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肾玄府络脉”理论,来辨治强直性脊柱炎的病机

文|梁大夫

编辑|虎杖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为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侵犯骶髂和脊柱关节,并可伴有关节外表现,以骨破坏、异位成骨为主要病理特点,严重者可致残,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我国AS患病人数高达400多万,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加剧了家庭和社会负担。目前AS病因尚不明确,西医学认为遗传、感染、环境因素占主导地位,缺乏有针对性的治疗手段。

“肾玄府-气液-络脉”理论内涵

肾玄府为气液运行的门户,玄府一词始于《黄帝内经》,“所谓玄府者,汗空也”,认为玄府即汗孔。后刘完素在此基础上继承并发展其内涵,认为:“玄府者,谓玄微府也。

然玄府者,无物不有,人之脏腑、皮毛、肌肉、筋膜、骨髓、爪牙,至于世之万物,尽皆有之,乃气出入升降之道路门户也”。

现代医家将其归纳总结认为,玄府是气血津液运行的门户,升降出入、无所不在、无器不有,具有普遍性、微观性、流通性,有形态和功能可征,贵在开阖通利。

肾中亦有玄府,肾玄府与玄府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亦为气液运行的门户。肾藏精,为生之本,内含一身之气,为气之根,主气化,肾蒸腾气化有助于将气血津液运行至周身。

此外肾主水,一方面肾的气化作用可以促进津液升清,另一方面肾司膀胱开合有助于降浊。肾玄府将玄府具象化,更有助于深入探求疾病本质。

络脉为气液运行的通道,络脉始见于《灵枢经·脉度》,“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

络脉为经脉的分支,是对经脉的补充延伸,其又细分为孙络、浮络、别络,分布于脏腑、四肢九窍,无处不有。

《灵枢经·小针解》言:“节支交三百六十五会者,脉络之渗灌诸节者也。”络脉交叉纵横,为机体各处渗灌周流气血津液,为气液运行的通路。

《类经》言:“血络在中,气络在外。”络脉按其功能特点,又分为阴络与阳络,分别循行气与液,阐释了络脉在人体中作为运行气血津液通路的作用。

肾玄府与络脉相辅相成,共助气液运行通畅,肾玄府与络脉皆为微小结构,内合脏腑、外达肌表。

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相伴而行,共同运行气血津液,维持人体营养物质正常疏布。此两者并无层次的关联,仅于结构特点存在差异。

肾玄府为气液运行的门户,络脉为气液运行的通道,肾玄府开阖调达有益于络脉通畅,而络脉渗灌气血通利也确保了肾玄府开阖有序。

肾玄府郁闭、气液失畅,日久络脉损伤,肾玄府贵在开阖通利,人体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通过肾玄府的“门户”气化功能运行至周身发挥濡养功能。

肾玄府过度开放则气血耗散太过,日久导致络脉空虚;肾玄府过度闭阖则气血无法正常布散,久则易致湿、痰、瘀等病理产物聚集,日久导致络脉瘀阻。

同时,气液失畅、络脉损伤反过来也会进一步加剧肾玄府开阖功能失调,形成恶性循环。

“肾玄府-气液-络脉”视角下AS的发病机制

AS在中医学中归属于“腰痛”“骨痹”“大偻”等范畴。“肾督亏虚为主,湿热痹阻为标,瘀血贯穿始终”为其主要病因。

基于“肾玄府-气液-络脉”理论,认为肾玄府郁闭、气液失畅、络脉不通为其核心病机,与AS发病病因同为一源,实为用微观结构对宏观病因做更深层次的阐释。

肾玄府郁闭是AS的基本病机,AS主要侵犯骨质,肾主骨,肾玄府郁闭是AS发病的基本病机。肾玄府开阖通畅有益于气血津液在骨中的正常周流循行,发挥濡养作用。

肾玄府郁闭并非狭义的闭塞不通,而是广泛意义上的肾玄府功能失司,致精微无法发挥生理作用。肾玄府郁闭有虚实两端,虚则玄府不荣而闭,实则玄府阻塞而闭。

AS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中医学认为遗传性疾病与先天亏虚不可分割,肾藏精为先天之本,故肾虚为发病之本。肾为阴阳之根,督脉循腰络肾,总领一身之阳气,与肾脏关系紧密。

AS以肾督亏虚为本,腰为肾之府、督脉循于腰,肾督难以将精微物质运行至腰脊,玄府不荣而闭,腰脊无法得到肾督玄府的有效濡养则转腰不能。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肾蕴含人体真元,元气亏虚更易遭致外来风寒湿热的入侵。

