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 和美乡村⑭黄山小罐茶:“绿叶”变“金叶”的“商业密码”

南方有嘉木,黄山出好茶。一片小小的叶子,承载着生态之美、人文之韵、致富之道。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黄山高新区的小罐茶黄山超级工厂,感受科技的魅力,探寻“绿叶”变“金叶”的“商业密码”。

最美茶工厂”内外兼修


简约大气的方形外观设计,有人说像一个精致的盒子,有人说像打印机,也有人说像DVD,建筑中间的缝隙,仿佛在等一张光碟。乳白色外墙展露美学气质,入口处配备的水系装置,使得水面与楼体交相辉映,好似茶在杯中。

高颜值的外观,一看就完全颠覆了“工厂”的传统印象。走进小罐茶黄山超级工厂,就会发现内在更有看点,黄山超级工厂现代化、工业化、智能化的生产实力超乎想象,这里看不到传统制茶的烟火气,只见一条条自动化流水线快速运转,一罐罐小巧精致的小罐茶自动灌装下线。

2022年,作为业内首个以工业4.0标准建设的一体化智能工厂——小罐茶黄山超级工厂一期正式投产使用。该工厂集生产、加工、茶叶研发、检测检验、智能立体仓储、全自动分装及科学物流于一体,实现了人、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工厂和经销商、消费者的智能化链接,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运营效率,推进茶叶标准化、工业化、品牌化发展。

机器人“工友”智造赋能


“小罐是形,高标准的品质从而保证了产品质量是神。”企业负责人表示,小罐茶黄山超级工厂实现了制茶、除杂、换装、装盒、物流等全流程标准化,自动化率超过90%,日产小罐茶30万罐。


在挑茶、灌装、包装等车间,几乎看不到工人,多是机器人“工友”在“打工”,243台自动化设备、46台智能机器人的科技赋能,让小罐茶黄山超级工厂实现了智能化制造。一路走一路看,听完工厂相关负责人的介绍,才知道超级工厂内可谓是“高手云集”:AI全自动除杂机器人采用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系统,能够精准识别茶叶中的杂质,比人眼挑茶更加精准,每台机器人每天可以完成200公斤毛茶的筛拣除杂任务,相当于60名挑茶工的工作量;茶叶顺着传送带进入全自动灌装生产线,能够实现上罐—称量—灌装—充氮—封口—检测的全自动、不落地功能,茶叶和罐子“哗哗”流动,一分钟就能让除杂后的散叶变成80罐茶叶,每罐称量精度达 0.2g;全自动立体仓储系统由机械手、立体仓和输送线组成,通过智能物流仓储技术,能够实现仓储以及搬运的无人化、自动化、智能化,极大程度减少了人工加工的时间成本,提升了产品加工线上的标准化水平,更推动了中国茶产业现代化的进程。

全产业链布局乡村振兴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2018年,小罐茶与休宁县签署战略投资协议,投资3亿元在流口地区保护开发25000亩生态有机茶园,通过生态化管理与科技化手段,在为企业提供优质原料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周边生态,提高当地茶农收入。


目前,小罐茶已形成了“8+1”工厂协作布局,即凤庆、安溪、休宁、武夷山、横县、勐海、福鼎、杭州8家初制工厂与1家黄山超级工厂。不同工厂承担的角色和任务也不同,黄山超级工厂是小罐茶全产业链中的关键一环,紧密衔接上游茶园、中游初制工厂以及下游消费市场。在全产业链布局下,小罐茶实现年产值超7亿元,居黄山市工业纳税前十强。

小罐茶之所以能掌握“绿叶”变“金叶”的“商业密码”,持续赋能产业发展,除了智能化、现代化的生产模式之外,还在于企业充分发挥品牌优势与价值,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有效推动黄山当地茶产业发展,促进茶农增收、就业。近三年来,黄山小罐茶带动全市5000多户茶农,年人均增收2500多元,带动茶农收入增幅13%以上。


去年黄山小罐茶业有限公司获评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强,小罐茶创始人杜国楹受聘为黄山发展顾问。他表示,在科学做茶道路上,小罐茶黄山超级工厂的建立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小罐茶“从茶园到茶杯”的全产业链标准化布局,为茶产业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


企业负责人表示,将贯彻落实好全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现场会精神,写好“农头工尾”增值文章,以创新思维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

作者:舒俊

新闻投稿邮箱:hszxbjb@163.com

编辑:程红妹 二审:王翠竹 终审:黎小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金叶   黄山   乡村   绿叶   茶农   茶园   和美   机器人   全自动   茶叶   布局   工厂   密码   商业   工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