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入伏!错过等一年的“三伏贴” 你会贴吗?

今天(7月11日)入伏,也是三伏天中的初伏,“三伏贴”“三伏灸”等疗法在社交网络上流行起来。三伏贴的治疗病症是什么?注意事项有哪些呢?为此,封面新闻采访了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陈敏,为大家解答关于“三伏贴”的疑惑。

“三伏贴”是什么?适应的症状有哪些呢?

陈敏表示,“三伏贴”三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的治疗法,结合了针灸、经络与中药学,以芳香、通经走窜、开窍活络之品研磨调剂的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通过众多医者不断完善配方,适用于大部分群体。

据陈敏介绍,三伏贴适应的症状主要有五种:

一是肺系疾病,包括体虚感冒、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等症状;

二是疼痛性疾病,比如风湿免疫性疾病:如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三是虚寒性疾病,例如脾胃虚寒(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等)、肾阳虚证(前列腺疾病、腰部冷痛等)、冲任虚寒(痛经、慢性盆腔炎、宫寒不孕等);

四是亚健康状态,指的是以怕冷为主要表现的阳虚体质、以体质虚弱、容易疲劳为主要表现的气虚体质、以虚胖为特点,容易出现困乏、疲劳、怕冷、便溏、苔腻等症的痰湿体质;

第五是儿童病症,例如小儿体虚感冒、反复咳嗽、慢支、哮喘、消化不良、泄泻、遗尿、流涎等。

今年的三伏贴应该什么时候贴?注意事项有哪些?

今年的三伏天于7月11日进入初伏,8月10日进入末伏,共计40天,是三伏贴集中的贴敷时间。陈敏主任指出,三伏天养生应遵循“春夏养阳”大原则,贴敷时需注意以下几方面:

1.治疗前准备:敷药前患者应洗澡或局部清洗,衣着宜宽松,避免过多出汗。

2.敷贴时长:治疗期间如有不适需及时告知医生,如外敷时感到局部灼热、痛痒难忍,可随时揭去药膏。成年患者4-6小时即需将药取下,儿童1-2小时就应取下。

3.饮食清淡:贴敷期间饮食要清淡,少食生冷、油腻及过咸食物,少食辛辣刺激食品,不宜食用“发物”等。

4.避免贪凉:贴敷当天避免吹电扇,避免在过冷的空调房中停留,更应避免冷风直接吹到贴敷部位,房间可保持开窗通风、空气对流。

5.禁忌症:热性疾病患者,阴虚火旺者以及孕妇,皮肤过敏或有疮、疖、痈及皮肤破损者,严重心肺功能疾患者不宜贴敷。

6.如遇出水泡:若出现大小水泡,不用着急,用消毒针在发泡下方刺破放出液体,用络合碘消毒即可,切忌包扎,需要敞开。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伏贴   初伏   伏天   穴位   水泡   病症   清淡   体质   性疾病   患者   今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