外来之邪致肾督玄府阻塞而闭,一则气血津液运行不畅,酿生湿热瘀血等病理产物聚集腰脊则腰部疼痛;二则精微无法正常敷布,腰脊失养则俯仰难伸。

此二者为虚实两端,病理上又互为因果,彼此相互影响无法分割,不通则不荣,反之不荣也会引发不通,均会诱发疾病。

气液失畅是AS的病理关键,肾玄府郁闭导致气液运行不畅是AS发病的病理关键。肾玄府是气液升降出入的门户,调畅人体气机,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素问·六微旨大论篇》提出:“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力孤危。”外来风寒湿热之邪阻塞门户易使肾玄府气机升降出入紊乱。

肾气化功能失司,从而使气的生液、行液、摄液功能失畅,易变生湿、痰、瘀等病理产物,其中以湿邪为甚。AS患者常表现为晨僵、腰背部重着不利,与湿性黏滞的特性密不可分。

因其发病人群多为青壮年男性,素禀属阳,且病位在督脉为阳脉之海更易从阳化热。风寒湿邪化热与肾虚相合,形成肾虚湿热之候,以病情缠绵难愈、关节红肿疼痛为特征。

此外,肾主水,肾玄府郁闭使水液运行不畅,水液无法发挥载气、养气的生理功能。不仅导致气化失畅,且更易留浊化湿,加重病情进展。

气和液生理上相互交融、彼此倚行,病理上互相影响,气液失畅是AS发病的病理关键。络脉不通是AS的终始环节,《类证治裁》曰:“痹久,必有浊痰败血,瘀滞经络。”

AS患者肾玄府郁闭,气血津液无法正常循行,湿热久酿,日久成瘀,久病入络,络脉不通。

其不通有虚实两端、寒热之分:肾督亏虚、气化不及为虚而不通;湿热胶结、深入血分为实热而不通;风寒痹阻、气机不畅为实寒而不通,最终皆会化瘀阻滞络脉。

此外瘀血既为病理产物,亦是疾病发病之因,瘀血可加剧肾玄府郁闭和气液不畅,使疾病缠绵难愈。临床常表现为夜间疼痛为重,部位固定不移,以刺痛为主。

研究也证实,AS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而血液高凝与中医血瘀、络脉不通密切相关。

随着疾病的日益加深,玄府郁闭、气液不畅的加剧,最终进一步导致络脉损伤,形成典型临床表现,络脉不通贯穿于AS发病的始终。

补肾开玄、调畅气液、逐瘀活络是基本治法

独活寄生汤——补肾开玄以治本,独活寄生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临床中被广泛用于因感受风寒湿邪而日久不愈,损耗气血的痹症。AS肾玄府郁闭的基本病机与其相符。

症见腰背冷痛,腰膝酸软,心悸气短,舌淡,苔薄白腻,脉沉或细弱。

方中独活、细辛、防风、秦艽、桂枝散风寒湿邪以开玄,桑寄生、杜仲、牛膝补益肝肾以开玄,地黄、当归、芍药、川芎、人参、茯苓补益气血以开玄,甘草调和诸药。

该方祛风泄邪、流通气血、舒缓筋脉,全方共奏补肾开玄之功。当归拈痛汤——调畅气液以治标,当归拈痛汤源于《医学启源》,为治疗疼痛的效方,临床中广泛用于湿热痹症。

AS中气液不畅的病理关键恰合其意。该方尤适用于风湿之邪从阳化热或湿热内蕴、复感外邪的AS,症见关节红肿热痛,腰背沉重,舌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数或弦滑。

方中茵陈、猪苓、泽泻、黄芩、苦参共成除湿清热之功,解气液不通之果;羌活、防风、升麻、葛根、苍术、白术祛风胜湿,解气液不畅之因。

人参、甘草、当归、知母补益气液,解气液不畅之源。该方以调畅气液、开通玄府为治疗原则,针对AS气液不畅的病理关键,使邪去正安。

身痛逐瘀汤——逐瘀活络贯穿始末,身痛逐瘀汤是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经典的活血化瘀名方,临床中常用于瘀血闭阻经络之证。此方正中AS病程中络脉不通的重要病机。

临证广泛用于气滞、风寒湿邪所致血瘀闭阻经络的AS,症见夜间疼痛为重,痛如针刺而部位不移,经久不愈,舌暗或有瘀斑瘀点,脉弦紧或涩。

方中桃仁、红花、川芎、赤芍、当归活血祛瘀止痛,开玄府郁闭之功;牛膝、地龙活血通络,起络脉不通之效;羌活、秦艽、香附散寒祛湿、调畅气血,具通玄府、调气液之能。

诸药相合,共奏逐瘀活络之功。需要指出的是,补肾开玄、调畅气液与逐瘀活络是一个整体,不可截然分开。

临证中处方用药需辨证施治,不可生搬硬套,若病机复杂可多方合用、灵活加减,共促病情好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郁闭   津液   精微   湿热   当归   风寒   气血   病理   理论   功能   门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