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到2023年 成都检测记录鸟类数量增长30多倍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成都7月24日讯(记者 乔永祯 李钰)7月24日,记者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美丽四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保护生物多样性 建设美丽四川”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成都从2017年到2023年,已连续开展七轮越冬水鸟调查,记录到的鸟类种数由2017年36种增长到现在的75种,增加了39种;鸟类数量由2490只增长到89222只,翻了30多倍。成都龙门山和龙泉山是猛禽迁徙的主要通道,2020年春秋两季监测记录到猛禽5255只,2022年监测记录到猛禽15350只,翻了近3倍。

“这些明显的数量变化,与生态修复取得成效、野生动物栖息地得到改善和公众保护意识有所提高息息相关,也与参与到监测调查记录的公众志愿者数量越来越多有关系。” 成都市野保及防疫专委会秘书长巫嘉伟说。

巫嘉伟介绍,随着美丽四川建设,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众参与到了生物多样性的调查、救护和宣教等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中。成都在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过程中,公众在鸟类调查监测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成为成都平原越冬水鸟同步调查、成都地区迁徙猛禽监测和公园城市鸟类测评的主力军。

据悉,除了野外自然栖息地外,公众志愿者也开始参与到城市绿地的观鸟测评,2022年,成都组织志愿者对四川大学望江校区、锦城公园、白鹭湾湿地公园等40多个点位进行了鸟种、数量、干扰强度等测评。近年,由志愿者发现的灰胸薮鹛、褐胸噪鹛等罕见鸟种,都是成都市鸟类的新纪录。

巫嘉伟表示,在野生动物救护和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工作中,公众也充分发挥了“群防群治”的作用。野生动物救护主要体现在:发现非法猎捕线索后及时举报,发现受伤野生动物联系救护机构实施救助。比如志愿者在观鸟途中发现野外张网捕鸟等非法猎捕行为,向当地公安和主管部门反映,成功解救受困鸟类。

同时,成都对外公布了10个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的联系方式,救护机构与公安和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实施联动,对公众发现的受伤受困野生动物实施救援。近三年,成都接公众反映,救护受伤受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00余只,其中2021年救护1082只、2022年救护908只、2023年上半年救护约400只。救护的动物包括草原雕、游隼等猛禽,成都还对4只救护后放归的猛禽试点开展了卫星跟踪,观察其飞行轨迹和健康状况。在开展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治理工作中,公众在提供紫茎泽兰、加拿大一枝黄花和红火蚁等入侵物种线索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随着社会自然教育科普机构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公众也参与到各类宣教活动中来。”巫嘉伟告诉记者,结合“爱鸟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等活动,成都已经连续举办了八届成都地区观鸟大赛、九届成都限时观鸟赛。针对青少年群体,也在持续组织青少年观鸟赛、公园城市与野生动植物保护青少年论坛和青少年公众科学家培育计划等活动。自然教育在成都已经成为大众越来越喜爱的一种有益户外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成都   鸟类   猛禽   物种   野生动物   志愿者   青少年   公众   数量   公园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