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高达9.6,一众网友“跪求”国内别翻拍,韩国真人秀,真牛!

继先前大热的《体能之巅:百人大挑战》后,网飞在5月底又推出了一档以体能和竞技为主的韩国实境秀——《海妖的呼唤:火之岛生存战》。

全10集剧集已在六月底悉数上架。

这一次,实境秀的主角是24位韩国女性,以职业分为六队,分别是警官、消防员、保镖、军人、运动员和特技演员,每队四人。

她们被送往一个封闭的孤岛,进行为期7天6夜的生存大挑战,要凭体能、智谋和团队精神才能打败对手,赢得比赛。

由于题材相似,亦被称为是“女版”的《体能之巅》。

也被许多中国网友高呼“这才是真正的乘风破浪的姐姐吧!

为什么这部韩国真人秀节目能再一次火出圈呢?

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真实,不作秀!

这档综艺根据游戏规则,六组选手每日需经历“竞技场战”与“基地战”,最终以“基地战”胜出者为冠军。

在“竞技场战”中,选手需要完成极限挑战,获胜的队伍可获得在基地战中使用的特别福利。而每日一次的“基地战”,各队需预先按电话指令将本队旗帜藏在基地。

打响基地战的警报会无预期响起,意味着战争即刻开始。

每一队需拔除藏在敌方基地的旗帜来占领敌方基地,先占领他方基地的队伍即为获胜,而被抢走旗帜的队伍则立刻遭淘汰,需要离开前往“败者之岛”,依靠带来的物品生存下去,以等待复活战,东山再起。

在《海妖的呼唤》中,比赛规则和竞技内容都相当残酷。选手们在第一集就需要在泥地里扛起60公斤重的旗杆前进,后续还需要劈柴、生火、挖几米深的沙坑。

在每日的基地战中,为拔除对手背上的旗帜和保护自己的旗帜,她们需要贴身与对手肉搏。比赛过半,选手的伤情已肉眼可见得增多。但即使付出了血汗,一个战术上的失误就能让整队立即输掉比赛,打道回府。

想要赢,她们必须克服荒岛上的恶劣环境、仰赖团队间的合作,更要与对手展开心理战,是真正的“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

而这些来自多元职业背景的女性参赛者在一项项考验中不断证明了自己强大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加上剧中各种挑战极限的任务、意想不到的情节发展,以及各队间的结盟或对抗,让这套实境秀既刺激又紧张,可看性极高。

国外影视网站IMDb给出了8.2分的评分。

某瓣上也是打出了不可多得的9.6高分。

毫无疑问,这是几近满分的作品,且连续几周霸占了“一周国外口碑综艺榜”的榜首。

不少观众(相信大多是女性观众)称赞本秀是“女综(女性综艺节目)天花板”。

热门短评包括“如果我从小是看着这样的女性长辈们长大的话”、“感谢这个节目让大女人们站在了聚光灯下”……

令女性观众对本剧赞誉有加的第一点,在于《海妖的呼唤》“不下标签”地展示这一帮“全女班”参赛者的实力。

自5月30号播出的第一分钟起,到第10集的最后一秒,我们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这24位女性的身高、体重、性向、婚姻和子女状况。

在这座荒岛上,只有实力才至关重要。

原本用于定义女性的社会标签在原始甚至有些野蛮的比赛环境下,变得空洞和无谓。

十集的实境秀中,24位参赛者时而污泥满面,时而风尘仆仆,在丛林里激战的她们不需要妆发,只以素颜和自信来展示自我。部分队员的外型可能会被主流定义为偏“中性”,不符合流行的女性审美,但丝毫无碍她们在剧集中展露力量和自信的美。

对于已接受了“服美役”,为“变美”而钻研化妆打扮和健身的女性来说,这样的银幕冲击是极大的。

重新定义审美的同时,《海妖的呼唤》也重新定义了女性。

这档真人秀中的24位女性,每一位都是强者,是一套“大女主”的“爽片”。

她们在各项极限挑战中咬牙坚持,从不惧怕挑战,不断突破自我;没有人会停下来表现出怯弱。这与以往综艺中女性参赛者被镜头强调“柔弱”一面,以“拧不开瓶盖”作梗,相差太大了。

