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里的河北·解读|紫塞明珠说承德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晨景。新华社发

阅读提示

承德,人文和自然交相辉映的“紫塞明珠”。

这里历史底蕴厚重。三百年的山庄文化,书写了承德历史辉煌的一章。避暑山庄和外八庙,见证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这里是造化天成之地。往北,木兰围场,峰高谷深,曼甸平坦,森林浩瀚,水草丰美;中部,“紫塞”丹霞多姿多彩,千岩竞秀,各赋情趣;往南,“京东第一峰”雾灵山,云海变幻,恰似仙境。

这里还有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美丽的高岭”塞罕坝,创造了从一棵树到百万亩林海的人间奇迹。良好生态,已成承德最大的优势。

避暑山庄丽正门。 河北日报记者 常方圆摄

因避暑而生,先有山庄后有城

“请问皇上,承德之名由何而来?”

“朕为念先帝隆恩,特选先帝八十诞辰(1733年),改热河厅为直隶承德州,为承受德泽之意。”

6月14日,承德博物馆《望长城内外——清盛世民族团结实录》展览,“对话雍正”互动体验处,一位游客点击电子屏幕,向“雍正”提问。“雍正”的形象通过全息影像技术展现在游客面前,并简洁地回答了游客提问,引来不少人驻足围观。

“承德因避暑山庄而生,是全国唯一一个先有园林后有城的城市。”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院院长孙继新说,因避暑山庄需要各种服务保障,才有了承德作为城市的出现和发展。

因避暑而生,先有山庄后有城,承德市内的许多地名也与避暑山庄有关。如丽正门、德汇门、小南门、碧峰门等,原是避暑山庄的几座门,因这些门的附近有民居,所以它们也演变成了地名。

避暑山庄,是承德的城市原点,也是承德的核心地名。认识承德,自然要从避暑山庄开始。

夏日的避暑山庄,游人如织。

西北山区清幽萧远,蔚然深秀;北部草原苍烟树色,一览无余;东南湖泊空灵秀美,水碧天弥。

这座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始建于1703年,原名热河行宫。1711年,康熙亲笔题名“避暑山庄”,为它赋予了不同于其他口外行宫的特殊身份,一个独一无二的专属地名自此诞生。

“康熙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个皇帝,因当时京城天花流行以及处理与蒙古各部关系的需要,促使他一直在寻找一个可以避暑、理政的地方。”孙继新说。

始建行宫时,避暑山庄所在地不过是个仅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落——热河上营。康熙为何会选择在这个“名号不掌于职方,形胜无闻于地志”的小村落兴建行宫,每年驻跸近半年之久?

“避暑山庄”这个复合地名里,“避暑”二字直接说明了它的自然优势。

不少学者对避暑山庄的气候环境进行过分析研究,认为避暑山庄确有明显的避暑效应。这种效应,不仅体现在同北京的对比上,还体现在同如今承德市区的对比上。

避暑山庄内有山峦、原野、溪流、湖泊,几乎包含了全部天然山水的构景要素。夏季,由于有高峻的山峰和茂密的树木,再加上湖泊水面的调剂,园内气温比承德市区还要低。有数据显示,避暑山庄内的烟雨楼比闹市区的气温平均低1.4 。

“避暑”二字说明此处“风清夏爽,宜人调养之功”,“山庄”二字则有着更丰富的含义。

“山庄,绝不是单纯的园林。”孙继新说,避暑山庄是清朝帝王为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团结少数民族、巩固北部边防而修建的夏宫。在山庄恰似中国自然地貌缩影的整体布局中,有以康乾七十二景为主的120余组建筑,全国各地名胜荟萃。山庄内,一系列地名纵横千万里,上下五千年,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以“山庄”集其大成,显示出承德作为清朝第二个政治中心的特殊地位。

“烟波致爽”“无暑清凉”“南山积雪”……这些名字,描述着这座皇家园林内的自然山水,透出清爽之气。

取自《易经》“重明以丽乎正”的“丽正门”,取自《易经》“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的“四知书屋”,取自诸葛亮《诫子书》“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澹泊敬诚”……这些名字,弥散着对中国传统文化兼容并蓄的磅礴大气。

