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手足口病、咽峡炎、肠炎多发季,可以这样预防

记者 刁明杰

近日,青岛一岁的双胞胎兄妹相继发烧、身上出现皮疹,家长急忙带着孩子来到青岛妇儿医院就医,检查发现孩子们嘴里长了疱疹,诊断为手足口病。据悉,近期到青岛妇儿医院感染科就诊的孩子中,去看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和肠炎的孩子占到了一半,有增多的趋势。

“孩子们来的时候身上起皮疹,并不是很典型,下午高烧不退,嘴巴和手脚就开始起疱疹了。”青岛妇儿医院感染科佟建宁主任介绍。近日,一岁的双胞胎哥哥小明(化名)出现了发烧,随后身上出现了皮疹,父母第一时间带着孩子到了青岛妇儿医院城阳院区就诊,初步诊断为手足口病。次日妹妹也出现了发热症状,焦急的父母带着双胞胎来到了本部就诊,经诊断两个孩子的症状都由手足口病引起,对症治疗后,接下来双胞胎还需要进行两周的居家隔离。

据介绍,近期到青岛妇儿医院感染科就诊的孩子中,看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和肠炎的孩子占到了一半,有增多的趋势。

“引起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肠道病毒大约有二十几种,各个亚型之间没有交叉免疫,所以孩子一年长两三次的情况也是有的。”佟建宁主任表示,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可通过感染者的粪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等进行传播。其中,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可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也会引起感染。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因为症状相像,许多家长难以区分。

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管医师信雪苓表示,手足口病的发热一般是中低热,除了在口腔出现疱疹或溃疡之外,在手、足部位也会出现疱疹或者斑丘疹。手足口病多数症状较轻,1-2 周左右可以自愈,但部分肠道病毒 71 型感染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可导致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严重者可致死亡。

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7月份健康警示提醒,7月是手足口病高发期,市民需要注意以下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饮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2.注意家庭环境的清洁卫生,居室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尿布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充分清洗、消毒儿童使用的餐具。

3.本病流行期间,不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4.接种EV71型手足口病疫苗可以有效降低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率,尤其是减少该病的重症及死亡病例。建议6 个月到 5 岁的儿童,尽早接种。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咽峡炎   手足   建宁   皮疹   青岛   双胞胎   疱疹   肠炎   病毒   儿童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