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学中医关于方剂的学习,你头疼吗?

作为一位中医小白,方剂学对我来说有点难,学了几节课程,回头做题依然错误百出,我努力想用一种方法去很好的记忆,拿着书看,拿着视频看,今天特把做题过程中方剂中总论和第一节解表剂重点部分梳理了一下,一方面给大家分享,另一方面也让自己随时随地都能打开头条随时学习。

对于脑袋瓜不够聪明的我,关于记忆我唯有不停的看,就像认识一个陌生的人,能一下记住很久的又有几个呢?第一遍见面是认识,第二遍见面加深了印象,第三次见面多了一分了解,第四次见面熟悉点了,第五次见面一下就能认出来是你了,第六次见面对方换了马甲换了发型,又会不会又陌生了点呢?

学习没有捷径,唯有不停的一遍又一遍。

重点内容梳理如下:

清代医家程钟龄在《医学心悟·医门八法》中概括总结了“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

下法是在燥屎、瘀血、停痰、留饮等有形实邪必须急于排除,且有可能排除的情况下使用;消法则是在慢性的积聚,尤其是气血积聚而成的痞块,不可能且无条件排除的时候采用。下法是猛攻急下,消法是渐消缓散,方法不同,用药也各异。

和法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适用于邪犯少阳、肝脾不和、寒热错杂等证。其中主要有和解少阳、透达膜原、调和肝脾、疏肝和胃、分消上下、调和肠胃等。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以及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渐积形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适用于饮食停滞、气滞血瘀、癥瘕积聚、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疳积虫积,以及疮疡痈肿等病证。B项“消食和胃”属消法范畴,不属于和法。

病人如果对药物产生格拒反应,我们就需要用和疾病性质相类似特性的药物,使药物能顺利进入到体内,发挥应有的治疗作用,这种方法,在中医上就称为“反佐”。比如说,疾病的性质是寒证,本来应该用热药进行治疗,但如果寒邪较重,它就会对热药产生格拒,使热药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反佐”的方法(如在大量热药中加入少量的寒凉药)来进行治疗。“热药冷服,寒药热服”也属于反佐的范畴,正常情况下是“热药热服,寒药冷服”。当患者拒药时,采用“热药冷服,寒药热服”。

使药有两种意义。一是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通脉四逆汤是四逆汤酌增附子、干姜用量化裁而成,属于药量增减的变化。

桑菊饮主治风温初起、表热轻证,临床症状可见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银翘散的组成是:连翘、银花、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芥穗、淡豆豉、牛蒡子、鲜苇根。
方歌: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轻宣温热煮无过。

桑菊饮的组成是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苦桔梗、生甘草、苇根。
方歌: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麻杏甘石汤中石膏用量倍于麻黄(古代度量衡采用十六进制,石膏半斤(八两)、麻黄四两),不失为辛凉之剂。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功用为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银翘散中用荆芥穗与淡豆豉,解表散邪。二药虽属辛温,但辛而不烈,温而不燥,配入辛凉解表方中,增强了辛散透表之力,是去其性而取其用之法。

银翘散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温病条辨》称本方为“辛凉平剂”,临床应用以发热,微恶寒,咽痛,口渴,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败毒散的组成为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

败毒散以人参为佐药,益气扶正。一来助正气以鼓邪外出;二来令全方散中有补,不致耗伤真元。

桂枝汤组成为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
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此为功。

麻黄汤的组成为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
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而喘服之宜。

小青龙汤主治“表寒内饮”之证,其中干姜、细辛为辛温之品,二者为臣药,温肺化饮,兼助麻、桂以解表祛邪。

桂枝汤中桂枝与芍药用量相等(1:1),寓意有三:一为针对营卫失调病机,体现营卫同治,祛邪扶正,邪正兼顾之意;二为相辅相成,桂枝得芍药相助则汗出有源,芍药得桂枝相助则滋而能化;三为相制相成,散中有收,汗中寓补。桂枝与芍药配伍是本方外可解肌发表,内可调和营卫、调和阴阳的基本结构。

麻黄汤的功用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桂枝汤的功用是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小青龙汤的组成为: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
方歌:小小青龙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细辛半夏甘和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小青龙汤中细辛与干姜同为臣药,起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祛邪之用。

解表剂使用时需注意:
(1)表证属风寒者,当用辛温解表剂;表证属风热者,当用辛凉解表剂;若兼见气、血、阴、阳等不足者,还须结合补益法使用,以扶正祛邪。
(2)解表剂多以辛散轻扬药物为主组方,不宜久煎,以免药性耗散,作用减弱。
(3)解表剂一般宜温服,服后应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粥,以助汗出。取汗程度,以遍身持续微微汗出为佳。若汗出不彻则病邪不解,汗出太过则耗气伤津。汗出病瘥,即当停服,不必尽剂。
(4)禁食生冷油腻,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药效的发挥。
(5)表里同病者,一般应先解表,后治里;若表里并重,则当表里双解;若外邪已入于里,或麻疹已透,或疮疡已溃等,则不宜继续使用解表剂。

银翘散的功用为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桂枝汤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发热表现为恶风发热。

小青龙汤主治外寒里饮证,麻黄、桂枝二者相须为君,发汗散寒解表邪。

炙甘草在麻黄汤中调和诸药药性,既助麻、杏宣降,又缓麻、桂峻烈,使汗出不至过猛而耗伤正气,既为使药,又兼佐药。

方剂中方歌记忆法无疑是学习方剂比较推崇的一种方法,不管是何种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不停的去尝试,不停的去修正,我们总会越来越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消法   干姜   细辛   麻黄   桂枝   芍药   方剂   表里   甘草   青龙   药物   白学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