仿嘉兴南湖烟雨楼而建的烟雨楼,仿镇江金山寺的金山,仿苏州狮子林的文园狮子林……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地名出现在避暑山庄,又体现出“仁怀天下,宇内一统”的政治意蕴。

像避暑山庄一样,“外八庙”也是承德的专属地名。

但,外八庙其实共包括位于北京古北口外的12处寺庙。只因其中8座隶属清政府理藩院直接管理,故通称“外八庙”。

作为清朝帝王为处理民族关系而建造的皇家寺庙群,外八庙的历史地位及作用也能通过它所包含的一系列寺庙名所体现。

普陀宗乘之庙是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寺庙,仿西藏布达拉宫而建,有“小布达拉宫”之称。“普陀”藏语译音“布达拉”,“普陀宗乘”意为观音菩萨讲经说法的道场。1771年,普陀宗乘之庙落成时,恰逢土尔扈特部在流离148年后重返祖国怀抱。

溥仁寺、溥善寺之名取“寓施仁政于远荒”之意。1713年,康熙皇帝六十大寿,蒙古诸部上层首领齐聚山庄恭祝寿诞。建这两座寺庙,是供诸部王公拜谒瞻礼所用。

普宁寺取百姓“安其居,乐其业,永永普宁”之意得名,是乾隆皇帝为纪念平定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阿睦尔撒纳和达瓦齐叛乱而建。

外八庙之名,或源自民族宗教,或寄托着对国家安定、民族团结的向往,历史长河中,这些地名成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见证。

夏日避暑山庄。 河北日报记者 田 明摄

由自然孕育,民族融合特征在地名中交相辉映

承德因避暑山庄而生,避暑山庄则因木兰围场而建。围场,同样是承德的一个专属地名。

木兰围场地处内蒙古高原、燕山余脉和大兴安岭的交会处。

1681年,康熙在平定了“三藩之乱”后,巡幸塞外,看中了这块“南拱京师,北控漠北,山川险峻,里程适中”的漠南蒙古游牧地,决定在这里设置木兰围场。

从此,这里成为清代“岁举秋狝”“肄武绥藩”的重要军事、政治场所。在北京与木兰围场之间,构筑起一条漫长的御道,建造了包括避暑山庄在内的众多行宫。

“木兰围场”是一个满语与汉语的组合。“木兰”为满语,是“哨鹿”之意,即猎人用木制的长哨仿效吹出雄鹿求偶的声音,引诱雌鹿出现,以便围猎。“木兰围场”即为哨鹿、行围狩猎之场所。

承德作为中国古代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会地,众多北方民族在此生息繁衍,多种文明交流融合。自然生态、民族融合等地理与历史文化特征,在地名里交相辉映,形成了承德独具特色的地名文化。

1706年设木兰围场总管衙门,在木兰围场四周按八旗方位设八营房,每个营房下辖五卡伦,计四十卡伦,派八旗兵丁看护围场。较远的卡伦之间又有堆拨,便于驻兵值巡。

“卡伦”“堆拨”来自满语,分别意为“哨所”“驻兵之所”。如今,围场仍有许多地名里带有“卡伦”或“拨”的字样,如蓝旗卡伦、大卡伦、卡伦后沟,新拨、旧拨、大蒙古拨、小蒙古拨等等。

“围场地名还有一个在其他地区较为少见的现象,即很多地名是以‘字’结尾,如金字、克字、湖字、海字等。”承德历史文化研究者韩玉文说,这是由于一些少数民族语地名译成汉字时,字数过多或读音不准、称呼不便,通常便只取一个字,在其尾部加一“字”。

