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船沟、葛牌古镇之行

周日起床后临时起意,想出去转转。没有目的地,老公在抖音上翻找,恰巧翻到有博主推荐位于蓝田的石船沟村。

只要是不窝在家里,出去瞎转转我也是乐意的,一听说有了目的地,我立马来了兴致,在脸上匆忙补了防晒霜,戴上防晒帽,走,出发!

石船沟的传说

简单吃完早饭已是9点半,高德导航显示89公里,约1小时15分钟车程。用手机搜了“石船沟村”,传说如下:蓝田县蓝桥乡狮峰有块石头,它经过亿万年风吹雨打日头晒,修炼成精,变成了一只能兴风作浪的“石船精”。一天,“石船精”乘风飞到了石船沟村北边大西沟的山顶上,计划在晚上“鸡不叫,狗不咬”的时候,乘洪水沿大西沟漂下去。“石船精”的想法被观音菩萨发觉,菩萨担心洪水淹了沟里的老百姓,决定学大公鸡叫阻止石船精。半夜,“石船精”刚发起洪水行走不远,听到公鸡鸣叫,以为天要亮了,急忙收水停船,慌乱中翻倒在沟里,散了精气,再也走不了了。如今,在西沟的尽头,横卧一块巨石,长约12米,宽约4米,高约2米,形如大船,据说就是那位翻船的“石船精”。

石船沟的得名传说,更是勾起了我前往的兴致。上福银高速,从葛牌收费口出,不久,就看到了一个并不显眼的石船沟的指示牌,但是感觉不对,并未见到村落。问了路边干活的老乡,告知我们目前所在位置是“石船沟村委会”,正在修建中。经老乡指点,车绕到村委会对面的小山路,顺着一条有些干涸的溪流深入,走了大约四五里路,依然不见石船沟踪影,不敢贸然前行。遇到桥下乘凉的老乡,下车打问,才知已经走过,老乡听说我们是慕名来此游玩,嘴角略显一丝不屑。

掉转车头,再往回走,走过金坪村,特意放慢了车速。终于,在一条小岔路口发现了石船沟村的指示路牌,感觉路牌依然不是很醒目。

起初进村,两边低矮的山坡夹着一条小溪,非常安静,且满眼绿意,冲动地关掉车内空调,摇下车窗,一阵热风吹进车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种避暑凉意。想来,还是山不够深,又值伏天的缘故吧。


石船沟蓝天白云


缓缓向上的水泥路感觉挺新,虽不宽,但容一辆车通过绰绰有余。沿途住户依山傍水,就势零散地分布在溪水两岸,屋门均向着沟道,屋前一块平地做为场院,院子边种着一些盛开的、很熟悉却不能准确叫出名的花儿。所建房屋都没有院墙,这一点倒是和我老家汉中的农村很像(关中地方好多农村都是有院墙的),屋前屋后大都种着玉米。记得小时候父亲告诉我说,山里土地比较贫瘠,山坡上不好引水,就适合种玉米,抗旱有收成。


老乡门前盛开的很熟悉却叫不上名的花儿


继续往沟里走,没有碰到年轻人,偶见几位老人在晾晒什么植物果实,我猜测是茴香种子,带着植物的小茎秆,小颗粒灰绿色,但并不十分确定。有的用簸箕晾在自家院子里,有的晾在水泥路边,老公开车遇到,尽量慢行,避免压到晾晒的这些“茴香种子”。

再往里走,发现路有塌方,有两三位老乡正在路边维修,一侧堆着一些石块,一侧是已经和好的水泥沙子,老乡见有车过来,立即搬离了水桶和铁锨工具让道。老公一边道谢一边询问石船沟还有多远,老乡说,不远,大概一里路就到。我伸出头看着右侧路况,指挥车小心翼翼通过。


老乡房屋


不到10分钟,听到一阵狗吠声,已到村子尽头,没路了,车直接停在了村头农户院子里。下车打问,老乡说,车就停这,收费10元,不限时,步行走进去3.5公里。

老公问路况如何,老乡说不太好走。我看着貌似没有很成形的路,回忆起刚才桥下老乡的不屑表情,似乎有些明白了。低头再看看自己穿的长裙和平底休闲拖鞋,有点怵了,老公说算了吧,就咱两人,还不知道进去啥情况,你穿的鞋也不行,葛牌镇不远,咱去那吧。

