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茶简史 2 :茶业茶政、茶文化与发展列表





二、衰弱期的茶业、茶政与茶文化

1、茶业

衰弱期的茶业历史,是随着茶叶出口量波动的历史。清朝的茶业生产明显具有“低——高——低”的波动曲线。清初期,内乱未安,民生艰难,国内茶叶消费量比明代要低,出口量也不多,因为欧洲及国际消费市场尚在培育。

清中期,随着饮茶习惯的养成,茶叶成为各国民众的日常必需品,而随着国际茶叶消费需求的飞速增长,掌握茶叶垄断生产资源的清朝坐随风起,出口量步步高升。1886年,中国茶叶出口量高达2亿磅,占世界茶叶出口总量的84%。继承明朝茶产业遗产的清朝茶产业,可想而知多么繁盛。

衰弱期的茶业历史,就是争夺国际茶叶市场控制权的历史。清朝初期,初识茶叶滋味的欧洲人逐步扩大消费市场,清朝的茶叶出口量缓步增长。清朝中期,疯狂的欧洲人迷上了茶叶的滋味,清朝的茶叶出口量急遽增长。

清后期,英国人在印度、斯里兰卡的茶园大量产出后,失去国际市场控制权的清朝与民国,倍受打压与非法竞争,茶叶出口量一跌到底,最终清朝高达2亿磅的茶叶出口量全面崩溃,导致清朝茶产业直接崩溃,催发清朝的经济崩溃和全面的社会动乱。


2、茶政

《清史稿·食货志》记载:“明时,茶法有三:曰官茶,储边易马;曰商茶,给引征课;曰贡茶,则上用也。清因之,于陕、甘易番马”。

清朝茶政多循明法,主要内容如下:

①、官茶贮边于陕甘易番马。司茶之官初沿明制,于陕西设巡视茶马御史、置西宁、洮州、河州、甘州、庄浪茶马司。

②、除四川、陕西官茶外,其他省招商发引纳课,户部宝泉局铸印引由,颁引各布政司,分发产茶州县。商人向官买引。禁园户卖茶。卖茶无引者杖六十,原价入官。凡伪造茶引或作假茶兴贩以及私与外国人买卖者,皆按律科罪。

③、陕甘茶引,准茶马御史自行印发,有“大引官商平分;小引纳税,三分入官、七分给商”之例。

④、四川设盐茶道,江西设茶引批验使(隶属江宁府)。

⑤、对江苏、安徽、江西、浙江行、湖北、湖南、云南、甘肃等省都规定了行引的数额。汉中府西乡、兴安、汉阴、紫阳、石泉等产茶州县向不设引,只许本地行销,照例征税。山西、河南、广东、广西、福建、贵州尚不颁引,例征茶税。



3、茶文化

衰弱期的茶文化,非常衰弱。清代的茶文化,根本跳不出明代茶文化的圈子,几无创新。民国时期的茶文化,亦如清朝衰弱不堪。但民国茶人自有一股生长的力量,可惜战乱频频,无以为继。

同时,清朝茶文化更加世俗化,深入平民日常。比如日常饮茶、以茶待客、节日饮茶、婚恋饮茶、茶农习俗、祭祀供茶、茶馆文化、茶事茶规等等。

在数量不多、创新不足的清代茶书中,却有一部征引丰富、内容浩繁之作——陆廷灿《续茶经》,为茶文化传承作出不菲贡献。此书并非原创著作,乃将历代茶书、茶文、笔记、史志、诗话等茶事资料汇编而成。故此书使后世茶人得以明源流、知采造、谙典故,正所谓“纵览补辑,传承有功”。

清朝茶书茶诗少见惊艳深邃之语。但清朝诸多小说,茶事几乎纵贯全篇,可见以茶而言,已深入国人血脉。可惜迎遇“留发不留头”的特殊时代,惟有诉诸笔端,付于玄幻鬼怪嬉笑怒骂。