金字、吉字、克字、湖字,都由蒙古语地名简化而来。

金字源于“金钱莫里”,意为猎手、善射;克字源于“克勒奔汰”,意为干河;湖字源自“湖泗汰”,意为有芦苇的地方;海字源于“哈里海土”,意为高山头。

“承德的许多地名是在描述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这也是受到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影响。独特的地理特征,加上多民族语言的影响,令很多地名听起来颇为有趣。”韩玉文说,如围场的哈里哈、莫里莫,都源自蒙古语,分别是“怪石林立的山谷”和“柞树丰富的地方”。

“承德一方水土,构造于侏罗纪至白垩世的燕山运动。”承德热河地质博物馆原馆长张治河介绍,距今约2.1亿年至6500万年间,我们脚下的地壳因为受到挤压,褶皱隆起,成为绵亘的山脉,我国地质学先驱翁文灏将其命名为燕山运动。

承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为坝上高原,地貌以丘陵为主,中南部为燕山山脉,多丹霞地貌景观。

承德还是滦河、潮河、辽河、大凌河四河之源,1500多条河流流经全域,全市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7.6亿立方米。作为京津水源涵养区,承德每年为京津供水近22亿立方米,有“京津一杯水,半杯源承德”之称。

承德的旧称热河,便是因水而得名。流经此地的武烈河,上中游有温泉注入,虽严寒而不封冻。

武烈河为滦河的一条支流。发源于丰宁的滦河,古称渜(音“暖”)水,至今仍被认为是“一条有温度的河流”。

渜水之“暖”,因其上游有众多温泉:在干流隆化漠河沟段,有南温泉注入;支流小滦河有北温泉注入,伊逊河有唐三营温泉注入,武烈河上游有七家温泉、茅荆坝温泉,武烈河承德市区段还有热河泉水注入。

在避暑山庄,热河泉一直是一处热门景观。这里春季泉水泠泠,盛夏浮萍点点,严冬薄雾蒸腾,泉水涌动,不见冰凌,确是一番奇景。

“承德的地热资源丰富,与燕山运动中这一带火山活动强烈有关。”张治河介绍,目前,承德已探明地热井(泉)41眼,日涌量20976立方米,出水温度最高达98.7 。

燕山运动中,承德一带在中生代燕山期构造运动旋回阶段,地壳运动与岩浆活动剧烈,形成一系列断陷盆地,盆地中堆积了巨厚的陆相红色砾岩、砂砾岩、泥岩、火山岩系,又构成了这里丹霞地貌的基础。

丹霞地貌在承德呈现的特殊色彩,也使这里自古就有了“紫塞”的别称。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那些山体幻化出了多姿多彩的形态,成就了承德丹霞十二名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磬锤峰了。

武烈河东岸,距避暑山庄4公里,海拔500多米的低山上,高高耸立着一根上粗下细的峰体。峰柱形似棒槌,高38.29米。

磬锤峰因此又被当地居民称作棒槌山。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这样描述:“东南历石挺下,挺在层峦之上,孤石云举,临崖威峻,可高百余仞……”

自然天成的造化之功、文明交融的和合文化,这些都被深深地印刻在了承德的地名里。

展生态文明,书写绿色传奇

雾灵山,承德域内的另一座名山。

雾灵之名颇具诗意,展现着这里的如画美景。它又是如何得名的呢?

雾灵山原名伏凌山,后演变为雾灵山。《水经注》载:“伏凌山甚高峻,严障寒深,阴崖积雪,凝冰夏结,故世人因以名山也。”从伏凌到雾灵,无不直接体现着这里地形地貌的复杂性和气候的多样性。

春来嫩绿惹眼,盛夏万顷涌绿,秋到五彩缤纷,冬日银装素裹。云海奇观,更令人惊叹——无风时,云海出奇的平静;风势稍大,立刻波涛汹涌……站在顶峰远眺,山峦在云海中时隐时现,似真似幻。

而雾灵山所具有的价值,并非只体现在景色上。

雾灵山南麓连营寨,10个现代化的天文圆顶矗立于郁郁葱葱的山脊之上。这里就是当今亚洲规模最大的光学天文观测基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著名的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就在这里。

2019年,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团队依托郭守敬望远镜,发现了一颗迄今为止质量最大的恒星级黑洞。

郭守敬,这位出生在邢台的中国古代伟大科学家,与雾灵山这座“京东第一峰”,是怎么联系到一起的?

