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肖晓琳:退休5个月,在美国儿子家死去,26字遗言引人深思


文字/编辑 Yi者心术

“没有晓琳姐就没有如今的我,她是我的恩人。”

央视著名主持撒贝宁在节目中提起自己的恩师肖晓琳时,涕泗横流。

肖晓琳是《今日说法》创始人,提拔了康辉,撒贝宁等一众知名主持,是央视曾经当之无愧的“一姐”

但这位“前央视一姐”却在退休后不到半年,就死在了美国

她临终之际留下的26字遗言引发了国人无限的深思

主持之路,坎坷多艰

2017年六月,肖晓琳虚弱地躺在美国医院的病床上,整个人形消骨瘦,看不出半点曾经的美人样

任谁也想不到,五个月前的她还意气风发地在央视礼堂做着退休演讲。

曾经的央视名嘴,如今却连喝口水都办不到,只能依靠导流管帮助。

肖晓琳看着自己现在这副不人不鬼的样子,回顾起了自己的一生,留下了悔恨的泪水。

1977年高考恢复,无数学子热情高涨地奔赴考场,肖晓琳也是其中的一员。

自小品学兼优的肖晓琳,不仅成为了高考恢复后的第一批大学生,甚至成绩优异到连清北都能随便上。

全家人对此喜出望外,但到了报考大学的时候,肖晓琳却又遭到了全家的反对。

因为她想报考北京广播学院,她梦想成为一名播音主持

但播音主持在当时,大众普遍存在着“人肉喇叭”“念稿员”这样的刻板印象。

而且播音主持的工资还很低廉,远没有现在这么风光。

社会地位低,“钱途”还不好,肖晓琳的父母自然不肯让女儿“跳这个火坑”

但肖晓琳也是个“犟脾气”,面对父母老师以及亲戚们的轮番劝导,她丝毫不为所动。

最终大家见实在拉不动这头“犟牛”,只能由着肖晓琳报考了北京广播学院。

大学毕业之后,学校包分配岗位,但肖晓琳却因为一场高烧,错过了进央视的机会。

等她高烧好了,去找学校老师询问岗位分配情况,老师却告诉她包分配的名额已经分完了。

在北京没了去处的肖晓琳,只能落寞回到老家长沙的广播站里,当一个播音员

“你一大学生就干这个呀?真是浪费。”

“当年早和你说别选这条路,你非不听,现在好了吧。”

“这就叫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回到老家的肖晓琳也不安生。

许多当年劝过肖晓琳的亲戚,纷纷过来“落井下石”,同时显摆一番自己当年的“高瞻远瞩”

面对亲戚的奚落嘲讽和父母的不理解,肖晓琳没有被打倒,而是一直咬牙坚持着自己的初心。

直到1985年,肖晓琳的梦想和职业生涯,迎来了希望。

这一年,国产电视机走进了千家万户,长沙市也因此成立了电视台,肖晓琳通过选拔成为了电视台的第一批播音员

仅仅两年,肖晓琳便凭借着自己强大的知识储备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成为了长沙市电视台里的“台柱子”

同时肖晓琳在工作之余还在继续深造自己的学业,很快她又考上了中国社科院的新闻系研究生

之后肖晓琳更是被调去了央视工作,她的梦想也在这一刻开始绽放。

起航的主持之路,家庭事业难两兼

进入央视之后的肖晓琳,很快迎来了自己人生中第一次机遇。

1988年,肖晓琳被央视领导看重,走马上任社会栏目《观察与思考》的评论员。

但《观察与思考》在当时可是央视名主持们都争着上的老牌节目,所以很多人都对肖晓琳这个“新人”能否担此重任表示怀疑

事实证明,央视的领导并没有看错人。

肖晓琳为了完成好台里交付的重担,带领团队全国跑,报道着各地不同的社会问题。

为此她还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回到北京就直奔台里汇报采访情况,然后又急匆匆奔赴下一个采访地,连自己刚一岁的儿子都来不及看一眼。

在肖晓琳的努力下,《观察与思考》节目收视率节节攀升。

她也因此更被央视的领导器重,陆续主持了多个民生法制类节目,成为了央视这类型节目中的“一姐”。

对于旁人来说,到了这一步也许就满足了,但肖晓琳却认为她还可以做的更好,这并不是自己的终点

1995年,央视组织了一批主持人赴美国交流学习两年,肖晓琳赫然便是其中之一。

此时的她十分纠结,如果去美国的话就得和丈夫和儿子分别两年,但她又实在不愿放弃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都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反之亦然。

肖晓琳的丈夫看出了她的为难,于是主动和她说:“去吧,去追求你的梦想,这个家有我照顾着,别担心。”