好吧,有些遗憾,原路返回。

葛牌古镇

下山感觉很快,没注意时间,车转出沟道就到了被喻为“明清老街,红色古镇”的蓝田县葛牌镇。迎面而来的葛牌古镇的牌楼巍然耸立,路边修建的红色革命公园很漂亮,绿植路灯路标也很气派,革命前辈们的壮观铜雕塑,让人一下感觉到扑面而来的红色革命气息。在周围群山树林的怀抱下,一条小河从山间缓流而下,水量很小,但是清澈柔和,和刚才在石船沟村的感觉完全不同,人为的旅游气息很浓,让我不由感慨政府重视的力量。

葛牌古镇雕塑


老公是党员,葛牌古镇是他们来参观学习过的地方,责无旁贷的当起了“导游”。葛牌古镇是原红二十五军在陕西关中建立起来的最早的红色革命根据地,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1935年2月红二十五军在葛牌镇创建了长征路上的第一个红色政权——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留下了鄂豫陕省委扩大会议旧址、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和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现在建立在旧址上的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纪念馆,已经成为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西安市廉政建设教育基地。

正沉浸在欣赏路边景色中,老公说到了,临近葛牌街,感觉路陡然变窄,车堵人拥,几辆大车把路堵得水泄不通,大约堵了一刻钟,收起两侧倒车镜勉强通过。老公说这是通往柞水的205县道,有大车经过又逢周末,堵车是肯定的,估计停车位也很难找。果然,不幸言中,在小镇转了几圈找不到停车位,仅有的一个停车场爆满,准备沿途返回,心有不甘,又绕了一圈,勉强在快出镇子的一家商铺一侧停了下来。

仅有的一条商业街道不长,没有什么特色,路两边小商铺大都是餐饮店,清一色地售卖凉粉、凉皮、饸络、洋芋糍粑、面食,个别店面售卖麻花、腊肉、木耳、香菇、核桃等土特产。

时值中午,随便进了一家店面,要了一碗洋芋糍粑,糍粑不错,但浆水调味一般。印象中浆水酸爽可口,解暑解腻。在老家汉中农村人的家里,大多都有一口浆水老缸或浆水陶罐,用萝卜缨子或芹菜在面汤里烫八九分熟后投入浆水缸,老浆水作为引子,浆水没过菜即可,发酵三四天后便可食用,浆水面、浆水鱼鱼都离不开它的身影,夏天调食凉粉、糍粑是绝配,可惜这家店味道太一般!不挑食的我勉强吃完。

老公要了一碗油泼棍棍面,看着碗里的面条粗细不匀,挑嘴的老公剩下半碗,说难吃不说,还一股生油味。但是,这并不影响老板的生意,眼看着游人吃完一波,又进来一波。旅游景点的饮食,全国大抵都这样吧。


洋芋糍粑


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纪念馆也在这条商业街上,进去参观了一下,因没有讲解员,走马观花的阅读了墙上的文字和图片,纪念馆不大,唯有院子中间的一门大炮特别吸引游人,只见游人络绎不绝纷纷上前与大炮合影,我也凑个热闹,只是本人比较高素质,没好意思站在大炮上。


苏维埃纪念馆


剩下的商铺门口摆着各种塑料玩具,就是农村小朋友玩的那种五颜六色的脸谱、水枪、塑料花、塑料娃娃等玩具(绝对没有歧视农村小朋友的意思,我也是农村娃,这种便宜玩具的市场定位就是这样)。沿着街道一侧修了一条宽约半米的小水渠,水应该是引用的山上或河沟里的活水,有个八九岁的男孩子站在水里拿着塑料水枪,很克制的玩着,估计是被父母教育过,担心喷到游人身上。

有两个六七岁的小女孩,站在水里沿着水沟往前走。我受了感染,因为穿着凉拖鞋,所以毫不犹豫地跳进了小水沟,顺着水沟走了一段,水很凉,从脚底涌上来的凉意顿时弥补了今天所有的遗憾......

返回的路上,又逢堵车,特意注意了过往车牌,发现大部分是西安牌照,也有不少外地车,应该是慕名而来。看来,葛牌镇的宣传还是很到位的。不由感慨,现在人们生活富裕了,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周末有空都会带着家人出来放松放松。

期待下次有机会再去石船沟,去过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告诉我,进石船沟的路况到底咋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蓝田县   苏维埃   古镇   糍粑   旧址   纪念馆   老乡   老公   农村   感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