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名立万》剧本杀和悬疑叙事的碰撞,给读者带来了什么感观?

文/微观史纪

编辑/微观史纪

<<·——前言——·>>

近年来,剧本杀成为备受年轻群体热捧的热门话题,融合了推理元素的综艺节目和电视剧,如《明星大侦探》,广受欢迎。根据《2021年中国剧本杀行业研究报告》,自2019年以来,我国剧本杀市场蓬勃发展,市场价值已超过百亿元,显示出巨大的增长潜力。

电影产业对此也颇具敏感度,迅速捕捉到了其巨大的发展前景。剧本杀最初衍生自“Mistery of Murder”(谋杀之谜)的游戏形式,是一种真人角色扮演游戏。游戏全程以剧本为核心,由游戏主持人引导进行。

剧本杀元素与悬疑电影的融合并非勉强搭配,而是天然契合,这一元素为电影注入了更多令人兴奋的推理情节,创造出身临其境的沉浸式观影体验。

<<·——沉浸式体验: 悬疑电影的叙事特征——·>>

电影中,人物是叙事的核心,也承载着事件的主要推进力量。不同的角色,基于个性和身份等因素,对同一事件有着独特的理解和情感态度。林顿提出的结构角色理论强调,角色的概念构建了社会结构和组织的基础。

角色承担者根据地位和预期,形成潜在的社会结构。这些预期通过角色理解和扮演能力传递,最终在个体的具体行为中得以实现。电影《扬名立万》创造了一个“微型社会”,以剧组为基础,每个人物在其中扮演独特的角色。类似地,剧本杀游戏中,玩家根据设定的角色身份,开启了沉浸式的逻辑推理之旅。

电影《扬名立万》聚焦于一群“失败”的电影人,如渴望成功的投资人陆子野、深陷低谷的导演郑千里、备受争议的女演员苏梦蝶等。这些角色的集合并非偶然,而是剧情设计的结果,这群“失败者”汇聚在一起,旨在策划一场引人注目的事件,从而引发戏剧性的转折。

人物角色的设定对悬疑电影的叙事起着重要作用。片中的记者李家辉以其缜密的思维,逐步揭示事件的真相,推动情节的深入发展。他的正义感是显著特点,也是追寻真相的动力,对整个叙事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推理和发现细节线索方面,他的角色特点得到了充分展现。而“烂片导演”郑千里则借助滥俗情节和夸张方式进行猜测,凭借记者的敏感嗅觉,对事件作出合理解释。

人物角色的塑造深刻影响着悬疑电影的叙事。电影《扬名立万》通过一群多样性格的人物,凝聚了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力量,而这些元素同样存在于剧本杀游戏中,为叙事增添了趣味和紧张感。

嵌套在电影中的“戏中戏”可以被视为一种戏剧结构。吴金桃教授在《戏剧中的“戏中戏”探析》中简明地解释了“戏中戏”的概念,即“戏中戏”是故事中包含了另一个故事。在电影《扬名立万》中,人物们聚集在一起的目的是将备受瞩目的“三老案”拍成电影。他们身处事件的发生地,与凶手同在一个地方,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渐成为故事的中心,这可以被看作是电影中的“戏中戏”,他们也成为了剧本杀游戏中的参与者。

故事发生在一个封闭的废弃别墅里,这种封闭的环境构成了“密室”的要素。投资人陆子野实际上充当了剧本杀游戏的主持人角色,他引导着整个剧本会的讨论。

各种不同身份的角色围坐在一起,进行剧本杀游戏中的圆桌讨论。在搜证环节,直接展示了犯罪现场;在推理环节,每个角色都分析了凶手的动机。封闭的密室环境让角色们进行了关于如何逃出的推理,最终真相以电影拍摄的方式展现,还原了整个剧本杀的游戏过程。

观众在观看电影时实际上充当了录像机的角色。电影一开始,剧本会现场被一个录像机记录下来,观众成为了这个录像机的“记录者”。每个人物的表现都带有夸张成分,似乎在示意他们的“戏中人”身份。

电影《扬名立万》通过嵌套的“戏中戏”结构,将剧本杀游戏的元素融入其中,创造了一种沉浸式的观影体验。观众成为了故事中的一部分,与角色们一起参与了推理和解谜的过程,增添了观影的乐趣和紧张感。

麦加芬母题是著名悬疑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提出的一种电影布局技巧,用以迅速引导观众进入剧情。麦加芬的概念在电影中是一种引人入胜的动态布局技术。希区柯克解释麦加芬为在苏格兰高地抓狮子的做法,然而苏格兰并无狮子,暗示麦加芬实际上是虚构的,是一种悬疑电影中的技巧。在电影《扬名立万》中,麦加芬体现为“真相”

最初,角色们寻找真凶,随着剧情的推进,线索逐渐浮现,卷入了受害人和法国医生碎尸案的调查。然而,随着调查深入,他们遭遇了神秘势力的阻挠,最终未能揭示真相,观众被留下一个谜团。实际上,真相的本身并不是关键,重要的是逐步揭开谜团的勇气和努力。作为悬疑电影中的常用手法,麦加芬始终吸引着观众的关注,成为电影动态布局的核心要素。