肖晓琳十分感动,丈夫为她付出的实在是太多了,自己忙于事业常年不着家,都是丈夫一人照顾着这个家庭。

在丈夫的劝解和鼓励下,肖晓琳登上了去往美国的飞机。

两年之后,肖晓琳学成归来,一家团聚。

但她只是短暂陪伴了丈夫和儿子一段时间之后,便又投入到央视的演播室中。

台里还是让肖晓琳负责主持民生法治栏目,并且升了她的职位,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央视一姐”

肖晓琳的事业也在这时,登上了巅峰。

临终悔悟,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在事业上风光无限的肖晓琳,对于自己的家庭却是亏欠良多。

因为忙于工作,她从未出席过一次儿子的家长会,就连儿子的生日也只能草草在电话里说声:“儿子生日快乐,妈妈爱你。”

对于丈夫,肖晓琳更是愧疚。

肖晓琳的丈夫和她是青梅竹马,为了照顾肖晓琳,他义无反顾地辞去了长沙的工作,陪着肖晓琳来北京打拼。

肖晓琳的丈夫就这么默默地在她身后支持鼓励她,为她解决一切后顾之忧,成为肖晓琳最坚强的后盾。

“既然事业已经圆满了,那不如就回归家庭吧,也好弥补下自己对这个家的亏欠。”

肖晓琳这般想到,但她身上的担子还很多,只能暂时将这个想法埋在心里。

紧接着,她又开始忙着为自己的新节目《今日说法》招募主持人。

在《今日说法》主持人的面试现场,有这样一个黑瘦矮小的小伙子。

他叫撒贝宁,是北大法学系的一名硕士生,看见人还有些自来熟。

好几个面试官都不看好撒贝宁,觉得他不是播音专业毕业,没有对口的专业知识。

再者他这幅吊儿郎当的样子,能主持好《今日说法》这种严肃的法治节目吗?

与其他面试官的看法不同,肖晓琳倒是认为撒贝宁很合适。

首先他是学法律的,来主持法治节目正好“门当户对”

而且他诙谐幽默的主持风格可以让观众对那些生硬拗口的法律词条有更好的接受性。

于是在肖晓琳的力排众议下,撒贝宁成功进入了央视成为了一名主持人。

在刚开始的时候,肖晓琳会带着撒贝宁上节目,同时传授他一些主持的技巧和经验

直到几年后,撒贝宁顺利“出师”,一切都步入正轨,肖晓琳才终于如愿以偿地退居幕后。

离开一线的肖晓琳终于有了时间陪陪家人,甚至一家三口每年还会出行旅游一次。

肖晓琳卸下了身上的“千斤重担”,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

但殊不知,正是这一“轻松”,却暴露出了大问题。

其实在肖晓琳三十几年的职业生涯中,亏欠最多的并非家庭,而是她自己的身体

她早年为了采访,奔波于全国各地,过着“吃了上顿忘下顿”的日子。

后来等到事业起步了,熬夜加班又成了她的“家常便饭”

肖晓琳的身体在如此高强的工作压力下,早已千疮百孔。

之前一直忙于工作倒没怎么发觉,但这一轻松下来,身体上的隐患便爆发了出来。

2017年初,在央视工作了29年的肖晓琳在央视年会上,做了退休演讲。

央视为她举办了隆重的退休仪式,康辉,撒贝宁等一众知名主持人也为她送上了祝福。

正当肖晓琳满心欢喜地展望着自己的退休生活时,厄运却悄悄降临了

在一次家宴中,肖晓琳毫无征兆地晕倒在了饭桌上。

这可把一家子人都给吓坏了,连忙叫救护车把肖晓琳送去了医院。

到了医院一检查,直肠癌晚期,而且癌细胞已经快扩散到其他地方了。

这一突如其来的噩耗打得肖晓琳一家人失了心神。

癌症晚期,癌细胞还快扩散了!这几乎是在直说肖晓琳已经没救了。

医生手中写着病情的报告书仿佛就是一张“阎王帖”。

最终,经过一家人讨论,肖晓琳决定前往美国进行治疗。

但肖晓琳的直肠癌发现得太晚了,发展到现在这种地步已经是回天乏力

到了美国的医院,肖晓琳医药费没少交,“罪”没少受,但是病情却不见丝毫好转。

知道自己已经没有了生的希望,肖晓琳便想临死之前回到祖国,但这时的她已经连翻个身的力气都没有了,更别说回国了。

最终,肖晓琳在儿子美国的家里去世了。

临终前,肖晓琳回顾自己的人生,留下了悔恨的泪水,并留下了26个字的遗言,警示后人。

结语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正是肖晓琳几十年都在压榨自己的身体,一朝爆发之下,才会酿成这样的苦果。

然而在现在的社会,“肖晓琳”实在是太多了,而且他们还自信地认为自己的身体无比健康。

可千万不要自以为自己身体健康便万事大吉,等到身体回应你的时候,就悔之晚矣了。

对于肖晓琳的事情,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央视   儿子   引人深思   遗言   美国   北京   主持人   丈夫   身体   事业   节目   工作   肖晓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