“清代茹敦和《越言释》:茶理精于唐,茶事盛于宋。”

这是历史上极为罕见的精辟评语,令人拍案惊奇。或与其出身江南茶乡,精研《易经》有关。茶理,或指茶之思想、精神与哲理。茶事,或指茶之行为、文化与环境。纵观茶史数千年,尤以唐宋为峰,茹三樵之语实为洞穿迷雾之眼。


三、衰弱期的茶饮发展和茶文化情况


衰弱期的茶饮发展情况列表

1、饮茶方式

以华夏瀹茶法、日本抹茶法、英国红茶法为主。

世界各地逐步形成当地特色饮茶方式:如阿根廷马黛茶、土耳其红茶、英国英式早餐茶、马来西亚拉茶等。

2、制茶工艺

以绿茶为主,以炒青为主。

形成多种类、多样化的世界各地制茶工艺。

3、饮茶地区

全球化。

4、饮茶茶器

中国以茶壶、茶杯、盖碗为主。

世界各地形成各自风俗的饮茶器具。

5、茶叶产区

全球化生产,

以中国、印度、斯里兰卡、日本等地为主产区。

6、茶叶种类

绿茶、红茶、白茶、黑茶、青茶、黄茶、花茶、橘普

7、名茶

中国:龙井、普洱茶、大红袍、铁观音、岩茶、祁门红茶等。

全球:印度阿萨姆红茶、印度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锡兰红茶、日本玉露茶等。


衰弱期的茶文化发展情况列表





1、茶书专著

清朝涉茶书约42部,现存茶书约8部。如下:

陆廷灿《续茶经》

佚名《茗笈》

陈鉴《虎丘茶经注补》

刘源长《茶史》

余怀《茶史补》

冒襄《岕茶汇钞》

醉茶消客《茶书》

程雨亭《整饬皖茶文牍》


民国时期茶书代表作品如下:

吴觉农、胡浩川《中国茶业复兴计划》

朱美予《中国茶业》

吴觉农、范合钧《中国茶业问题》

胡山源《古今茶事》

……



2、茶诗词赋

清朝茶诗700余首,民国未计。茶诗代表作品如下:

纳兰容若《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曹雪芹《冬夜即事》

郑板桥《谷雨》

郑板桥《满庭芳赠郭方仪》

陆廷灿《咏武夷茶》

赵朴初《五绝茶诗》

……


3、茶事茶文

清朝民国小说多涉及茶事,代表作品如下:

曹雪芹《红楼梦》涉茶273处

吴敬梓《儒林外史》涉茶290处

周作人《喝茶》

……



4、书法绘画

代表作品如下:

董诏《复竹炉煮茶图》

汪士慎《幼孚斋中试泾县茶》书法

金农《玉川子嗜茶》、《双井茶》书法

郑板桥《湓江江口是奴家》、《墨兰苦茗联》书法

黄易《茶熟香温且自看》篆刻

5、茶器茶具


6、茶室器物


7、史料记载


8、其它艺术

采茶歌(流行于多个省份的的茶主题民歌类别。)

采茶戏(流行于多个省份的的茶主题戏剧类别。)

洪升编剧的《四婵娟·斗茗》(描写李清照与赵明诚的斗茶故事)

汤显祖编剧的《牡丹亭·劝农》



四、衰弱期的重要标志性事件


1、遗忘茶道哲学和茶美学。

清代民国时期,茶文化进入衰弱化和世俗化的历史阶段,完全遗忘了茶道哲学和茶美学,这是人类文明的巨大损失。


2、清朝的茶叶外贸,正式开启茶叶全球化。

承接明代茶叶遗产的清朝初期,正式开启了茶的全球化,并在清朝中期进入外贸高峰期,得以享受着丰厚的茶叶利益。可惜的是,荷英主宰了国际茶叶市场的主导权。并在1840年之后,逐步丧失了茶叶垄断供应主导权。