10集中唯一的哭戏出现在有队伍“惜败”的时候,看到队员们因为拿不到冠军而流下眼泪,没有观众会认为哭泣的她们“可怜”,或等同与“弱者”。

事实上,整套剧集中所有的女性参赛者无时无刻都散发出一种“征服者”和“斗士”的气质,充满了女子力。

以往被默认为只有男性才能胜任的体能挑战,她们都能完成;被认为只有男性才会玩的“打仗游戏”,她们也玩得精彩。

根据职业去分配组别的安排也很有意思,作为社会精英的她们拥有不同的技能。

例如在军人组,就有擅长用枪、打绳结和侦查情报的队员。而在消防员组,组员熟练地挖坑,操起水管灭火。运动员组的每一个成员都拥有矫健和强壮的体格……

每一集,观众们都会被她们的力量、智谋和勇气折服,用“肃然起敬”这四个字来形容,毫不为过。这当然比看女艺人们斗才艺更有意义。

这不比《乘风破浪的姐姐》唱唱跳跳来的实在么!

更难得的是,《海妖的呼唤》没有将剧情发展的重点放在女性队员人际关系的戏剧效果上。

没有恋爱,没有“宫斗” ,整出秀讲究的就是热血和团结。

其中,消防员队的人设就有点像日本漫画中经典的“热血傻瓜”形象(参考《灌篮高手》的樱木花道,或是《海贼王》里的路飞)。

她们冲动、单纯不乏真诚:第一次基地战就把旗帜绑在了显眼的树上,还被对手轻易侦查到;在夜里刺探对手基地,又撞破另两队结盟,遭到驱赶。

在首次竞技场战前,消防员队的队长金贤娥因爬树而受伤。队员郑珉先为了照顾队长和队友,一个人担起重任,劈完了三十个圆木的柴,又在灭火的环节扛起水管,以喷洒的方式瞄准对手的起火点,精准抑制火源。

她强大的求胜信念为队伍赢得了首场竞技场战。而在第二场竞技场战中,消防员队也因着毫无保留的韧劲和干劲,首先挖到了沙坑下的水源,再次夺得竞技场战福利。

就像她们的口号一样,“永远要像在前线一样”,这四位队员根本就是“热血青春”的最佳演绎。

在《海妖的呼唤》中,我们看不到参赛者互相“撕X”或“抢功”的戏码。

哪怕是有队员暂时落后、犯错,“拖了后腿”,队友也毫无怨言。在第一集的挑战中,运动员队的前柔道国家选手金省然陷入泥潭,举步维艰,落在了队伍的最后。早已领先的运动队队长金喜晸特意跑回去,拉着金省然一起前进。

当金省然内疚地向她道歉时,金喜晸回答说:“没关系,你很棒,再走一下就到了。”而在最后一场基地战中,金省然率先表示愿意牺牲自己,来消耗对手的实力。

其他队伍的相处也是如此。比较早淘汰的两组队伍警察队和特技演员队,在离去的时候都先感谢队友的付出。

比赛中表现较为平淡的警卫队也一直相当团结,互相照顾到最后一刻。

唯一有争议的队伍应该是军人队吧。

军人队的四名队员在全剧中时不时就放“狠话”,比如“做不到(第一名)就死在这里”、“这是适合死去的天气,这是适合杀人的天气”、或者是“我们会灭掉她们”、“我们轻轻松松就能把你们的基地夷为平地”,令消防员队和运动员队颇为不爽。

由于好胜心切,军人组的两名队员姜听躾和李炫宣一度因不恰当行为而被禁赛。两人得知消息后,立刻表示接受惩罚,并在余下的时间里尽力帮助剩下两个队友做最后的准战,迎接即将到来的基地战。

可以说,军人队好胜、凶狠的性格非常吻合她们的职业设定,再加上她们四人的表现专业果决,以及最后“败部复活”的意外发展实在是太“燃”了,令军人队的银幕形象即便有些嚣张,也令人没有厌恶感,仍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有网友影评表示,看到军人队,觉得“女人应当可以像男人一样嚣张”。

在野外求生真人实境秀鼻祖《幸存者 第四十二季》中,女性参赛者一般都是比赛中的配角,起着“绿叶配红花”的功效。

留到后期的女性参赛者多是靠着依附强有力的男性选手才能生存下来,且在决赛前就会被淘汰。另一长青节目、竞技真人秀《极速前进》目前拍到了第34季,仅有2季由全女组胜出。

