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数读 - 顶层政策再加码,五图看懂预制菜“钱景”有多广阔

风口财经记者 刘建

7月31日,国务院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的通知,从稳定大宗消费、扩大服务消费、促进农村消费、拓展新型消费、完善消费设施、优化消费环境等几个方面提出20条针对性举措,其中专门提出支持餐饮服务消费,以及加快推进预制菜基地建设。继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之后,预制菜行业再次出现在顶层文件中,预制菜正处竞争蓝海,万亿赛道炙手可热。市场反应更快,7月31日和8月1日,A股预制菜板块多只概念股涨停。

中国预制菜行业规模2026年或破万亿

预制菜是指以农产品、畜禽、水产品等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经预加工(如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速冻、冷冻)而制成的成品或半成品菜,具备便捷、新鲜、健康等特点,丰富的菜品选择和灵活的烹饪、食用方式能够满足不同人群对食材的不同需求。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数据。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2019年为2445亿元,2022年已经达到4196亿元,并且逐年大增,预计到2026年将突破万亿元。

由于原材料和人力成本占比不断提升,预制菜成为了“降本增效”的关键法宝。近两年,预制菜又从B端火到C端。疫情期间,消费者对预制菜产品需求增多,各大电商、生鲜超市预制菜销量成倍增长,C端预制菜产品接受度提升。B、C端激增的需求吸引了生鲜电商、餐饮等企业的布局,行业玩家增多,一些其他行业的上市公司也纷纷尝试“做菜”,预制菜市场空前火热。下游餐饮业的回暖有效带动上游食品饮料行业的B端需求恢复,尤其是速冻食品、预制菜、冷冻烘焙、调味品、啤酒等餐饮产业链上的子行业。

国家和地方对预制菜的政策支持也是预制菜成为风口的关键因素。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7月31日,国务院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的通知,专门提出支持餐饮服务消费,培育“种养殖基地+中央厨房+冷链物流+餐饮门店”模式,挖掘预制菜市场潜力,加快推进预制菜基地建设。中央文件再提预制菜,表明中央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的决心,预制菜行业在后续具体政策支持下将迎来全新发展机遇。

目前我国现有预制菜相关企业超6万家,近十年预制菜相关企业注册量连续多年增加。企查查数据显示,2019、2020年受疫情影响,宅经济让预制菜迎来风口,2019年和2020年预制菜相关企业注册量均超1万家,并达到峰值,这两年企业注册数有所回落。

广东山东预制菜产业全国领先

预制菜已经成为新的风口,在2023年以来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各地政府纷纷重视预制菜,出台相应措施鼓励发展,一些城市举办相关预制菜展会。但是各省份由于地理位置、产业配置、资源条件、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因素,发展也很不均衡,一些沿海省份的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各省预制菜产业发展水平排行榜,可以对各省份预制菜发展水平大体了解。广东、山东和河南预制菜产业发展排名长期领先,上海今年发展较快,提升多个名次,排名紧随其后,福建、江苏、湖北、四川等地发展也很快。

广东省作为农业生产大省和贸易大省,在发展预制菜产业方面有着天然优势。 广东省作为预制菜的“策源地”,在全国率先组织化、系统化地推广预制菜产业,掀起了预制菜产业发展热潮。继预制菜迎来政策发布小高潮之后,各地相继发出对预制菜产业园区的规划。广东培养了一大批知名预制菜企业,如广州酒家、温氏股份,以及水产食品巨头广东恒兴、国联水产、何氏水产、远宏水产等。

山东作为全国首个农业总产值过万亿的省份,是农业大省也是农产品加工大省。原材料充足,交通物流基础设置完善,5A级物流企业和星级冷链物流企业数量均居全国首位。山东省预制菜企业数量高居全国首位,潍坊、青岛、烟台、德州、淄博等均有政策措施的出台和布局。

青岛预制菜发展迎机遇

青岛也非常重视预制菜产业的发展。为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国际预制菜产业发展高地,去年11月,青岛市制定了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青岛市具备发展预制菜产业的优势,是农业大市,粮食、蔬菜、肉蛋奶产量巨大,食品工业基础扎实,同时具有食品加工出口的传统优势。青岛提出建成全省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预制菜产业高地的总体目标,打造15家自主创新能力强、加工水平高、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大型预制菜龙头企业,全市规模以上预制菜产业市场主体达到100家,全产业链规模突破1000亿元。到2024年,基本建立科技含量高、生产加工能力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突出、上中下游紧密衔接的预制菜产业体系。

《行动方案》部署青岛市预制菜产业构建“2+7+N”的布局架构。“2”是建设两个国际预制菜产业集聚区——在莱西创建的中国(青岛)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在城阳创建的中国(青岛)农业食品创新园。“7”是布局7个产业集群,分别是西海岸新区(康大)食品产业园、城阳特种食品产业集群、即墨(正大)现代食品加工产业集群、胶州(益海嘉里)现代食品加工产业集群、胶州(利群)智慧物流及供应链产业集群、平度粮油加工产业集群和莱西食品产业集聚区。“N”是N个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和预制菜加工项目。“2+7+N”布局架构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共同构建起青岛市预制菜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概念股热起来,业绩持续向好

7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文件提到培育“种养殖基地+中央厨房+冷链物流+餐饮门店”模式,挖掘预制菜市场潜力,加快推进预制菜基地建设,充分体现安全、营养、健康的原则,提升餐饮质量和配送标准化水平。本次文件也是自2023年2月,预制菜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后,再次获得国家层面的重视与明确推动。

受此消息提振,A股预制菜概念当天高开高走,截至收盘整体涨幅达2.93%。其中,西安饮食、金陵饭店在早盘即触达涨停,全聚德、天邦食品涨幅超6.5%。不少主营预制菜的核心概念公司股价也明显增长,海欣食品、得利斯、味知香涨幅均超4%。8月1日,预制菜板块继续火热,部分概念股大涨,惠发食品涨停,金陵饭店也一度涨停,最终收涨超5%。

与此同时,部分概念股已经发布2023年半年报或者预告,整体表现向好。7月31日,安井食品发布半年报,实现营业收入68.94亿元,同比增长30.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5亿元,同比增长62.14%,预制菜业务稳步增长。金陵饭店此前已发布半年报,实现营收8.87亿元,同比增长34.7%;归母净利润0.31亿元,同比增长910.69%。金陵饭店透露,增长主要来自公司酒店板块营收、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且白酒、饮料经销业务也取得了同比39.47%增长。

从部分预制菜概念股2022年净利润来看,95只概念股中66只实现了盈利,29只亏损,其中净利润过亿元的有43只。今年一季度来看,95只概念股中有70只实现了盈利,业务持续恢复向好。

另外,据媒体报道,工信部联合多部委研究制定了推动预制化食品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将很快对外发布。“预制化食品”是近期三部门印发的《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中计划培育壮大的新增长点之一。这个消息将更加利好预制菜产业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风口   金陵   青岛市   概念股   青岛   广东   净利润   广阔   政策   产业   食品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