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湘”约 共谋发展

  

  


  产自卢旺达的辣椒酱以其独特的风味吸引不少消费者前来咨询、品尝。 资料图

  在火热的夏日时节,湖南长沙迎来了同样火热的第三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本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以“共谋发展 共享未来”为主题,来自29个国家的1590项展品报名参展,参展商达1500家,汇聚中非经贸合作新动力,促进中非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本届博览会持续聚焦农产品销售、市场化探索、产业链合作等中非农业经贸合作领域,举办了中非农产品产业链合作高端研讨会、中非食品和农产品贸易投资洽谈会、非洲好物网购节等活动,探讨中非农业经贸合作机制,推动非洲非资源性产品在华销售。

  农业是中非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在主展馆长沙国际会展中心,非洲企业和商品馆集中展示了来自非洲各国的优质农产品,如赞比亚的蜂蜜、埃塞俄比亚的咖啡豆、卢旺达的辣椒酱、南非的茶叶和葡萄酒等。在分展馆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38个非洲国家馆各自拿出“看家本领”,琳琅满目的特色农产品让人目不暇接。

  


  非洲农产品引起新的消费风潮


  “博士茶是南非特有的茶叶品种,味道非常好,希望中国消费者能够喜欢。”6月28日,第三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非洲好物网购节在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雨花区块启动,南非共和国驻华大使谢胜文来到直播间亲自为家乡好物代言。在大使和主播的讲解与互动中,博士茶、咖啡豆等非洲商品被纷纷加购下单,直播间一片火热。

  本次非洲好物网购节以“湘约非洲”为主题,采用“平台推广+线上直播”的形式,由中非主播达人联手推介非洲好物,比如来自南非、卢旺达和坦桑尼亚等非洲国家的红酒、咖啡、茶、蔬果干、工艺品等,助力非洲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非洲特色农产品同样大受欢迎。“这个辣椒酱好辣!”在尝了一小口产自卢旺达的辣椒酱后,来自长沙芙蓉区的刘女士忍不住发出感叹。卢旺达盛产辣椒,所产干辣椒是猛辣型辣椒中的优良品种。2021年卢旺达成为非洲原产干辣椒产品首个获准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家,让中国消费者也能一尝这独特的非洲辣。

  除了卢旺达辣椒酱,来自肯尼亚的玫瑰花也颇为吸引眼球。“肯尼亚海拔较高,光照充足,因此所产玫瑰花品种丰富、颜色艳丽。”湖南玺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鲜花营销经理汤一先介绍,目前公司与肯尼亚当地花卉农场达成长期合作,进口了一百多种玫瑰花在中国销售,消费者只需线上下单,就能在几天之内收到来自肯尼亚的玫瑰鲜花。

  据了解,本届博览会依托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启动“非洲品牌仓”项目,推动106款非洲品牌产品陆续进驻各大商城,让中国消费者在家门口也能品尝到咖啡、坚果、干辣椒、芝麻、花生等“非洲风味”。

  


  中非农业市场化探索不断深化


  7月1日,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牵手”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主会场30余家非洲参展商代表团,走访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雨花区块,与国内20余家供货商及协会“联姻”,举行经贸交流洽谈会。

  洽谈会上,来自肯尼亚的茶企与中国企业达成了1200万的30吨紫茶贸易订单,这意味着肯尼亚紫茶将进驻国内市场。创始人迟玉文表示,希望把肯尼亚火山沃土上培育的天然有机好茶,与中国制茶技术相结合,把来自非洲的特有茶香带给更多中国消费者。

  在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招商推介会上,湖南小橙子跨境科技有限公司与非洲联盟服务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长沙成立非洲物流服务中心,现场10余家非洲物流企业积极对接入驻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

  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招商推介会不仅开拓了外贸企业及采购商招徕渠道,展示了“市场采购+跨境电商”贸易模式在外贸出口渠道、服务平台、货源组织、物流通关等方面优势,也对接了更多采购商和物流服务商资源,将助力开拓更多国际市场,推动“非品入湘”“湘品出海”。

  在非洲好物网购节上,湖南小橙子跨境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签订了非洲好物销售联盟战略合作协议,助力非洲特色产品“漂洋过海”进入湖南市场。

  据了解,湖南自2020年9月成立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来,积极开展对非农业合作,推动并促成5个非洲国家的6类农产品市场准入,在坦桑尼亚、马达加斯加建设农业合作园区,开通长沙至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客运航线。2022年湖南对非农产品贸易进出口总额为6225.98万美元,同比增长44.28%。

  


  中非农产品产业链合作更稳定


  中非农产品产业链合作,是指通过加强中国与非洲国家在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和流通等环节的合作,提高非洲国家的农业生产力和农产品附加值,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自中非合作论坛设立以来,中国通过建立农业示范中心、开设培训项目、开展技术转让、提供资金支持等多种方式,积极支持非洲农业发展。

  中非经贸博览会是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最大的经贸合作平台,自2019年举办首届博览会以来,在推动农产品进出口减税、海关“绿色通道”、农业技术培训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在中非农产品产业链合作高端研讨会上,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主任唐晓阳发布了《后疫情时期中非农业产业链合作报告》。报告指出,经过数十年的探索与发展,在非的中国涉农企业数量逐渐增多,覆盖了从种植、贸易、物流到基建、加工等一系列相关行业,集聚效应加强,中非农业产业链也不断完善升级。

  唐晓阳表示,电子商务的发展与饮食文化的多元化推动了非洲优质农产品在中国消费市场的需求增长,而通过精细加工、品牌化和专业化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成为近期中非农业合作的重要趋势。

  创立于2021年的“小咖主”是长沙雨花区一家以非洲咖啡为特色的咖啡连锁品牌。“伴随着中非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如今我们能够及时向当地的农户、协会组织了解咖啡种植、生产、加工等一手信息,更好地整合非洲的咖啡资源。”创始人景建华表示,通过中非直采,咖啡生豆成本可降低15%-20%,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他更注重品牌化与专业化经营,结合本土元素,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一杯好喝不贵的非洲咖啡。

  目前,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通了非洲直采、国内加工、品牌孵化到产品销售等环节,让咖啡整体成本比市面同类产品要低约30%。2022年,湖南高桥大市场销售咖啡豆2000吨,其中非洲咖啡豆占总销量约40%。

  除此之外,湖南还积极推动对非农业产业化项目,如“湖南+”科特迪瓦农产品加工厂项目、卢旺达干辣椒产业链项目、中国—坦桑尼亚订单农业合作项目等,并支持种业企业在非洲16国成功试种杂交水稻,在11国开展育种、高产示范、规模化种植和技术转让合作,实现杂交水稻商业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中非   卢旺达   肯尼亚   非洲   经贸合作   长沙   湖南   中国   农产品   农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