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销声匿迹”的牛群,已经走上了另一条大道


文字:李白不洒脱

编辑:搁浅的鱼

前言

说到牛群,想必大家一定还记得那句“领导,冒号”经典台词,著名相声演员牛群,可是在八九十年代在荧幕上带来了不少的欢乐。

与他搭档许久的冯巩依旧活跃在春晚舞台,而牛群却好像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之中。

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竟然在2013年还参加了跳水励志节目,一个年近古稀的老人,跳水两次。

很多观众看完内心不免难受,毕竟都一把年纪了,还在综艺节目里拼死拼活。

而牛群消失的这些年,究竟在做什么?不说相声的牛群已然走上了另一条道路。

牛群的艺术生活

1968年,牛群高中毕业后,就和当时的高中毕业生一样,被分配到河北省霸州市下乡插队做知青。

他走上艺术道路也颇有一番缘分,正是由于他在插队期间遇到的一个会快板的老人,为其日后在入伍后崭露头角埋下了伏笔

他在1970年参军入伍,不久恰逢团里要举办文艺活动,他便报名要说快板。

而正是这段天津快板,成为了他开始从事艺术生活的第一个脚步,他自己估计也没想到自己会与艺术结下不解之缘

牛群在之后便去了文工团从事相声创作表演。

牛群第一次参加全军汇演,却不尽人意,相声节目《原形毕露》冷场了,大家反应平平,甚至在回去的路上还听到有人吐槽他。

遭遇了别人的嘲笑,牛群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但他非但没有沉沦,反而内心发了狠,一定要把相声说的更漂亮更精彩。

无疑牛群的运气是非常好的,由于他老师刘学智的推荐,牛群得以拜在常宝华的门下。

牛群是天津人,天生就是吃相声这碗饭的人。

在牛群的刻苦努力下,很快就拿了曲艺优秀节目的头筹

冯牛组合的分分合合

而在电视剧《那五》拍摄过程中,牛群认识了冯巩,然后就开始了黄金搭档般的合作。

《小偷公司》就是他们这个组合在春晚上的首次亮相,这个节目的成功演出让他们的知名度迅速提升。

牛群与冯巩不仅仅是合作伙伴和搭档,还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当他接到母亲离世的消息,内心自然痛苦万分,自己刚刚成名能赚到钱,可以让自己的母亲有更好的养老条件,可子欲养而亲不待,母亲却与世长辞。

冯巩也能体会自己这位好搭档的悲伤心情,陪着牛群彻夜未眠,从头到尾一直陪着他。

牛群十分感激冯巩的陪伴,重重地给冯巩磕了头。

牛群在一次访谈中提到一生中唯一磕过头的就是冯巩了,片刻间眼眶里已积满泪水,他想起的不仅是与冯巩浓厚的感情,还想起来去世的父母。

牛群与李立山的作品《巧立名目》讽刺意味浓厚,因为这个作品,牛群火爆全国。

他栩栩如生的表演,形象生动,将一个操着南方口音的巧舌如簧的反面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极大讽刺了当时社会的丑恶。

想到这里,那句“领导,冒号”仿佛自带视频和声音,在我们脑中回响。

在第一次完美合作后,牛群和冯巩便成为了春晚的固定搭档,给大家带来了许多欢乐,而牛群的艺术事业,也随着表演走上巅峰。

他们这个固定搭档,组起来的时候还另有波折。

冯巩是相声演员马季的徒弟,他本来就有固定搭档刘伟,但是他向师父提出想和牛群搭档,马季最初并不同意,耐不住他的坚持,最终才点头。

冯牛组合,打开了相声表演的新世界,年年上春晚,是舞台上的常客,也成为了当时最火爆的相声演员。

离开相声,重启事业

牛群的艺术事业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可在这个关键时刻,本应该继续在舞台上讲相声,但牛群却打起了退堂鼓。

他告诉冯巩,他要离开

冯巩自然不舍牛群这个好搭档,便问:“相声说得好好得,咱俩合作也非常好,为什么说走就走?”

