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丨5分钟,读懂古代美妆基础4件套的进化史



粉底、眉笔、口红、腮红,这些化妆品想必女性朋友们很熟悉了,它们是美妆基础4件套。可你知道这些美妆产品的由来吗?从米粉到珍珠粉,从蛾眉到柳叶眉,古代不同时期的女子分别喜欢什么样的色号和妆容?一篇文章,带你快速读懂美妆基础4件套的进化史。


清代绢本设色画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观书沉吟》




敷粉
一白遮百丑


古代女子化妆的第一个步骤便是敷粉,相当于现在的涂底妆。早在西周时期,人们就发现,日常食用的米经过浸泡,盛放在容器里,发酵沉淀晒干后会得出洁白细腻的米粉。敷在脸上,可以使脸变白。这种妆粉的制作方法简单,在民间广泛流传,但容易粘结,附着力差,极易脱妆。


使用米粉上妆


到了秦汉时期,随着炼丹术的成熟,铅粉也应运而生。铅粉质地细腻,色泽润白,并且易于保存,用之能够使人容貌增辉生色,久而久之就取代了米粉的地位。但以铅敷面,虽然能使肤色妍丽,长期使用肤色却会发青。因此使用铅粉后,是需要卸妆的,成语“洗尽铅华”讲的正是此事。


除了铅粉,古人还研发了白色茉莉花提炼的珍珠粉、粟米加香料制成的“迎蝶粉”、益母草灰和多种材料调和成的“玉女桃花粉”等。和现代美妆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一样,各朝各代的妆粉也不断进化,但落脚点无非是健康和持妆。



画眉
眉如远山黛


古人化妆,最为看重的便是眉毛。黛是古人画眉使用的主要颜料。古代的眉笔,最早是用细柳条烧焦成碳做成的,后来演变为用黑色矿物石黛磨成细条而制成。黛的成分,除了矿物类颜料,还有一种植物类颜料——青黛。唐朝时期的女性会采用从西域传进来的靛蓝植物制造的深青色染料画眉。除了纯黑的黛色以外,后来人们还加入别的颜色调和黛色。


中国古代女子眉形的演变和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在描述美人时写道:“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所谓的蛾眉,是指蚕蛾触须细长而弯曲,是女性经典的一种眉形。当时养蚕缫丝和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女性或许是受此启发。


远山眉


汉唐时期,画眉风气兴盛,并出现了长眉、八字眉、蛾眉、青黛眉、远山眉等眉形。在一些唐人的绘画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桂叶眉,它形状短阔,略成倒八字,色泽散淡晕染,宛若墨蝶飞舞。桂叶眉虽然看起来有些怪异,却有着一种别样的大唐风韵,体现出唐代审美的另类和大胆,也体现出王朝的盛世气象。



胭脂
海棠不惜胭脂色


除了画眉,古代女性也常使用胭脂。胭脂,又分为面脂和口脂,相当于现在的口红和腮红,其原料以及制作方法有所不同。


面脂的原料一般是一种叫“红蓝”的花朵。唐朝时期,女子化完妆容后,会拿胭脂在太阳穴部位涂抹出类似于月牙的形状,取名为“斜红妆”。宋朝则兴起“飞霞妆”,指的是先涂胭脂后涂粉,这样妆容就显得白里透红。


中式妆容中面脂的运用


口脂在秦汉时期就已出现,原料多为朱砂,然而朱砂制成的口红有两个缺点:一是难以持久,二是有毒。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古人只能寻找替代朱砂的材料。他们使用了各种能染色的药草,再加上能增香的香料,以及能增加黏性和油性的膏体。这种口脂还兼顾了药用价值和增香功能。古代的口脂也像今天的口红一样有不同的颜色,据史料记载,到唐僖宗时期,当时的口红已经发展出16种色号了。


不同朝代的女性唇妆各不相同,北宋中后期的女子只涂下唇,可涂满也可只涂中间区域。清乾隆年间,满族后妃之间则流行起一种特别有趣的唇妆,就是上唇不画,下唇涂满,称之为“地盖天”式。到了道光时期,下唇的妆点开始逐渐缩小,不再涂满整个下唇。直至晚清,进一步缩小成圆圆的一个红点。有学者认为,这应该是满汉长期错居之后,受汉族樱桃小口审美喜好的影响所致。


绛唇


后来,西洋妆容开始被国人所熟知,不久之后,樱桃小口式的中式唇妆也被西式自然而饱满的唇妆所取代。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古往今来,女性对于美的追求并没有停止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已经跳出了“女为悦己者容”的固化概念,并逐渐运用化妆的方式来提升气场和自信,这正是社会不断进步的体现。





来源:厦门卫视《两岸秘密档案》栏目

编辑:李嫔嫔

责编:杨 青

编审:王海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铅粉   古代   进化史   蛾眉   下唇   画眉   米粉   口红   胭脂   时期   基础   女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