3、清朝皇室的饮茶习惯与贡茶。

清朝皇室的饮茶流行,带动了各地饮茶的习惯与方式。不过,明显可见的是,在种茶、制茶、饮法、茶器及茶文化等方面均无多少创造力。

4、陆廷灿《续茶经》。

在数量不多、创新不足的清代茶书中,却有一部征引丰富、内容浩繁之作——陆廷灿《续茶经》,为茶文化传承作出不菲贡献。此书并非原创著作,乃将历代茶书、茶文、笔记、史志、诗话等茶事资料汇编而成。故此书使后世茶人得以明源流、知采造、谙典故,正所谓“纵览补辑,传承有功”。


5、《红楼梦》等小说书籍的茶事记载。

清朝诸多小说,茶事几乎纵贯全篇,可见以茶而言,已深入国人血脉。如曹雪芹《红楼梦》涉茶273处、吴敬梓《儒林外史》涉茶290处及周作人《喝茶》等等小说茶事蔚为大观。尤以曹雪芹《红楼梦》最为精辟,彰显明末清初的江南茶事之盛况。


——摘自《人类茶简史》,逍遥哥著。

图片来自网络。



—————————————————————————————


逍遥哥原创文章精选



1.茶界重磅奇文:《论茶道》

2.茶文化科普文章:《茶》

3.茶之圣地:湖州

4.谁是下一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5.重磅发布:茶叶战争模型!有望成为国际茶文化研究的里程碑

6.茶,是一种国家战略力量。

7.苏东坡,一代旷世奇才的超脱人生

8.苏东坡面对人生的态度!精彩解读著名茶诗《望江南·超然台作》

9.明末第一才子张岱,写尽了秋夜饮茶的静美

10.千古第一茶诗:卢仝《七碗茶歌》

11.茶的全球化





逍遥哥,茶文化学者。《伟大的茶》大型茶文化著作系列首批完本四部茶书:《人类茶简史》、《问茶记:照亮人类文明的茶史巨星》、《茶道之书》(二合一版本,含《茶的核心思想》)、《史上最美茶诗》,均拥有完整的著作权,即将出版。



《人类茶简史》:全球饮茶者的“入门第一书”。在这本书里,你可以一览数千年浩瀚神奇的人类茶文明,号称是最通俗又最有历史高度的茶史书籍。从诞生到起源,从发展到兴盛,从普通饮品到精神世界,从极致到简化,从衰弱到全球化,一览伟大恢弘的数千年茶叶发展史。


《茶道之书》:史上第一部全景展现人类茶道哲学形成与发展史的茶道专著,全书15万余字,内含古文数篇。该书深刻挖掘人类茶道思想哲学的形成基础、雏形、诞生、发展流派、茶道思想及茶美学,更是深入探索茶道哲学的本质与各阶段茶道思想内涵的原创型著作。


《史上最美茶诗》:这是一部囊括世界经典茶诗的茶诗集,全书28万字,文档页数700页。该书遴选了全球一万多首茶诗中最具代表性的100首茶诗,包括了中国、日本、韩国、英国、美国等国的经典茶诗。每首茶诗进行注释、翻译和赏析,并于其中阐述了创作背景、人生旅程以及灿烂辉煌的茶文化知识。而浪漫和诗意,是这部茶诗集天生就有的独特魅力。


《问茶记:照亮人类文明的茶史巨星》:深入挖掘人类茶史上熠熠生辉的十位茶史巨星,寻找活灵活现的人生历程,更是尝试发掘巨星生命中的孤独与探索。书中寻找与分析历史人物在茶领域的重要探索,尝试以有趣的角度娓娓道来。有趣的历史,有趣的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斯里兰卡   茶文化   红楼梦   出口量   茶道   简史   衰弱   红茶   清代   清朝   中国   茶叶   列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