其他季冠军多为全男子组,或一男一女搭配组。

根据观影经验,由两名女生组成的队伍最容易被率先淘汰,或者招致内讧。

而那些为全女性参赛者搭建平台的真人秀,也大多以女孩间的勾心斗角来做卖点。

比如大热真人秀《全美超模大赛》,其实就是伸展台上的选美大乱斗,不但需要女模们展现姿色,更要积攒人气。

基本上,每一季的《全美超模大赛》都会造“婊”,观众们也乐于见到这些美丽的模特们为了斗艳而撕破脸皮。

最“婊”、最“绿”、最不受欢迎的参赛者会让观众们气得牙痒痒,一直追看到她被淘汰,才有如释重负般的解脱,长舒一口气。

又或者是国内近几年人气急彪的女综《乘风破浪的姐姐》,找来已淡出观众视野的女性艺人重新登上舞台,表现“过气”女艺人经历“岁月洗礼”,仍能像当红“小花”们一样又唱又跳。

这本来有助于打破女性的年龄标签,但最终女星间的争斗却成了绝对主题,也是节目制作的秘方。

在前不久播出的第四季中,台湾省女星贾静雯和徐怀钰早早被传“不合”,两人的微博帖文被好事的网友挖出来当证据做“网络推理”。

徐怀钰被质疑“表演划水”、表现敷衍,迫于压力而不得不做出澄清。这一系列的话题占据了好几周的两岸娱乐新闻头条。如何营销、如何炒话题,以及节目制作单位是否能制作出“爆款”内容、天价IP等。

似乎这些才是国内真人秀节目的重心,节目内容的质量和内涵反倒是其次了。

相比上述的同类综艺节目,《海妖的呼唤》首次向观众展示,女性之美无需通过“雌竞”来实现;女性一样“能打”,而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女性实在太有魅力了!

警察、消防员、军人、特技演员、警卫和运动员这六组人马,只是率性做自己,就打破了综艺节目中固有的女性刻板印象。

这对看惯了“白瘦幼”勾心斗角的观众来说,必然耳目一新,更起着绝佳的榜样示范和纠正偏见的作用:

女性凭借实力光明正大地赢得比赛,不需要卖弄姿色,也不需要设立“人设”。

这样直截了当的主题,摆脱了过去充满“厌女现象”的电视文化圈毒瘤,升华为追求更文明和更平等的女权主义立意——耗费了这么多年,才有韩国综艺节目可以做到。

在影视网站上,有不少留言意外地在“跪求”金主们不要翻拍《海妖的呼唤》,因只会将这一天花板女综极有可能变成《浪姐5》。

的确,韩国“姐姐”们可是经历了轰轰烈烈的性别运动,才开始撼动社会风气,令女权主义思潮逐步普及,而走到今天这一步。

2018年是韩国女权运动打破沉默的一年。

从 “MeToo运动”、“素颜革命”,到27万人联署声援具荷拉,为打破东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韩国女性不再沉默,她们决定站出来游行抗议,共同要求社会大众重视女性权益。

在“MeToo”及性别运动的影响下,韩国社会的女性意识逐步觉醒。

越来越多女性愿意摆脱社会和人际关系的枷锁,公开挑战父权社会,为自己和其他女性争取更好的未来。而有关性别议题的公共辩论,亦开启了新的性别对话。

2021年,韩国射箭选手安山在奥运赛场上连夺三金,却因为一头短发而被国内的极端男权份子攻击,认为她一头短发是“女权主义者”的表现,并认为“国家不应该用税金养育女权主义者”,甚至有男性网友要求褫夺安山的金牌。

而安山的支持者,大多是韩国女性,就在网络上串联,贴出自己留短发的照片,并宣称短发并没有让她们失去女人味。

这一事件,也推动了韩国社会对女性审美的再审视。

虽然韩国的性别战争仍然持续,有时两派不免有剑拔弩张之势:“女权主义者”被贴上“厌男症”的激进标签,男权支持者被统斥为“厌女”。

韩国近年甚至兴起了由极端男权份子和保守派支持的“反女权主义浪潮”,于是公开承认自己是女权主义者成为一件需要勇气的事,但女性和女权主义文化的空间相比以往,已有长足进步。

因此在《海妖的呼唤》中,当消防员队的金智慧说出“能知道大韩民国还有那么多帅气的女性,我感到非常幸福”时,不少观众心有戚戚然。

节目于观众最大的泪点,是来自于那句“大韩民国的女人加油!”只有为此奋斗过的人。

才会感受到这句话背后的艰辛和成果的来之不易啊。

韩国女权主义者的抗争岂不是如同《海妖的呼唤》的参赛者一样,要在这荒岛推动巨大的顽石,直到精疲力竭也未言放弃。

而对于还未走到这一步的、其他东亚地区的女性来说,感动之外可能还有一层艳羡的情绪在里面吧。

国综,还很任重而道远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韩国   女权主义   消防员   参赛者   女权   豆瓣   军人   队伍   观众   基地   女性   网友   国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