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史彭元:为《八角笼中》受的伤都不值一提

八岁那年,因为长得像谢霆锋,史彭元从武术学校被选入电影《一生一世》的剧组,出演童年赵永远(谢霆锋 饰)。

今年六月,史彭元和谢霆锋带着各自的新电影在微博电影之夜上重逢,这时的史彭元,已经拍完了3部剧集和9部电影,距离他的十八岁生日,还有不到一个月。

上半年,史彭元在《去有风的地方》里诠释不求回报的暗恋,在《漫长的季节》里救赎深陷心结的王响(范伟 饰),这次在《八角笼中》,他又化身破笼而出的山区少年,野性和沉稳兼具,被奸人坑害后重返赛场,与波折、不公的命运作斗争。

在很多片子里,史彭元都有种孤独野兽的气质,表面沉稳,内里汹涌,让人捉摸不透。这来自于史彭元本人,生活里的他,慢热、不太善于表达,但谈起表演,他总有些超脱这个年纪的灵感。

练肌肉,时间紧任务重

史彭元是格斗爱好者。平时他喜欢看动作电影,时常追看UFC(终极格斗冠军赛)的直播,也会关注比赛选手。《八角笼中》是格斗题材电影,但并没有对格斗进行详细的划分,很多观众看完只是将“格斗”简单理解为“搏击”。

“其实武术和格斗都是一种统称”,史彭元解释道,“武术不止中华武术,也包括国外的一些武道。格斗细分下来有散打、拳击、摔跤、跆拳道等等,类型差别很大。各流派都有比较专业的比赛。”

电影后期,苏木和马虎参加的比赛采用的是MMA(综合格斗)的规则。综合格斗的全球发展规模仅次于拳击,也是比赛时裁判干预最少的对抗项目。史彭元有武术基础,入组前就开始了格斗训练。

“因为小时候学过武术,本来以为上手会很快。但到了俱乐部发现,比想象中困难很多。”

术业有专攻。格斗与武术的招式完全不同,对体能的要求也不一样。入组后,史彭元保证拍摄的同时,要持续塑形刷脂、训练格斗技巧,包括腿法、站立、地面锁技等等,每天泡在俱乐部的时间在四个小时以上。

史彭元深知健身无法速成。在有限时间里,他尽全力让身体状态更靠近职业选手,但看到成片还是觉得留下了很多遗憾,“还是不够精壮,如果准备时间更充裕,体脂率、肌肉形状一定能呈现得更好。”

电影里苏木那场格斗,是史彭元在组中拍摄时间最久的戏。史彭元需要和一位来自巴西的专业运动员对打,“十来分钟的镜头,拍摄时花了将近一周。刚开始见到这么专业的对手,我心里有点发怵,后来宝强导演跟我说,你不要怕他,不要有心理负担。开拍之后发现,大哥其实人挺温柔,很照顾我,打起来也非常手下留情(笑)。”

打到最后,两个人居然还培养出了一些默契。比赛过程大部分是设计好的套招,但也有不少临时的身体反应。其中有一个苏木将对手摔倒在地的镜头,是两个人的即兴。“那场我们拍完设计好的套招之后,观众席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响起了掌声,以致于我俩都没听到导演喊cut,就即兴接着打。在那一刻,我是真正在享受格斗的过程了。

刚开始的口音被吐槽“河南味儿”

史彭元是王宝强的深度影迷,《盲井》《Hello!树先生》都反复回味过。当“现实题材”“王宝强”“格斗”三个他喜爱的元素碰到一起,史彭元的热情一下子被点燃,立刻向剧组毛遂自荐。

王宝强希望《八角笼中》是一部原生态的电影,选角十分看重演员身上生活化的真实反应。出演成年马虎的陈永胜,外形与幼年马虎相似;史彭元则是性格、气质更贴近幼年苏木,用导演的话来说就是,“都不善于表达,但眼里有劲,心里拎得清。”

《八角笼中》剧组北方人浓度很高,拍的是四川地区的故事,但主演只有王迅是四川人。进组之前,史彭元给一个重庆的好兄弟念台词,结果被兄弟吐槽有河南味儿。

“语言这个东西实在没什么捷径”,史彭元回忆起学习方言的过程,“剧组给我们请了方言老师,我们就根据台词一点一点练。戏外也会去看一些四川方言的电影,看里面的人说话时的语气、神态,王迅哥还会教我们一些重音的技巧。”

