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莫迪当局戏耍,富士康忍无可忍,1410亿,不投了!

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下右上角的“关注”,方便及时看到每天的最新内容,并参与讨论和分享,在此十分感谢您的支持。

文|猿来是这样

编辑|猿来是这样

前言:

一夜之间,1410亿的投资化为泡影,世界级半导体制造中心的梦也随之破灭。印度莫迪政府一时间可谓是凄惨至极。

然而,面对这种突然的撤资事件的发生,并没有什么人指责富士康,也没有人同情印度政府。网上的评价也近乎一边倒。

网友们纷纷表示:“这不过是印度咎由自取罢了”,“再不跑,裤衩子都没了”。

究竟是怎样的原因,使得富士康从印度的退场成为了明智之举,让莫迪所谓的大国梦彻底成为了笑话?

事件的始末

去年年末,富士康和印度矿企合资成立公司,计划在印度总理莫迪的老家古吉拉特邦建设半导体和显示器的生产厂。投资金额达到了15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410亿元,是富士康最大的海外投资项目

此举一旦落实,会极大的促进印度制造业的发展,为莫迪让印度成为制造业大国的设想提供坚实的助力。也会让印度成为世界半导体制造中心的道路迈出巨大的一步

然而,直到今年7月10号,制造厂还远远未能建成,富士康就宣布结束和印企的合作,撤回投资,结束计划。

不到一年的时间,印度诸多的梦想和展望都化为了泡影。最可笑的是,究其原因,这件事的过错方在印度而不在富士康。印度政府可能会觉得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但根据有关人士和透露出的消息来看,印度属于典型的“自作孽,不可活”。

富士康退出不是言而无信,实属明哲保身

一般来说,大型知名企业在任何国家的投资,都会得到当地国家的重视和扶持。外企的进入,很大程度上能够拉动经济,提供就业岗位,更有甚者,可以促进科技交流进步,提升地区综合实力。

所以,外资的引入、计划、项目落地、政策扶持等方方面面都要跟上,让外资安全落地,利好本国经济。

不过,事情到了印度这里,似乎就不是这么办的了

就富士康事件而言,印度从头到尾是反复横跳,钓鱼执法。做法堪称无耻至极,比流氓还流氓。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政府竟然做出如此下作的事情。简直匪夷所思。

对于大多数国家而言,外资的进入都是值得十分重视的,一般会给予政策扶持或现金奖励。在这一点上,印度也不例外,面向芯片产业有着高达十几亿美元的激励补贴。

对于富士康来说,这项政策的补贴是它们的囊中之物,这也是富士康愿意来印度投资的重要动机。

这本是你情我愿,共同双赢的条件,可印度的神奇操作就在于,政策我能给,但你能不能拿到,就是另一回事了。

原本视补贴为囊中之物的富士康被印度政府无情的拒绝了。而理由是:富士康在成立合资公司之后,没有取得任何的技术许可,没有任何生产活动。有诈骗之嫌疑。

印度政府的理由看着是挺冠冕堂皇的,可事实是,在富士康取得欧洲芯片制造商的技术许可之后,印方强行想让欧方持股,欧方并不热衷,于是,事情陷入了僵局

明眼人此时都能看出来,印度这是在做局,提一个企业完成不了的条件,以此为借口拒绝补贴。这不是典型的“杀猪盘”嘛。印度这是在搞电信诈骗啊

空手套白狼,不给马儿吃草,又想马儿跑。此举无疑是在拉低自己的下线,同时无视别人智商。

具体来看印度政府的这项激励政策,对投资额、核心工艺、技术、规模乃至公司的人员构成都提出了严格要求,甚至要求将外资在印企业的高层换成印度人。这一些列的限制基本上让这项政策变成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即。

迄今为止,这项政策推行了近2年,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达到要求,获得补贴。至今是0支出。

这分明是“0”元购,想获得外资企业的青睐,实现产业落地,却在政策上搞鬼,遮遮掩掩,不愿付出哪怕一毛钱。这样的政府还有可信度可言吗?

富士康在看到这样的局面之后,还能有勇气再印度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吗?我想富士康应该没雨胆量继续下去了。

这还只是开始,就已经是满嘴跑火车,两面三刀了。后续还不知道由多少坑等着富士康去踩呢!

