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博物馆:丝路古道 和合共生

传承中华文明之美,搭建文明互鉴之桥,欢迎收看系列报道《博物馆里的中华文明》。甘肃是陆上丝绸之路的黄金通道,张骞出使西域后,东西方之间不同文明在这里交融汇聚。坐落在黄河之滨的甘肃省博物馆,汇集了甘肃从远古时期到近现代的大量文化珍宝,其中的镇馆之宝“铜奔马”深受游客喜爱。出土于上世纪60年代的“铜奔马”,初名“马踏飞燕”,现为中国旅游标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甘肃省博物馆,近距离欣赏这匹造型独特的东汉铜马。


在甘肃省博物馆前,即便是中午时间,前来近距离接触文物的游客也是络绎不绝。作为我国最早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甘肃省博物馆的藏品以简牍、彩陶以及汉唐的丝绸之路珍品居多而别具特色。



铜奔马,大家可能在很多城市的火车站前,或者在城市广场都有看到过,而它的本尊,就在甘肃省博物馆里面。



七八月份,甘肃省博物馆也迎来了参观旺季,每天进馆的游客数在1.5万人次左右。众多文物中,“铜奔马”是游客必拍照打卡的一件国宝级文物,而且,前后左右各个角度都要拍到,镜头下的铜奔马,多了一些俏皮呆萌。


广东游客 曲凯欣:


这匹马的表情特别可爱,侧面看起来就是一匹骏马在奔腾的感觉,就感觉很威武很霸气,如果从正面看,看到那个表情,其实很细腻,很可爱,有点像现在卡通的感觉,感觉像有点拟人化的俏皮在里面。


广西桂林游客 倪宏凯:


因为我本身专业是跟物理有关的,我就在想,它那个重心是怎么立起来的,只有一个脚,所以古人当时的空间想象能力应该是比较厉害的。


铜奔马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奔马三足腾空,掠过一只飞鸟,塑造者将这一刹那凝固了下来,而且,全身的着力点集注于超越飞鸟的一足上,准确地掌握了力学的平衡原理。构思巧妙,艺术造型精炼,铸铜工艺卓越。


甘肃省博物馆历史部副主任 副研究馆员 刘光煜:


(铜奔马)它其实就是汉代一种良马式的表现,这个马,它吸取了西域马、蒙古马和河西走马的特点,而且这个马看起来,昂首矫健,嘶鸣健硕,说明是一匹非常好的马。


除了铜奔马以外,雷台汉墓还一并出土了99件铜车马仪仗俑,数量之多,气势之雄伟,都是迄今之最,这也是汉代河西走廊养马、驯马、爱马的直接佐证。


甘肃省博物馆历史部副主任 副研究馆员 刘光煜:


从汉代开始,我们甘肃山丹,一直在为国家养战马。在我们的艺术作品里,除了咱们雷台墓出土的车马仪仗俑、铜奔马,我们武威也发现了大量的木马,雕塑也是非常简洁质朴,沉稳大气,我们魏晋画像砖上,也有很多马,像我们著名的驿使图,也是这样。



“驿使图”画像砖出土自嘉峪关市魏晋5号墓,长35厘米,宽17厘米。砖上画着一名信使,左手持棨传文书,也就是通关信物,跃马疾驰。用现在的话来说,这就是中国最早的快递小哥。1600年后,再看这个画像砖,仍能感受到当时驿马四蹄腾空,奔驰在戈壁绿洲道路上的场景。


西北师大第二附属中学初一学生 赵紫涵:


平时就是看书学习,有了解到这方面,像这种壁画砖,它其实当时就是反映河西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礼仪制度。这匹马呢,可以看到马尾巴是直的,代表当时奔跑速度之快,然后这个驿使,画的时候没有画嘴巴,代表了当时他要守口如瓶,再一次印证了他传输的信息非常重要。


这块写实的画像砖,在我国邮政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结合驿使图画像砖,可以感受,当时的邮驿制度非常完备,这些努力都是为了保障丝绸之路的通讯和道路的畅通。


甘肃省博物馆历史部副主任 副研究馆员 刘光煜:


驿站从汉代开始就非常成熟了,而且有严格的规章制度。驿站像连接全国各个地方的神经,一条血脉,把它牢牢控制在中央政权的手里。



为了带动文物活起来,让文创走进千家万户,甘肃省博物馆还围绕文物元素,推出了一个又一个爆款的文创产品。


浙江杭州游客 刘智海:


铜奔马,是我们旅游的一个标志,文物咖啡,过来看看确实蛮好的,年轻人更能接受用这种方式来传播传统文化。


为了满足暑期参观需要,从7月29日起,至8月31日,甘肃省博物馆每天延长开放一小时。并且结合声光电技术,推出耳目一新的参观体验,博物馆数字展厅通过投影拼接技术,在墙壁与地面上呈现出绚烂的光影效果,让观众置身于星空花海之中。



通过一段丝路商队东行贸易的故事,展现了丝路的风貌和甘肃厚重的历史、丝路上多种文化与华夏文明的融合。

(来源:CCTV4《中国新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甘肃省   奔马   博物馆   馆员   甘肃   丝绸之路   汉代   丝路   古道   画像   文物   游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