牛群给冯巩回答的是他要抓住当前的名气,去赚大钱,说相声根本赚不到大钱。

冯巩一听,嘿,这小子,鬼迷心窍了,放着自己专业得事情不干,非得赚大钱。

不过冯巩给牛群说,哪天要是你还想回来说相声,我都等着你。

就这样,牛群便一意孤行创业去了。

俗话说的好,没有那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说相声的能做好生意吗?

失败是必然结果,牛群根本就不是经商的料,生意不出意料没能成功。

这个项目赔钱,牛群就再找别的项目。

后来他开了一家杂志社,还是那句话,术业有专攻,这次牛群的事业依旧没干起来,没开多久就倒闭了。

生意失败,生活还得继续,牛群又想起来自己的老本行,说相声。

这不,再次找到冯巩,表示自己这下再不折腾了,老老实实说相声了。

冯巩不忍心拒绝自这个老搭档,答应了牛群。

牛群的县长生涯

可是牛群的心依旧没有收回来,在春晚节目报审后,他又告诉冯巩,他不干了。

这次是彻底离开春晚舞台,不是做生意,也不是开杂志社,他要去当官。

冯巩一下就傻眼了,搭档要走,节目也都报上去了,一个人怎么说相声。

冯巩挽留牛群,可牛群呢就如他的名字一样,牛劲上来了,还不止一头牛,一心要走。

一个说相声的怎么会突然当官呢?牛群要去哪里当官?

牛群的名气让蒙城的牛肉丸加工厂动了心,让牛群用他的名字的名气带动牛肉丸的销量,效果好得出乎意料。

当时蒙城的经济发展十分落后,当地领导在看到牛群带来的巨大影响后,提议让牛群来挂职副县长

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这个地方在搞地方特色经济,特点就在养牛,以牛群的名人效应,可以带动养牛经济的大力发展。

在做生意上失败的牛群哪里拒绝得了这样的诱惑,自然马不停蹄地跑到蒙城上任

牛群来蒙城的时候,蒙城人民纷纷来围观,说相声的竟然当了领导。

这样的新闻放在现在也是一桩奇事。

相声圈子里人人都是一片嘲讽,大家也都在等着看牛群的笑话。

可是牛群挂职的时候,他这次以自己的名气为本,给蒙城拉了很多投资,将名气变成了实际的东西。

还邀请冯巩、赵本山来蒙城,提高蒙城的知名度。

牛群在任期间,看到蒙城的聋哑学校已经破旧得不成样子,便到处寻找投资募集善款,为这所学校修建了新的校园。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牛群正因为亲眼看到了当时特殊学生学习环境的恶劣,亲身感受到生活的艰难,亲口听到学生的苦难,他无法想象这些孩子们怎么样学习。

因为这些,他才费尽心思改变环境,建新校区。

学校盖起来,学校的运转依旧需要钱来支撑,这又蹦出来一个难题,牛群只要绞尽脑汁继续想办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牛群最后买下一个矿泉水厂,靠着这个厂子的获利维持学校的运转。

牛群做了好事,但是有人却不买账,有人说牛群中饱私囊,把拉到的投资全装自己口袋里了,便举报了他

此事一出,自然引起了全国的关注,牛群为了证明自己,只好辞职并将自己的财产全部拿了出来

有人说牛群,不好好说自己的相声,非要创业当官,这下好了,一下回到起点。

牛群当时名气,是全国的相声明星,如果为钱,他光接广告便可以接到手软,获得不少利益。

如果仅仅通过违法途径攫取利益,岂不是多此一举。

如果是想体验当官的威风,他在挂职期间也并没有作威作福,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为家人谋取福利。

牛群愿意去挂职副县长,他并不奢望能有多么大的政绩。

选择接受,我想他主要是为了蒙城可爱的群众,想要做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好事,帮助蒙城人民发展脱贫致富才是他的最终目的