<<·——多角度分析:悬疑电影的多视点表达——·>>

电影常常呈现多重叙事视角,透过不同视点的表达传达特定内容,热拉尔·热奈特将视角、视野和视点这些较为具体的视觉术语,抽象地归纳为“聚焦”一词,用以对应托多罗夫所称的“视角”或“视点”。他将“聚焦”划分为“零聚焦”(无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三种。零聚焦视角即全知视角,超越角色所知,更为客观。

在悬疑电影中,零聚焦视角也能制造紧张、悬疑的氛围。全知视角了解角色不知道的情节,隐患悄然逼近,观众为角色捏一把汗。例如,在电影《扬名立万》中,当一众人物在密室内推理案件时,剧本会的大厅只剩下齐乐山。

他利用道具解开锁链,别墅封闭,凶手已脱身,不知情者陷入危机。房间的锁闭使他们无路可逃,观众通过零聚焦视角体验,角色被动陷入事件,营造惊险氛围。此时,观众以更主动、理智的身份,作为全知的旁观者分析电影。

电影中的内聚焦视角使观众获得与片中人物相同的信息量,产生强烈的角色代入感,同时也促使观众与角色产生情感共鸣。内聚焦视角让观众随着人物的视线深入剧情,建立共情,将观众融入角色情感之中。电影开篇的剧本会讨论环节中,不同角色展现各自的电影构想,观众通过可视化的呈现看到了他们的视角,发现了各自的特色。

例如,“烂片导演”郑千里倾向于夸张情节,传奇人物是他常用的手法。而归国的武打替身小达则表达了自己对武打的内心渴望。影片运用内聚焦视角,通过多个人物的视点共同叙述一段故事,展示了不同角度和推理的多样性。在交代夜莺事件时,影片采用了齐乐山的视角,通过回忆的方式讲述了夜莺的遭遇。夜莺的出场镜头几乎都在人物的回忆视角中,这种视角主观而情感化,将观众紧密联系到角色的情感中,有时可能会忽略客观冷静的分析。

这种内聚焦视角的运用使观众更容易被角色情感所感染,而较少进行客观思考。电影以这种方式引导观众更深入地理解角色情感,但也有可能降低观众的客观分析能力。整体而言,内聚焦视角在电影中创造了情感共鸣,但也需要观众保持一定的理性思考,以避免情感主观性的干扰。

以外聚焦视角叙述电影,避免了过度深入人物内心,同时又不陷入过多事件细节的描述。外聚焦视角聚焦于人物行动和客观环境,用理性直观的方式呈现,而人物的动机则明确留给了旁观者来解读。在热拉尔·热奈特的叙事理论中,外聚焦视角使观众所知信息较片中人物更少,留下更多解释空间。

电影结尾,一直以来的“真相”没有明确解答,剧本会主要人物将“三老案”拍成电影在越南公映。一神秘女子抹眼泪,李家辉基于直觉追寻,但在接近女子时放弃。此刻,李家辉的内心独白未揭示,观众只能客观看待这举动。然而,这引发观众极大疑惑,李家辉为何追逐?他将女孩视作夜莺吗?何故中止?外聚焦视角的意义结合伊塞尔的空白理论,电影中未明示或暗示的部分即为“空白”,观众可展开联想。那女子或许是夜莺脱身后的样貌,李家辉不愿打扰她,所以停下。当然,电影有众多解读,结尾更显开放性。

<<·——结语——·>>

时距用于衡量故事与文本长度的关系,电影的叙事时间与故事时间不同。电影受限于容量,故事时间无限,叙述时间传递关键推理信息。叙述时间长,内容不详,信息少。在电影中,齐乐山的作案动机多版本,保护夜莺版本较可信。

叙述短,细节多,观众推理空间大。电影细节与悬疑氛围交织,如“法国医生碎尸案”混淆视听,观众推断夜莺存活。神秘势力加入怀疑齐乐山说法。空间隐喻传情感、哲思,如密室制造压迫感,巨像象征揭露真相者崇高。

剧本杀元素嵌入,悬疑电影更紧凑推理升级:剧本会推动作案动机,揭示更深势力。观众推理参与,观影更亲身。《扬名立万》以剧本杀成功,助中国悬疑电影发展。

参考文献

[1] 人民资讯 .“中国式”剧本杀:开启社交游戏新 潮 流 [EB/OL].(2021-03-30)[2022-03-2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5615789009101947&wfr=spider&for=pc.

[2] 乐国安 . 社会心理学 [M]. 北京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33.

[3] 吴金桃 . 戏剧艺术中的“戏中戏”探析 [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2):59-61.

[4] 雷吉斯·德布雷 . 图像的生与死 [M]. 黄迅余 ,黄建华 , 译 . 武汉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82.

[5] 刘杰 , 张迎肖 . 希区柯克电影中的空间隐喻 [J].电影文学 ,2016(12):75-77.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麦加   悬疑   剧本   夜莺   视角   观众   角色   读者   事件   人物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