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航空探索史—1930年最大的陆基飞机,容克斯G38

前言

早在1910年,雨果·容克斯就为“飞翼”空气动力学设计方案申请了专利。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这种不寻常的飞机是很难实现的。但经过多次设计研究,雨果·容克斯朝实现他的想法迈出重要的一步。本文,从赫伯特·林格莱斯特的视角陈述了巨型容克斯G38客机的建造历史。

汉莎航空的容克斯G 38客机(D-2500)在莱比锡哈勒机场。

雨果·容克斯制造当时最大的陆基飞机

雨果·容克斯为研究“飞翼”飞行器倾注了大量的精力,他曾经规划过一架载客量为100人的巨型客机 J1000,机翼翼展80米,弦长10米,翼型高度2.3米,采用鸭式空气动力设计,整个空气动力设计非常接近“飞翼”。发动机、油箱、机组人员、乘客和货物都布置在机翼中。

发动机、油箱、机组人员、乘客和货物都布置在机翼中

而容克斯对“飞翼”构型的首次实践是在1928-1929年的G38客机,尽管该机仍采用经典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有常规的机身和尾翼,但承载面明显比一般的飞机更宽敞。G38的横截面设计与J1000项目大致相同,机翼翼展44米,弦长10米,翼型高度1.8米。虽然没有一步到位,G38毕竟是向“飞翼”方案飞行器迈出了第一步。

启动第一架客机容克斯 G 38 的发动机,起落架支柱和轮胎最开始有整流罩

容克斯G 38客机(D-2500)在汉堡上空飞行

1929年11月4日,G38(序列号3301)的首次进行跑道滑跑试验。1929年11月6日,容克斯.齐默尔曼公司的首席试飞员驾驶该机进行了25分钟的首次试飞。四天后,由雨果·容克斯和恩斯特·津德尔设计的G38首次在德国和外国媒体上亮相。

容克斯G38(G = Großraumflugzeug;大容量飞机)的翼展巨大,长度约23米,其巨大的尺寸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不只是因为G38是当时最大的陆基飞机,更因为其设计中还引入了许多技术创新,比如:驾驶舱配备了最先进的仪表,乘客舱的布局非常实用,为以后的客机制造设定了新的标准。

容克斯G38驾驶舱

容克斯G38机场内部


容克斯G38采用上单翼设计,主翼是全金属制造,用波纹铝材做蒙皮,箱式尾翼由三个方向舵和支柱双水平尾翼组成。燃料箱和行李舱都布置在主机翼内,甚至还打算将部分乘客舱放在机翼,这是非同寻常的设计,乘客通过机翼前缘的窗户可以获得非常奇妙的视野。G38最开始计划搭载13名乘客,后来增加到19名乘客。

四台航空发动机也布置在机翼内。内侧是两台800马力的55升12缸容克斯L88发动机,配备四叶螺旋桨,外侧是两台400马力的6缸容克斯L8发动机,配备两叶螺旋桨。其中,L88/55发动机是特殊设计的航空发动机,分别从尚未投入生产的L88和经过测试的L5两款发动机拿来了配气机构和气缸,通过减速器、柔性远程轴和油离合器将动力传输到螺旋桨上。这款发动机的最大特色是高级飞行机械师可以在飞行过程中进行维修。此外,在左侧机翼内还安装了一个小型辅助柴油发动机,用于启动主发动机,同时也为制动系统和灭火设备提供动力。

吊装小型辅助柴油发动机

容克斯G38有一个强大的起落架系统。主起落架的车轮串联放置在车架上,并配有气动制动器。尾起落架也配备了轮子。为了着陆的安全,设计师还特意安装了一个声学着陆传感器。

左主起落架:轮子放置在摆动框架中

正式运营和创造世界纪录

1930年,容克尔G38获准进行商业运营,政府颁发的民用航空注册号为D-2000。到1930年4月,该机在德索和莱比锡航线上,在载重5000公斤的情况下,创造了四项世界纪录。

从1930年6月起,隶属于帝国铁路部(Reichsverkehrsministerium–RVM)的容克尔G38客机在德国和国外进行了展示,并于1930年11月4日至18日在整个欧洲上空的封闭航线上进行了大规模的环境熟悉飞行。

容克尔G38广告宣传片

1931年7月,容克尔G38将两台内侧的L88/55航空发动机换转成L88A航空发动机,并交付德国汉莎航空公司(DLH)进行商业运营。在汉莎内部,容克尔G38很快得到了认可,它所能提供的运力是任何其他客机无法比拟的,汉莎很快追加了订单。


