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白居易和元稹:酿成十日酒,味敌五云浆

唐朝饮宴是一种时代风尚,文人骚客的饮宴过程中,自然离不开酒,乐亦可饮酒,醉后诗兴大发,写就千古名篇,愁亦可饮酒,醉而尽吐豪情壮志,只恨报国无门。其中,唐代家庭自酿酒在当时也是一种风尚,家酿酒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家庭主人的审美品位,在酿酒过程中,还能酿出好酒,馈赠亲朋时也代表了家庭的体面。家酿酒在中唐风靡一时,为文人墨客吟诗作赋拓宽了选材的界限,为我们读酒香、酒醉、借酒抒情之作渐生审美疲劳的读者平添一抹亮色。

唐朝的酒

我国古代的传统酿酒技艺一直以谷物加工为酒曲并发酵酿制为主,酿造出的黄酒被称为“米酒”。而米酒由于酿造工艺的不同,导致了酒精度和甜度不同,按酿造工艺可分为清酒、浊酒。清酒的品质高于浊酒。又因为唐代酿酒工艺比较粗糙,酒曲中混有大量微生物,做出的酒液多呈绿色,所以,唐酒按颜色还可分为绿酒和白酒。唐酒按酿酒材料大致可分为四类:米酒、果酒、药酒和香料酒。以米为酿酒原料酿制而成的叫米酒,以水果为酿酒原料而酿制的为果酒。而以米酒为底酒,配入所需的动植物相关的药材,经浸泡、掺兑、蒸煮等程序加工制成的即为药酒。香料酒就是在米酒的酒曲中添加香料而制作的特制酒而已。唐酒按来源可分为官酒、民酒和家酿酒。在唐代的美酒主要来源于官营酒坊、民营酒坊和家庭自酿酒。官营酒坊主要专供皇帝饮用和国事宴客的“良酿署”机构生产,由朝廷专职官员管理。民营酒坊就是在唐诗中“酒肆、酒楼、酒家、酒舍”等店铺酿造并出售的酒,又称“市店酒”。由于唐朝经济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家庭酿酒就成为大多数唐人家庭必然选择。当然了,唐代家庭自酿酒的品质不输于官酒和市店酒。家庭自酿酒不对外售卖,主要用于家庭自饮和馈赠亲朋好友。由于家庭自酿过程中,足工足料,品质较高。唐代文人士大夫的家酿酒就成为他们呼朋引伴、吟诗作对的桥梁。用家庭自酿酒待客在唐朝也代表着身份地位的象征意义。

刘禹锡

刘禹锡的家酿酒:根据刘禹锡的《蒲桃歌》所记载“马乳带轻霜,……酿之成美酒,令人饮不足”的诗句记载可知,刘禹锡在家里有酿酒的习惯,刘禹锡家中选择了马乳和龙鳞两种葡萄作为了酿酒原材料,由于刘禹锡在家中酿制的葡萄酒选材优质,自然酒品上乘,也反映出了刘禹锡的家庭生活水平较高。正如刘禹锡在《和令狐相公谢太原李侍中寄蒲桃》诗中所云:“酿成十日酒,味敌五云浆”。表明刘禹锡家酿酒以果酒是葡萄酒,酿造十天即成。“五云浆”指代美酒,典故出自《艺文类聚》,指一种饮下能使人飞升成仙的饮品。

刘禹锡和白居易

元稹家酿酒:元稹在家中喜欢酿酒外,并开设园圃种植蔬菜的习惯,出产的酒和蔬菜自用和招待客人所用。根据元稹的《饮致用神曲酒三十韵》可知,元稹在家里分别酿造了神曲酒和绿醽酒,神曲酒酿造七个月即可饮用,而绿醽酒需要等待三年方可成酒。神曲酒液呈现白色,而绿醽酒液微泛青绿,属于黄酒系列。元稹极爱喝酒,盛酒的器皿用的是荆玉盏和内丘瓶,但是,元稹家酿酒工艺不高,属于浊酒,在度数不高的情况下,元稹经常喝的如泥大醉,说明了元稹一次饮用的量是十分大的。

白居易

白居易家酿酒:白居易在家也有自酿酒的习惯,而且白居易的家酿酒是一般在春天酿成的。白居易家庭酿造配方是把旧法和新方融合到一块进行酿制家酿酒的。旧法来自杜康留下的配方,新法来自唐代酿酒高手陈岵传授的。白居易家酿酒用水取用重阳节当天的井水,酒曲在七月上旬开始制作,原料以谷物中黍为原料。白居易自认为自己家酿酒品质较高,与市面上竹叶青酒相比,酒液清澈,与榴花酒相比味道更加淳美。结合实验和白居易诗句推测,白氏家酿度数不低,酿酒技艺相对刘元两家比较先进,在唐代以浓甘口味为主的酒品中应该独树一帜。当然了,白居易家酿酒中也会酿造浊酒,但描写不多。正如白居易所写诗句中就有“绿油新泼醅”和“但得杯中绿”即可证明。

元稹和白居易

家酿酒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三位唐代知名诗人的创作热情,在饮酒尽兴的前提下,在一定的环境辅助下,在花间饮酒是三人心中的一件雅事,遂写就精妙绝伦的不朽诗作。其中,白居易携带自家家酿酒看望刘禹锡,与友共饮,写的“还携小蛮去,是觅老刘看”,不难看出白居易经常带家酿酒去刘禹锡家共饮尽兴。刘禹锡在任苏州刺史期间也经常给白居易寄去自酿酒,白居易以好酒为伴,诗兴大发,以诗酬谢。

白居易与刘禹锡

刘禹锡、元稹和白居易交往频密,维系三人的情感纽带中有一条就是“酒”,酒中又以三人各自的家酿酒最得人心。在多次吟咏家酿酒、相约饮用家酿酒的过程中,相知相惜,终成挚友。家酿酒在唐代是一种文人间的雅物,除去自身的经济价值外,拓宽了诗人选材的眼界,成为了文人雅士交往的媒介和话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酒曲   酒坊   果酒   浊酒   米酒   神曲   唐代   唐朝   文人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