如果非要以有没有钱来评论人的成功与否,那牛群无疑是失败的,但是人的一生,只谈钱未免有点太过功利。

牛群为蒙城县的特殊孩子们办了学校,这一件事就是他对于人生价值的践行,就值得每个人的敬佩。

在很多年后,牛群再次谈起在蒙城当副县长的时候,依旧觉得十分委屈。

他说他听到流言蜚语的时候整个人都蒙掉了,学校都负债那么多,哪里有钱让我揣进我自己的口袋

当时的牛群内心充满了心酸。

事业坍塌,感情受挫

牛群在最困难的时候,每个月只有1000元的收入,全家三口全靠这些钱生活。

这个时候,牛群处于人生的低谷,事业遭到如此大的打击,而家庭也快折腾没了。

牛群的妻子是刘肃,是他的老师刘学智的女儿。

两个人结婚后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刘肃也曾说过牛群是个好男人。

在人们口中,他们俩是模范夫妻。对于牛群的爱折腾,刘肃大力支持。

就因为牛群喜欢摄影,刘肃近乎掏空家底给他买了台相机。一台相机对当时的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支出。

但由于很多种原因,牛群的工作也非常忙碌,两个人也就因此隔阂越来越多,最后只能提出离婚,结束这段长达25年的感情。

辞了官的牛群也再次找了冯巩继续合作,但因为各种原因,他们俩的作品总是夭折。

后来,牛群在冯巩导演的影片《别拿自己不当干部》中扮演厂长一职。

这也是冯牛二人的最后一次合作。这时的牛群已经58岁了,不再是那个冲劲十足的年轻小伙子。

随着牛群的年龄慢慢变大,他开始尝试不一样的风景。

师徒竟起争执

牛群的经历相比普通人来说可谓是丰富。他与自己的师父也闹掰了

争执的中心是侯耀华。侯耀华当时已经60岁,一把年纪的时候还要大费周章地拜常宝华为师。

牛群是最先拜入常宝华门下的,是常宝华的首席大弟子。

侯耀华这番操作让常宝华非常满意,直接让他做了大徒弟。

这种事放谁身上都气不过,鸠占鹊巢。

当时牛群在拜师现场十分激动,彻底与常宝华闹翻了,几十年的情分在此刻就一下烟消云散了。

两人从此再也不来往,成为了陌路人。牛群在常宝华离世后,依旧没有放下当时的恩怨,并没有参加葬礼。

而常宝华的大徒弟侯耀华在葬礼上却提出要用掌声送别师父,这样的送别仪式也是别出生面。在此之后,牛群的出镜率就越来越低。

人民出版社杂志《人物》评价牛群:人说,热爱艺术的人是不老的。牛群就像一个在沙滩上徜徉的孩子,沿路拾起了许多耀眼的贝壳、璀璨的珍珠,他面前是无际的大海,牛群将驾一艘快艇,去海里探寻更多的宝藏。

网友说:牛群他不瞎折腾,他的能量比冯巩强多了。

也有网友评论:真正了解牛群才知道他是有大爱的人!!!

结语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牛群为相声艺术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也为蒙城的特殊儿童建了学校。

在他决定不说相声时,他的妻子刘肃还劝过他,牛群还是固执己见,依旧一心想要干自己的大事。

他对不起的就只有自己的家人,人生起起伏伏,他的一生也可以称得上是大起大落,波澜壮阔。

近年来大众的视线中已然看不到牛群的身影,想必他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向。

每个人看牛群都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或许有的人会说牛群就是一个反面例子,一定不能想太多,安分守己才是最聪明的人。

而有的人觉得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不拼不搏,一生白活

希望每个人都可以从牛群身上学到点东西,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牛群   蒙城   组合   销声匿迹   搭档   名气   相声   大道   事实   节目   事业   学校   艺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