改进版本

由于第一架客机的成功,第二架容克尔G38(编号3302)很快被建造出来,并于1932年5月14日首飞。与第一架G38相比,它有一个增加高度的双层机身,机身舱室被区分为11座无烟客舱和4座有烟舱室。除此之外,在主机翼内还有6个头等舱座位,机首有2个头等舱座位。该机总共可以乘坐34名乘客,同时该机还提供了完备的服务设施,如:厨房、卫生间和酒吧等。航空公司还配备了专门的乘务员给乘客提供服务。

第二架客机容克斯G38(编号3302)建造车间

容克斯G38的立体剖面图

客舱内部

“容克斯飞行酒店”:客舱提供了极高的舒适度。汉莎航空

容克斯G38机身的机头有两个能见度极佳的乘客座椅。汉莎航空

乘客登上容克斯G38

容克斯G38的顶级享受

另一个变化是使用“分机翼”:在第二架飞机中它延伸到根部,而在第一架飞机中,它只到了内侧发动机的位置。此外,第二架飞机的垂直尾翼在已有的中央龙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两个侧龙骨。第二架飞机的型号变更为G38B,民用航空注册号为D-2500。此外,四台航空发动机都换成了直列12缸V型L88A发动机。1932年7月,D-2500加入汉莎航空商业运营。

安装分机翼模块

在D-2000上,分机翼模块一直延伸到机翼根部

1931年10月,D-2500也按照D-2000的标准进行改装。改装之后,D-2000能够运载30名乘客。动力系统也换成了四台L88A航空发动机。

容克斯G38可以在短跑道上运行,因为着陆速度仅为 95 公里/小时

再换新引擎

1934年3月,两架容克尔G38都获得了新的民用注册号:D-2000改为D-AZUR,D-2500改为D-APIS。1934年,D-APIS的四台引擎换成Jumo 204柴油发动机,每台发动机的功率为750马力。1935年初,它再次进入汉莎航空执行商业营运任务,并被重新赋予一个新编号G38fi。1935年D-AZUR也按照G38fi的标准进行改装。

容克斯G38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陆基飞机

D-APIS在1936年和1939年之前在汉莎航空飞“柏林-阿姆斯特丹-伦敦”或“柏林-慕尼黑-威尼斯-罗马”的商业航线。虽然容克斯的巨人飞得较慢,但其舒适度是无与伦比的,容克斯G38被旅客们昵称为“容克的飞行旅馆”。

第二架客机容克斯G38被命名为冯.兴登堡元帅号

冯.兴登堡元帅号机组成员

驾驶舱的照片。右边是布劳威尔上尉。汉莎航空

军事改装

根据日本订单的要求,容克斯公司在G38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载重能力从2000公斤增加到5000公斤的版本。日本陆军航空队将这种配备L88发动机的飞机命名为Ki20。从1935年到1941年该机一直在日军服役。

日军装备的Ki20

结束

1936年5月26日,D-AZUR在德索进行工厂飞行测试时坠毁,原因是控制系统安装错误。尽管机组人员没有受伤,但D-AZUR损坏得非常严重,以至于该机不得不退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D-APIS被德国空军征用用作运输机,并被赋予军用编号“GF+GG”。1941年5月17日,D-APIS在雅典塔塔机场被英国战斗机击落。飞行员Flugkapitän Otto Brauer驾驶G38飞行了约7000小时和140万公里,他对容克斯G38的卓越飞行性能赞不绝口。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容克斯G38被用作军用运输机

尽管雨果·容克斯(Hugo Junkers,死于1935年)和他的G38还远未发展成“飞翼”航空器,但他无疑已经接近了他的计划。据信,在德绍的雨果·容克斯技术博物馆展出的螺旋桨是容克斯G38仅存的唯一部件。这款巨型飞机是时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飞机之一。

容克斯G38三视图

技术参数

机型

容克斯G38

容克斯G38 ce

首飞时间

1929年

1932年

机组成员(人)

5

7

乘客(人)

13-19(后来30人)

34

翼展(米)

44.00

44.00

飞机长度(米)

21.44

23.20

飞机高度(米)

7.20

7.20

机翼面积(米²)

290.00

290.00

机翼负载(公斤/平米)

73.25

82.75

重量(吨)



-空载

14.91

16.8

-最大起飞

21.24

24.00

最大速度(千米/小时)

190

200

巡航速度(千米/小时)

170

180

降落速度(千米/小时)

106

95

爬升率(米/秒)

2.0

3.0

爬升时间(分钟)



-1000米

9.5

6.6

-2000米

22.5

17.0

-3000米

-

34.0

起飞距离(米)

765

575

航程(千米)

1950

750

实用升限(米)

2500

3100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汉莎   雨果   德意志   翼展   飞机   客舱   起落架   机翼   客机   乘客   发动机   航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