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所祥:家乡美食之地瓜皮

八月末的一天,回到老家,临走时,本家的嫂子要坐我的车进城看闺女。土豆、冬瓜、芸豆、大葱等蔬菜,装满了后备箱,还有一小桶黢黑的地瓜皮。

(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地瓜皮,又叫地耳、地衣,在家乡还有一个俗名叫“黑莪子”。是一种营养价值非常丰富的野生食用菌,它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磷、锌、钙等矿物质。在夏日连阴雨天里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山野里就开始生长地瓜皮,一直到秋后的雨天里,都能捡拾到地瓜皮。

嫂子兴高采烈地给我讲她拾地瓜皮的经历,昨天她上山去摘酸枣,走到一处裸露的石板前,发现一大片肉墩墩的地瓜皮,激动的不知所措。当时,编织袋里已经摘了上半袋的酸枣,没处盛了,便放弃了当天拾地瓜皮的想法,集中精力摘酸枣,回到家中,却挂念着那些地瓜皮,第二天一大早赶在太阳没出来之前,就去拾了这么多地瓜皮。

说起拾地瓜皮,是我们小时候最开心的一件事。记得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的一个夏天,夜里刚下了一场伴随着隆隆雷声的大雨。姐姐悄悄地对我说“明天去拾地瓜皮,你去吗?”能跟着姐姐到山里去玩,能不乐意吗!

高兴的一夜翻来覆去地也没有睡好觉。清晨早起来就“嚷嚷”着要进山。姐姐说:“去早了露水大,吃过早饭咱就去。”

那个时候没有塑料袋,只能是挎着提篮,姐姐给我找了一个搪瓷缸子端着,我们朝着村子西边的山上走去。

雨后的清晨,空气清新湿润,阵阵凉风拂面而来,各种植物的叶子挂满了晶莹的水珠,满山遍野的各种各样的野花香气袭人,让人们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我被周围的景色吸引着东张西望,姐姐冲着我喊到:“快来拾地瓜皮,你在那里嘹望啥?”只见姐姐蹲着的地方,一片片黑里透亮、泛着青色的地瓜皮铺满了山坡,大的如铜钱,小的如针尖,有的连成片,有的独处,或生长在腐烂的草泥中,或钻在草丛中。

薄薄的、软绵绵的,还有点弹性,但却很容易破。这种地瓜皮属于真菌和藻类的合体,在适宜的温度、湿度下,生长的很快,见了雨水就像吸足水了的海绵,生机勃勃。

有的人说:“地瓜皮就是羊屎粪变的,吃了容易犯病。”这样的说法一点科学道理也没有,它是腐烂的一些枯草作养基,长年累月的枯草在阴雨潮润的空气里腐化,通过细胞分裂,长成新的藻丝,另一种方式是形成厚壁孢子,经过休眠后萌发出新的藻丝,才得以生成地瓜皮。

雨过天睛,短时间内,它们就会失去水分萎缩,甚至干燥消失的让你肉眼看不到它的存在,待到雨水来了的时候,它又重新焕发生机,出现在你的眼前,甚是可爱。

在那个时期,山里我们基本上都能转到,哪里的环境好,哪里的地瓜皮就多,我们心中都有数。一到下雨天,我们就去拾地瓜皮,不会落空,一簇簇、一片片、小心翼翼地捡着。

姐姐捡拾的比较仔细,手指拿捏的恰到好处,不带土,也不带草,轻拿轻放,提篮里很快就盖下底了。我性急沉不住气,连抓带划拉,胡乱捡拾到搪瓷缸里,速度有了,可杂草也多,姐姐会将它倒在提篮里的另一头,以便回家后好分拣。

不停地埋头捡着,一不留神,手指就会被棘针扎破,也顾不得疼痛。一个上午的时间,姐弟俩人就能捡上大半提篮,带着收获的喜悦,高高兴兴,一蹦一跳的跟着姐姐回家。

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捡拾到这些山珍,如同宝贝一般。母亲把拾来的地瓜皮倒入水中,淘洗干净,捡去杂草,洗掉泥土。如果吃不完的还会晒起来,等到冬天或春节拿出来食用。

母亲会给我们做上一大锅鸡蛋地瓜皮汤,美味可口,至今回味起来,还留有余香。

每年夏天我都会去拾点地瓜皮,或炒或汤,吃上一两顿解馋,重温小时候家的味道。

作者简介:翟所祥,1963年4月出生于淄川太河镇南下册村,大专学历。现为淄川区烟草专卖局退休职工。自2015年以来先后在报刊杂志发表文章80余篇,整理出版了个人文学专集《山乡往事》。

壹点号 柳泉金融文学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6

标签:瓜皮   月出   齐鲁   酸枣   枯草   搪瓷   杂草   嫂子   生长   家乡   姐姐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