史彭元觉得,倒口(音)通过模仿比较容易实现,难的是演出本地人身上的松弛感。

“苏木是山里长大的野孩子,人生境遇也比同龄孩子更加波折。”史彭元把苏木划分为四个阶段,最开始做坏事野蛮生长,到接触格斗、格斗生涯断送,最后站上领奖台,是四种非常鲜明、不同的状态。“苏木的人生在逆境、顺境中不断切换,但顺境并不比逆境更好演。”

史彭元提到苏木和马虎在出租车上那场戏,“我和陈永胜、宝强导演一起坐在出租车上笑,有些观众可能觉得演起来比较轻松,但笑不一定就比哭容易。”

“有效的情绪传达都不是浮于表面的,苏木在出租车里的笑,不止是比完赛的开心,更要让观众能从这个镜头里感受到,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苏木这一角色承包了整部电影最燃的部分,也承担了全片最大的泪点。伤了腿之后,苏木不再练格斗,他顶着生活压力,和马虎挤在狭小的出租屋里养伤。向腾辉(王宝强 饰)的突然造访,让苏木流露出孩子般的委屈。

生活里的史彭元是个很少掉眼泪的人。哭戏曾是他的难题,“出租屋这场哭戏是我进组的第一天第一场,最重的情绪戏放在第一天来拍,压力很大,连续好几条都没能达到导演的要求。”同组的陈永胜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陈永胜进组第一场,就是拍摄马虎树下与向腾辉重逢的那场哭戏,连续几条都没过,天光一点点亮起来,最后只能作罢。

虽然王宝强自己是越受挫越有斗志的演员,但调教其他演员时,王宝强并不是施压型导演。回忆起入戏的过程,史彭元觉得王宝强的讲戏方式很质朴。“他很有耐心,会循循善诱把你带到情境里边。”

“刚开始演得不到位导演也没有生气,他说自己刚拍《盲井》的时候,也花了一些时间进入角色。后来我们有空就一起聊苏木的内心,包括他的生活状态、心态变化。宝强导演很少教给你技巧方面的‘公式’,他会通过讲故事来吸引你,让你身临其境进入角色,完成表演。”

“要让王北像王响的儿子”

史彭元小时候因淘气,被送去武术学校寄宿。他觉得男人要坚强,长大后遇事很少流眼泪。“刚开始演哭戏,流眼泪很费劲,甚至偶尔要用催泪棒,现在好多了,有了积累,更容易理解角色和故事。”

表演对情感的深度调动,逐渐打开了史彭元体内的感性开关。史彭元重新伸出敏锐的触角体验生活、观察人物。在面试《漫长的季节》时,他第一场戏是王北在便利店遇到父亲,平时对便利店收银员的观察被他使用在表演上。

《漫长的季节》是史彭元第二次和辛爽合作,面试时他依旧很紧张。“演《隐秘的角落》严良的时候表演经验几乎为零,完全靠本能在演,两年过去又来见导演,会希望自己的变化能被他看到、认可。”

很多观众将王北称作这个悲伤、漫长的秋天里,为数不多的美好,像是王响做的一场梦。王北是王响活下去的勇气,也是全剧唯一从头到尾都没有被命案影响的人。

史彭元觉得,王北在房间里偷偷哭泣的那场戏很有代表性。“在他心里,王响就是亲生父亲,但因为王阳的死,王响对王北的爱是有一点‘补偿’意味的。他希望父亲能穿上自己送的红毛衣,但又觉得父亲放不下对过去的执念,王阳的死就像两人之间的一道鸿沟。这也是为什么两个人亲密中又有点疏离。”

拍摄时,辛爽向史彭元提议,要演出“王响像王北儿子”的感觉。史彭元当时听起来觉得不合常理,但一演起来发现非常顺。

“王北看见王响早出晚归不睡觉,会像长辈一样担心他的身体,担心父亲‘是不是染上啥不良嗜好了’。王北不是靠台词撑起来的角色,辛爽导演要求的这种演法,更能展现他身上的温暖。”

除了上半年的三部高分现实大作,史彭元接下来还有四部电影待映,几乎也都是现实题材。

史彭元着迷于现实题材里的真实与野生感,想离观众再近一些,希望演技能像“像呼吸一样自然”。接下来,他想演个十恶不赦的反派。“哪怕不是主角也无所谓,我还有太多类型没有尝试,新鲜的角色对演员来说非常宝贵,也是我职业获得感、成就感的来源。”

【文/葵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苏木   剧组   不值   武术   题材   导演   观众   演员   角色   父亲   时间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