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八角笼中》原型恩波:24年累计投入一个亿,帮400余名“困境儿童”开辟格斗新道路

视频加载中...

海报新闻首席记者 李子骄 张海振 成都报道

“它是一种文化,一种信仰,一种坚持,一种勇气。”

“格斗”是什么,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而以上,是恩波的答案。随着电影《八角笼中》热映,关于“困境儿童”和影片主角原型恩波的二三事也再次引起公众关注。

恩波格斗俱乐部

恩波,出生于四川阿坝,8岁丧父,18岁接触散打并成为一名武警战士。在武警军事比武中,他曾获得单双杠、擒拿格斗双冠军。正式退伍之后,他筹集资金创立了一家散打俱乐部,收养了一批无人照料的孩子。

自此之后,恩波与这些“困境儿童”同吃同住,同学同练,开始了自己长达二十多年的公益之路。

收留400多个孩子,同吃同住同练

距成都市中心30公里,郫县沙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一隅,“恩波格斗”几个红色大字十分醒目。训练馆的门口一共挂着四块牌子——中国恩波综合格斗俱乐部、四川省恩波武术俱乐部、四川省红缨枪双节棍研究会、阿坝州散打队。这,便是恩波多年的心血。

“自从十几年前招进来第一批孩子,到现在,前后一共收留过400多名孩子,免费在这里吃穿住学。”恩波还记得,当年最早进俱乐部的孩子个个坚强勇敢,吃苦耐劳。“后来他们有的参军,有的成为警察,还有的当上公务员,都参加工作了。”

恩波接受采访

在见到恩波之前,他们并不知道“格斗”为何物,更不知道未来去向何方。无学可上,无书可读,无依无靠,这群来自四川凉山、阿坝等山区的孩子,大多数是“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看到他们,就想起小时候的自己,所以我想帮帮他们。”恩波说。

于是,恩波成了他们的“干爹”。“因为不收费,所以孩子们不习惯叫我老师或者教练。”可在孩子们看来,“干爹”的称呼另有原因:苦难和恐惧、斗志和希望、陪伴和温情,都是最亲的人才能了解,并且一同经历。

与电影《八角笼中》结缘,有着与导演相似的经历

小时候的恩波,其实也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兄弟姐妹五个,全靠母亲一人带大。“袜子、内裤什么的都没有,母亲很不容易,我就去放牛。”恰恰,这与《八角笼中》导演兼主演的王宝强有着相似的经历。“我们都是草根出身,有过吃苦的日子,曾度过生活中那些异常的坎坷。”

图源:微博

农村、习武、少年成长、中年困境、社会议题……在恩波看来,电影《八角笼中》所能够呈现和承载的元素与格局,不仅精准契合了王宝强的人生经验和当下心境,也是自己人生的一种注脚。

“当时导演做了很多功课,在四川待了三年。他与孩子们一起吃住,一起训练,反反复复询问我的各种经历。他还多次回到我的老家,跟乡亲们了解情况。”电影上映后,恩波成了第一批观众。“很感动,特别是孩子们的表演,那些场景就是我原来所经历过的。包括电影最后的大战,给观众看到了一场真正的格斗比赛。”

王宝强与恩波 图源:微博

二十多年来累计投入一个亿,生活中不乏“八角笼”

“格斗不是那么简单的东西”,恩波常把这句话挂在嘴上。

在对边直径9.14米,高1.8米的八角笼中,拳手戴着拳套,五指分开,在笼中角斗。除了把对手击倒,让他降服,你几乎退无可退。当然,想要取胜,技巧只是一方面。“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怎么面对,当到半场的时候用什么样的心态,当想要放弃的时候怎么继续,这些都是很重要的教育环节。”

恩波格斗俱乐部

如恩波所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八角笼”,你在笼中面对的敌人到底是谁,只有你自己清楚。你能不能打赢,也只有你自己可以决定。而决定教孩子们格斗的那一刻起,他的“八角笼”就不止俱乐部中的那一个了。

格斗训练、文化课程、吃穿住行、家长沟通、社会争议,每一项都需要他来操刀筹谋。“刚开始,俱乐部一年的开销在400万左右,我变卖了家里的房产,卖了车,跟朋友借钱,作为俱乐部的开支。二十多年了,累计投入得一个多亿吧。”

孩子们每天早上一盆鸡蛋、一盆牛奶,不是这几年才做的,一年四季,日日如此。恩波解释,如今俱乐部也有一些商业化运营。“但招生还是针对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绝不收费。”

恩波格斗俱乐部的孩子们

为什么是格斗

青海、湖南、山西、福建,如今,恩波的俱乐部里有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孩子。当问到梦想,所有孩子的答案全都是UFC(终极格斗冠军赛),无一例外。

也许很多人持有疑问,帮助孩子的方式有很多,为什么非得是格斗这种高危运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恩波没有丝毫迟疑,他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我只会格斗。在部队学会格斗后,我立了很多功,就感觉它能帮助我,也能帮助这些孩子。”

恩波带领孩子们参加比赛

格斗俱乐部的建立,不只源于恩波体能上的优越,同样出自他在精神上的强健。说到底,对“困境儿童”的帮助,不止于“给钱就行”。“而是一路陪伴成长,让孩子拥有一技之长,成为一个能养活自己的人。”

孩子们来了又走,走了又来,曾经意气风发的恩波也已过花甲之年,一句问候,一袋水果,一声“干爹”,成了他最惬意的等待。他说,“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人用心付出,去对待这些孩子,让整个社会更加美好和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阿坝   困境   儿童   干爹   电影   散打   成都   俱乐部   原型   开辟   导演   道路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