和韩国都要给巴西几分薄面,毕竟掌握资源的工业国家更有可能成为超级大国。

然而,就这样近乎完美的开局条件,却被巴西自己给“玩砸了”。

02

【进军第三产业,是福是祸?】

如果问一个国家有钱后,第一件事情会干什么?

相信很多国家都会说:要产业转型!

所谓产业转型,其实是调配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主要是调配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关系,即工业与服务业的比重。

从投入产出比上来看,服务业毫无疑问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基本保障。

巴西也不例外,在拥有发达的工业优势之后,下一步发展就是要考虑服务业的问题。巴西的服务业有两个逃不开的关键领域:旅游和金融。

首先是旅游,巴西虽然称不上文化底蕴丰厚,但是拥有拉美特有的自然风光。特别是里约热内卢的基督雕像,更是成为世界地标性建筑,每年都会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络绎不绝,这也滋生了繁荣的旅游业。

再来说一说金融,这可是巴西服务业发展的重头戏。

凭借殖民时期的功底,巴西与西方国家外交相对比较柔和,在引进外国资本方面更是具备优秀的环境。广袤的土地、扎实的工业基础、国内政局相对稳定,试问哪路资本不爱?

因此,在80年代的世界资本谈判桌上,巴西一直是投资界的热门地区。

开放的政策和条件让世界资本在巴西纷至沓来,进而孕育了相对反映我的金融体系,有了“北美看纽约,南美看里约”这样的称号。世界仿佛都在欢迎巴西,巴西也在积极拥抱世界。

按照这个剧本,凭借服务业的崛起,巴西一定能够步入新时代的经济增长快车道,一举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然而,美梦之所以是美梦,正是因为看似表面很好,实则背后风雨连连。

巴西地产业转型,可以说成为了世界发展中国家产业转型的“反面教材”

这是为何?

原因是:巴西为了扩大服务业,主动放弃了工业。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巴西地工业占比开始极速下滑,到了2017年,巴西服务业比重已经高达72.8%,同一年德国和日本的服务业比重也只有68%。

如此激进的产业转型战略带来的结果是怎样的?答案是:一片狼藉。

之前我们都说了发展服务业的好话,现在我们就来讲一讲盲目转型服务业的弊端了。

对于巴西而言,服务业发达的弊端可谓是招招致命。

03

【丢掉实体经济后的反噬】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依靠服务业富起来的国家,比如亚洲的新加坡、欧洲的瑞士。不过,这些小国发展服务业的经验,并不适用于巴西这样的人口大国。

服务业虽然有更高的投入产出比,但也意味着使用更少的劳动力就能换取更大的价值。

这种特性对于人口较少的新加坡和瑞士而言,无疑是发展的机会,但对于巴西这样拥有2亿人口的大国而言,发达的服务业会对人口带来不小打击。

当巴西重点发展工业的时候,大多数巴西底层百姓还可以依靠成为工人正常生活。当巴西转而重点发展服务业时,问题就出现了——服务业岗位数量要远远小于工业岗位数量。

于是,就导致了大量巴西百姓失业。

1990年,巴西经济出现负增长,失业率激增至7.5%,成为世界头号失业大国

他们没有更多的工厂可以上班,没有更多的岗位支持就业,而巴西也没有出台相应的补救措施,致使失业人口一夜之间堕入贫困,最后甚至徘徊在挨饿的边缘。

往后的几年,巴西失业率一路飙升,甚至超过两位数。

对于巴西政府而言,能把失业率从两位数压至一位数,就已经算是“仁政”了。

在这些失业人口中,有很多是来自于服务业。也许有人会说,既然服务行业混不下去,那就去当工人继续发展工业呗,很可惜,经过十几年的转型,巴西的工业也没有以前那样辉煌了。

当年,巴西虽然工业比较繁荣,但是产品竞争力在国际上一直存在劣势。巴西的工业产品只能称得上是“能用”,距离“好用”还有很大一块距离。

特别是巴西最引以为傲的航空产业,飞机质量一直赶不上不断更新迭代的波音和空客,再加上巴西后来着力发展服务业,而忽视工业的发展,巴西航空慢慢开始排名靠后。

巴西转型服务业问题也就出现在这里:为了发展服务业,直接断掉了工业发展。这对于人口庞大的巴西而言,算是致命打击。

另一方面,由于对于外国资本的过度宽松,巴西金融也出现了巨大问题。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美国了,拉丁美洲有这样一句俗语:“天堂太远,美国太近”,美国放纵式的金融政策对巴西的打击是巨大的。

熟悉美国套路的人应该知道,自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美元再一次成为信用货币。美元大量在世界发行,然后引发经济危机,最后再通过加息来收割全世界的韭菜。

其中最大的受害者之一,就有巴西。

当年,巴西政府为了迅速发展服务行业,向美国借了大量外债。本来可以通过慢慢发展、慢慢偿还的方式度过短暂的债务压力期,但是美元的不断加息,让巴西的债务逐渐堆积成山。

国家拿服务行业创下的利润都用于还美元的债务,时间长了自然会导致入不敷出。就这样,巴西在债务的泥潭里越陷越深。21世纪后,巴西的经济增速始终在正负之间来回徘徊。

从以上两方面可以看到,巴西“自残式”地产业转型带来的后果不可谓不重。工业实力没有保障,服务行业与西方世界深度绑定,最后遭殃的只有自己。

那么,从巴西的身上,我们能得到怎样的启示呢?

04

【巴西一幅好牌打得稀巴烂的启示】

从条件上来看,巴西与中国的坏境颇有相似之处,两国都有庞大的国土面积,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都是依靠工业站稳世界脚跟的。

但与中国不同的是,巴西的产业转型过于激进,一些必走的道路被他们自己给漏掉了。

其中一个,就是要不断发展工业。

从工业到服务业的过渡,并不是意味着放弃工业转向发展服务业,而是在工业不断发展的同时,慢慢扩大服务业的占比,这才是一个国家健康发展的趋势。

其次,服务业转型并不意味着毫无条件地欢迎外国资本。

引进外国资本固然是好事,但应该是有条件的、有限制的,若盲目引进外国资本,和西方世界经济体系深度绑定,当危机到来时,其他老牌强国可以依靠不断进步的工业体系“以工代赈”,而激进发展的国家就如同上午抽屉一般,上去了却下不来。

最后,巴西并不具备服务业高度占比的功底。

一般来说,只有当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时,才能敢将产业的中下游工业体系安排到其他国家,但巴西的工业从过去到现在一直都位于产业链的中下游,核心技术少之又少,进而导致了本国工业体系不能放权给国外。

更加可惜的是,巴西没有意识到自己工业体系雄厚的背后是科技的缺失,这样错过了最佳的工业发展机会,以至于造成今天这样的局面。

在前不久,巴西领导人卢拉在访问中国时,手背上还埋着针管。已经78岁高龄的卢拉喊着“让每一个巴西人早餐能喝上咖啡、午餐晚餐能吃饱”这样的口号,试图来鼓励巴西进步。

显然,为了巴西,卢拉拼了,曾经掉进坑里的巴西在拼尽全力往上爬。

写到这,笔者不禁感叹:成为发达国家的美梦很容易做,但步子却一点也不好走,任何跨越闪失都可能使国家跌至万丈深渊。如今的国际社会动荡起伏,想要在混乱的局势下扎实往前走,谈何容易?至于巴西是否能从坑里爬出来,还要看时间的考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巴西   工业体系   国家   经济   美国   服务业   实体   可怕   资本   产业   工业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