印度杀猪传统,外资企业叫苦不迭

据有关资料显示,印度在近5年时间有559家外企撤离,近十年,更是有超过2000外企撤离。外企开始对印度避之不及。

雁过拔毛是强盗的做法,也是印度的做法。

没有哪家外企能逃过印度政府的罚款,动辄上亿的罚单让那些外企都傻了眼。

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小米”事件,至今还没有解决。小米公司在那次事件中先是被罚款5亿人民币,随后又被冻结46亿元在印财产。前前后后的损失,让小米近乎十年白干。

难怪网友们会说:“外国公司在印度赚的钱,必须在印度花光,否则就被罚光,反正一分别想带回家。”

另外,我们所熟知的另外两家手机品牌,OPPO、VIVO也分别被罚没了数亿的资产。

你以为印度又反华情绪?在刻意针对中国企业?不,在这件事上,印度出乎意料的“公平”,一视同仁,哪个国家都跑不了。

福特、沃尔玛等众多世界知名的公司都逃脱不了印度的魔掌,罚单一张都少不了

事实上,印度一直有宰外企的传统,在本国经济低迷的时候积极引进外资,在经济复苏之后就开始打外资的注意,罚单、封冻接踵而至。将各大外企退了一层皮。更有的直接啃下一块肉。

英国沃达丰曾被印度开出26亿美元的天价罚单,势必想将该公司的底裤都罚没

印度的这种经济怪圈一直持续了几十年,印度市场在有国家信用背书的情况下都已经变得糜烂不堪,在印的外企跑了个精光。

富士康是幸运的,在大规模投资开始前就发现了印度政府的不对劲。这次印度政府显然是着急了,杀猪宰羊都懒得等了,连杀鸡取卵都不如,直接想将别人送过来还没变成鸡的蛋卖了。

面对如此饥渴的印度政府,富士康的退却无疑是正确而明智的。再不跑,搞不好未来又是一张天价罚单等着呢。

又当又立没有信用,市场混乱难成大器

除了天价罚单这种明面上的操作,印度政府的其他手段才是真的阴狠。

政府本身就存在臃肿、效率低下的问题,地方政府还和中央政府高分裂对抗,不听招呼。

外资企业在和印度中央政府谈好条件之后,将具体措施落实到地方政府时,那些当地政府和人民根本就不会管中央政府的决定是什么,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就是要和中央反着来。中央政府也拿他们没办法,外资企业就更无可奈何,只能自认倒霉,赔个底朝天,灰溜溜的走了。

日本高铁建设、铃木汽车,都吃过这种亏。被那些印度人耍的团团转,啥都没捞到,还欠了一屁股债。

印度国内市场大环境恶劣,印度政府不仅不管,还喜欢添油加醋,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政府喜欢把持市场,不愿市场脱离政府的控制。

插手市场也会罢了,印度政府还不做正面引导和秩序建立。反而自以为是的搞保护主义。打压外资企业的经营活动。连超市的促销活动都要管,不允许超市搞打折促销。

沃尔玛表示很无奈。

莫迪上台的时候提出的口号就是打造“印度制造”,大力发展印度本土制造业,扩大就业。反对党派也创造就业当做了最为核心的目标

为了实现此目标,印度不惜将众多外资当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一茬。用来滋养本土企业,打造“印度制造”

倘若这么做能真的帮到印度本土企业的话,也不枉印度政府一番苦心。可问题是,在莫迪上台之后,喊口号、实施一些列政策之后,印度的制造业占比不升反降。扩大就业更是一句笑话,失业率节节攀升

经过政府几十年的折腾,印度的国内市场已经是一片狼藉。外资企业们如惊弓之鸟,避之不及。

妄图替代中国,市场饱和让外资仍不敢轻言放弃印度

印度的制造市场其实像是一个缝合怪,或者说是一个人工产物。

西方各国一直在寻找中国的替代品,摆脱对中国市场的依赖。于是他们纷纷看上了印度这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开放变革不久的国家。

转移在华产业,加大投资力度,想要强行将印度打造成为新的世界工厂。

但是,强扭的瓜不甜,西方各国一厢情愿,印度却毫不领情。不仅对各项投资建设爱理不理,开启罚单来也是六亲不认。一番折腾下来,中国外资量不降反升,印度直接对半砍。典型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赔了夫人又折兵

印度就算想成为世界制造工厂,也没有那个资格。自己的一摊子破事没收拾干净,哪有精力好好发展外资

不过,即便如此,印度就算再是个猪队友,外资企业也没有办法直接将印度市场放弃。一方面是急迫项摆脱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另一方面,印度的人口和市场潜力的确是个香饽饽,谁都不想让别人占了便宜

于是,印度当前的局势就很微妙。

一边痛宰外资,一遍吸引外资。外资们一边逃离又一边回归进入。似乎这是一场长跑比赛,比谁更能忍耐。

印度政府一在国际上振臂高呼,外资就纷纷响应,没过多久就全部撤离,像个怪圈一样,本来想恶心中国,结果只能自己恶心自己

总结:

富士康退出印度只是印度市场混乱的冰山一角,折射出来的是印度政府的无能,市场的无序,法律法治的不健全。

莫迪当局和他们自己定下的目标是渐行渐远,建议莫迪还是少喊口号,脚踏实地的办事吧。印度的变革之路任重而道远。

世界工厂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都看到这里了,还请“点赞+关注”,有了您的支持,我才能不断为大家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罚单   印度   中央政府   忍无可忍   外资企业   当局   外企   中国   外资   政策   政府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