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夏季来袭,妈妈们如何预防宝宝发生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

天气转热,病毒也开始肆意流行,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传染病进入高发期,孩子抵抗力差,容易中招,极易相互传染,家长们必须警惕!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柯萨奇A组病毒所致,好发于夏秋季,它是常见的一种具有流行性的病毒性咽炎。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症状。咽部充血,咽腭弓、悬雍垂,软腭处可见直径2—4mm的疱疹,周围有红晕,破溃后形成小溃疡。

临床表现

1.潜伏期2-7天,患儿没有任何症状,但体内病毒在大量复制。

2.前驱期1-2天,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38 -40 ,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

3.水疱期2-3天,除高烧外,口腔上腭、咽后壁出现水疱

4.溃疡期,低烧或退烧,但也到了患儿最痛苦的时期,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的现象。

提示:患病期间,家长要随时监测孩子体温,可使用物理降温或服用退烧药,防止高热惊厥。


鉴别诊断

手足口病:口腔、手、和脚都起疱疹,而疱疹性咽峡炎只有口腔内起疱疹。

疱疹性咽峡炎: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咽峡部长满疱疹,先是充血性红点,继之小疱,再接着破溃,形成溃疡。伴有反复发热、咽痛、孩子拒食、流口水。患此病的婴儿因为不会说话,所以会日夜哭闹,不能睡眠。

隔离

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一周,一般来说,共隔离2周时间,和手足口病的法定隔离时间是一样的,尤其是在发病的第一周内,传染性是最强的。同时家长也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媒介。

治疗

1.退热:退热是为了增加宝宝的舒适度。可以温水擦浴。禁止酒精擦浴,不推荐冰水擦浴。38.5 以上建议使用退热药。

2.由于咽峡部小泡破溃后形成溃疡,造成进食水困难,保证液体入量难度增加。补充液体的办法有:给孩子喝偏凉的凉奶或水,少量多次,预防脱水,帮助身体康复。

3.若孩子频繁的高烧、进食少、小便减少、烦躁、抽搐等等说明容易出现并发症(疱疹性咽峡炎绝大部分并发症很少。但单纯的高热也可以引起抽搐),建议最好去医院输液。

提示:疱疹性咽峡炎是病毒所致,服用抗生素无效,所以不要滥用抗生素!


护理

1.口腔的护理:可以用温凉开水或淡盐水漱口。溃疡处涂抹鱼肝油等有助于缓解疼痛。

2.饮食护理:患病期间,孩子的消化功能减弱,饮食应以流质、易消化为主!

2岁以下的宝宝以牛奶为准,注意牛奶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冰,防止刺激宝宝口腔,增加孩子的痛苦!

2岁以上的宝宝以稀饭、米汤、面条为主,餐具要及时消毒,可以漱口的孩子,可以每天用淡盐水漱口。

温馨提醒

应密切观测患儿的精神状态、有无肢体抖动、易惊、皮肤温度以及呼吸、心率、血压等,一旦出现危重信号,需及时至医院就诊或复诊

儿科是一个特珠的科室,是一个充满青春与活力的集体。民乐县中医医院儿科现有医护人员14人,副主任医师2人。住治医师3人。儿科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精湛的扎针技术,全心全意为病人,用真诚的心善待每一个患儿。科室内配有婴儿暖箱,蓝光冶疗,德国百瑞加压雲化吸人器,输液泵及注射泵,微波治疗仪,小儿监护等多台仪語设备。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症进行有效治疗。如:新生儿疾病,小儿感染性疾病,小儿免疫系統疾病,小儿系统疾病,泌尿系統疾病,血液系統疾病,神经系統疾病等,得出了科室独特的临床诊疗经验。科室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血、通危重症进行有效诊治。

中医儿科学具有十分浓烈的学科特色,它的临床诊疗范围几乎涵盖了所有儿科常见病种,如小儿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营养性疾病、循环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感染性疾病等。民乐县中医医院儿科一直致力于发展儿科中医特色治疗,现已成为我院儿科的特色品牌,深受广大患儿及家长的喜爱并乐于接受。我科可治疗儿科常见病、多发病、部分疑难杂症及急危重症。对于厌食、泄泻、咳嗽、肺风痰喘、紫癜、遗尿、多动症等病症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咽峡炎   疱疹   高热   常见病   儿科   科室   小儿   溃疡   夏季   口腔   妈妈   发生   宝宝   孩子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