清朝时兴隆曾被设为清东陵生态屏障的“后龙风水禁地”,禁止人员进入。300多年的蓄养,加上今人的努力,使得兴隆县森林覆盖率已达71.2%。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生态,让郭守敬望远镜建在了雾灵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早就使一系列承德地名成为远近闻名的“金字招牌”。

2023年6月16日,“承德山水”品牌推介活动在深圳举行,来自承德的11家农产品企业与深圳采购商签约供销意向金额4.1亿元。

兴隆山楂、平泉香菇、围场马铃薯……一个个地名和承德的好山好水一起,成为颇具价值的品牌名片。

其中,兴隆山楂这一老品牌的扬名,与“青松岭”这一地名紧密相关。

20世纪70年代,一部电影《青松岭》,让“青松岭”三个字家喻户晓。这部电影的拍摄地,是在当时的兴隆县茅山乡。

凭借丰富的林果资源和优良的水质,1980年,当地建立起茅山果品加工厂,研制出全国第一瓶红果(山楂)果茶。果茶被取名为“青松岭”牌,一时间在市场上风光无限。

2003年,已撤乡并镇的茅山镇改名为青松岭镇。此后,青松岭这一地名,为这里的发展赋予了新的能量。

近年来,当地政府不断提升“青松岭”的品牌价值,围绕林果产业和特色旅游产业发展做文章。目前,兴隆山楂的栽培面积已近22万亩,当地打造的特色休闲旅游区,也被命名为青松岭文化旅游度假区。

说起承德的生态品牌名片,就不得不提起另一个响当当的地名——塞罕坝。

许多人认识塞罕坝,是因这里是“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正如它的名字——来自蒙古语,“美丽的高岭”。

也有人提起塞罕坝,更感动于塞罕坝机械林场建设者的感人事迹,而他们的身影也被标注在了这片土地的地名里。

历史上的塞罕坝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地方,在辽、金时期称作“千里松林”。

因开围放垦、连年战火,到新中国成立之初,塞罕坝已退化为“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这里海拔最高的山被当地百姓称为“大光顶子山”。

1961年10月,时任林业部国营林场管理局副局长刘琨等人在荒原上跋涉三天后,才找到了一棵迎风卓立的落叶松。大家激动不已,说这棵树是建场的依据,也是建场的决心和信心。这便是“一棵松”之名的由来。

如今,“一棵松”已成塞罕坝的热门打卡景点之一。“五花草甸”之上,20多米高的“一棵松”从绿色地平线上兀自拔地而起,自成一道风景。

2022年8月15日,一块覆盖着红布的巨大石碑出现在塞罕坝机械林场的绿林之间。红布揭开,石碑上“全国林业英雄林”几个大字显现。

这是全国第五处“全国林业英雄林”,建设地点位于马蹄坑营林区的尚海纪念林。

1964年春天,塞罕坝机械林场第一任党委书记王尚海带领职工在这里开展了“马蹄坑大会战”,开创了国内机械栽植针叶树的先河。1989年,王尚海去世后,林场遵照他的遗愿,将其骨灰撒在了马蹄坑营林区,并将这片林子命名为“尚海纪念林”。

从“一棵松”到“尚海纪念林”,从“大光顶子”到“美丽的高岭”重现,地名诉说沧桑,见证了几代塞罕坝建设者在这里书写的一部艰苦创业史、接续奋斗史。

现在,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面积115.1万亩,每年提供物质产品和生态服务总价值155.95亿元,这片世界最大的人工林海,阻挡着风沙南侵,成为京津地区的生态屏障。

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塞罕坝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一个个地名还将继续记录这里的绿色传奇。(河北日报记者 常方圆 陈宝云 李建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承德   热河   围场   避暑山庄   地名   燕山   灵山   木兰   蒙古   河北   青松   明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