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终于回过神来,中国资本加速撤离,新的去向在亚洲2处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一个经典问题。资本究竟靠得住还是靠不住?很多人表示,所谓资本无国界或是科技无国界,这本身就是一种谬论,是用来欺骗世界的话术。对于资本或是科技的外流,我国应保持警惕。

但客观的讲,这种说法也许并不是骗人的,而是一种形式的不同而已。例如所谓的科技无国界,其实讲的不是科技会多国共同使用。而是指产品的内容中形成了多国科技结合。

理论

这种结合在理论方面是完全说的通的,但也存在一个问题。实际的使用中,确实有多种产品依靠了国外技术,除了手机、电脑之外一部分的家电也包含了国外技术的应用。

但是这种情况已经出现了一定的改变。但不是全面推翻科技无国界的说法。而是选择了另一种的变体形式,也就是国产化率。有人表示应追求100%国产,可实际上达到50%就足够了。

完全推翻科技无国界,在现阶段是不可能的。美国需要我国的制造技术,在应用技术时,也需要使用日本提供的制造设备。在面对市场时,产品还要满足世界消费者。

其中的哪一个板块没有出现,或是参与程度改变,都会影响到最后的结果形成。技术的升级固然是我国应该追求的,但没有合作与交流,弯路是难以完全避免的。

那么资本无国界该怎么看呢?这种情况就类似于特斯拉的上海工厂,以及苹果公司的中国合作。两家企业虽然在不同的产业中。但是在我国却有相同的身份,他们都是国内的资本方。

为中国工人创造了一定的职业岗位,这种岗位增加也没有限制在制造业领域中,在服务业,商业中都有较为明显的表现,资本确实占据了更多的附加值,但同时这些企业也帮助了就业。

全球化中很难完全确定科技或是资本的国界限制,的确在能源的重要领域中,我国把控的极为严格,但这种情况不会完全的适配在整体产业中。

一方面,资本市场有其的必要价值,另一方面,开放的市场中,规划比限制更重要。当人们开始利用更多的自由意志创造社会财富时,无国界就已经实现,人们的反对并没有更多价值。

资本撤离

回到话题,既然资本需要与世界交流才能出现变化,才能将集群能力表现的更好。那么为什么,我国资本还会从国外撤离呢?这部分商业人精们难道不认可资本无国界?

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文章,在《中国资本逃离西方世界》的文章中,作者表示,在近几年中,我国资本在美国的多种领域布局投资,并且利用投资创造了更多的经济。

但在中美关系开始恶化后,这种情况被改变。根据文章内容指出的变化,现阶段中,国内资本更愿意投资的是东南亚以及中东。而这两个地区在我国外交中也开始变得较为活跃。

结合文中的观点,作者认为,这样的变化是应为政治原因产生的影响,但实际上,这种变化或许与所谓的政治并没有太多关系。不可否认的是资本家也有爱国者,但客观讲并非如此。

结语

转移东南亚和中东背后的原因不外乎两点。首先是地区存在后期的发展可能性。也就是在经济发展中,发展更慢的地区要比发展快的地区更有优势。这种优势主要是因为掌控能力。

也就是资本在新市场中,不是完全的投资者,而是市场中更为重要的创造者。利用资本优势完成布局后,资本群体的利益获取效率降低,但是渠道的周期更长,维护费用更低。

其次,中东或是东南亚与我国的关系,就当下而言更好。也就是为了资本安全,我国资本进入了该市场。那么这难道不是政治影响么?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关键的是根据情况判断。

根据泰国商务部的数据,2022年中泰两国贸易总额达到1067亿美元,占到泰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8%,而在同时,我国方面的数据也指出,仅今年上半年我国对东盟出口就增长了1.5%。

而这样的增长情况,已经延续了一段时间,结合所谓的资本撤离,如此情况就意味着,政治确实是原因,但这个原因是主要原因,而是这些地区存在商业价值。

除了东南亚的情况如此,中东也是如此。这种变化除了表明资本可以转移之外,也意味着,西方表示的我国经济依靠他们的说法,只是自我安慰式的无稽之谈。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本文由“楚水佐诗”原创首发,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转载、搬运,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资本   中东   东南亚   去向   中国   原因   政治   情况   我国   地区   更多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