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下摄像头手机还没普及,难点在哪?

屏下摄像头技术的出现,给真全面屏手机的普及带来了新希望。

2020年9月,中兴天机Axon 20 5G手机发布,这是屏下摄像头手机商用落地的标志性事件。普通消费者终于可以买到屏下摄像头手机,享受无挖孔的完整真全面屏。

中兴天机Axon 20 5G

中兴天机Axon 20 5G发布后,屏下摄像头手机热度不减。次年,小米推出了搭载屏下摄像头技术的小米MIX 4,三星Galaxy Z Fold3 5G也采用了屏下摄像头技术。

小米MIX4

厂商的纷纷跟进,当时曾让人有一种屏下摄像头技术很快就能普及的感觉,但目前来看,事实并非如此。

屏下摄像头热度褪去?

到了今年,与屏下摄像头手机相关的信息少之又少。尽管年初发布的努比亚Z50 Ultra以及最近发布的红魔8S Pro系列都采用了屏下摄像头技术,但整体热度并不如前。

努比亚Z50 Ultra

据数码闲聊站透露的信息,今年有些前代屏下前摄的旗舰机回归打孔屏,有些内屏无孔的全面屏折叠屏也选择了打孔,屏下前摄热度回落。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可能都不会有太多采用屏下摄像头技术的手机新品。

屏下摄像头技术成熟了吗?

屏下摄像头技术的原理并不复杂,屏下摄像头区域在不拍照时,可正常显示内容,从而实现完整的屏幕显示效果,不会出现类似打孔或者刘海屏的缺口;当前置摄像头需要拍照时,该区域变成透明,让光线可透过屏幕成像。

屏下摄像头技术的难点在于如何同时兼顾屏幕显示和自拍成像效果。

为了让屏下摄像头区域可透光,厂商会对该区域的像素、驱动电路等进行重新调整,其中包括降低像素密度、缩小像素体积等;正是这些调整,降低了屏下摄像头区域的显示效果。

从商用落地的新一代屏下摄像头手机看,其屏下摄像头区域与周围主屏幕的显示效果差异较小,一体性强,不会出现明显的“纱窗效应”;在显示图片或者文字内容等使用场景中,屏下摄像头区域与主屏都没有特别明显的区别,只有细看或者在纯白高亮等特殊场景才能看出相对明显的差异。

没有开孔的完整屏幕确实能带来震撼的沉浸观感,目前屏下摄像头在屏幕方面的可用性很高,已经能带来不错的体验。但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前置摄像头的成像效果。

前置摄像头的成像效果虽比初代产品提升明显,降低了照片的朦胧感,但在画面清晰度、色彩、眩光控制等方面,与主流打孔屏手机的前摄有较大差距,成像效果处于劣势,在光线较差的环境更加明显。

屏下摄像头区域的显示效果和成像效果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制约的。如果透光率好,很可能就会削弱屏幕显示效果;而显示效果好,又可能会影响到屏下前摄的成像效果。

为何大部分厂商都没采用屏下摄像头?

从屏下摄像头技术的发展情况看,该技术目前还是很难同时兼顾屏幕显示和前摄成像效果。虽然已经能够实现不错的屏幕效果,但屏下前摄的自拍质量会有较为明显的劣势,难以达到主流打孔屏手机的水平。

虽然有不少人平常不会用到自拍功能,但其实前置摄像头有着不少应用场景。除了自拍照片外,视频通话、APP人脸识别验证等都需要用到前置摄像头,仍有它存在的价值。

当屏下摄像头欠佳的成像效果降低了用户体验,手机厂商采用屏下摄像头的决心就会进一步降低,毕竟创新功能的升级,要以保证基础体验为前提。

与此同时,成本也是一个问题。据数码闲聊站3月份在微博的爆料,成本接近的FHD+屏下前摄体验不如高素质的QHD+打孔屏,大部分厂商转向了实用路线。在成本接近的情况下,QHD+打孔屏显得更加实用。

不难看出,采用屏下摄像头技术需在某些体验上做出妥协,对于求稳的厂商来说,现阶段的屏下摄像头技术仍不适合普及。

还有什么方法实现真全面屏?

手机厂商一直致力于提升手机屏占比,屏幕边框越来越窄,而前置摄像头成为了实现真全面屏绕不开的“钉子户”。为了容纳前置摄像头,出现了刘海屏、水滴屏以及打孔屏等妥协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都会牺牲屏幕的完整性。

手机厂商对真全面屏的执着,超乎想象。为了带来真全面屏效果,手机厂商尝试了多种方案。

经典的小米MIX采用创新的倒置前置摄像头设计,虽然带来了无打孔的全面屏效果,但却有着大下巴,而且使用前置摄像头也不方便。

小米MIX

2018年发布的vivo NEX采用升降式摄像头设计,带来了震撼的真全面屏效果。该设计有不少厂商跟进,升降式摄像头曾经火热了一段时间,还出现了滑盖式机械结构设计以及前后双屏设计。这些特别的设计都是为了给消费者打造无打孔的真全面屏体验,但这些方案或增加机身重量,或缩短续航,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

到了5G时代,升降摄像头方案因其复杂的机械结构,侵占更多机身内部空间,增加机身厚度重量等问题,逐渐被手机厂商放弃。

魅族16th采用了极窄边框的微孔前摄设计,把小孔径前置摄像头放置在边框上,同样能保持完整的全面屏效果,前置摄像头画质也有保障,缺点是上边框会比其他方案稍宽一些,这种设计方案受到了不少用户的肯定,但也没能坚持下来。

魅族16th

由于各种原因,上面的真全面屏方案都没有被厂商坚持使用。现在,大部分手机都采用打孔屏设计,在屏幕形态上创新的手机已经很少。被寄予厚望的屏下摄像头方案,同样没能成为主流。

小结

归根到底,屏下摄像头技术本身没有足够成熟是尚未普及的主要原因之一。

现阶段,屏下摄像头技术的屏幕显示和前置成像属于相互制约关系,而这两部分的实际表现暂未能同时满足大部分人群的需求,这也是屏下摄像头技术所面临的大挑战。屏下摄像头技术只有取得更大的突破以及进一步降低成本后,才能更好满足市场的需求。

现阶段主流的打孔屏应该也只是一个过渡方案,虽然未来不一定会普及屏下摄像头技术,但相信终会实现真全面屏效果。在这过程中,需要更多厂商加入创新探索队列,创造更多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三星   摄像头   手机   小米   难点   屏幕   厂商   区域   效果   方案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