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独具特色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声音景观

原标题:打造独具特色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声音景观

声音景观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城市文化研究学界,提醒人们从声学角度审视生活环境。以大自然中鸟鸣声、风雨声、流水声等为主要元素的自然声音和人类创造的乐曲声、言语声等人文声音,共同组成了声音景观的内涵。声音景观兼具地理、历史、文化和艺术等多种人文内涵,折射出地域特征、风俗习惯和文化特色。

长江流域文化多元而厚重,历史文化名城和文化遗产分布广泛。关注长江流域声音环境状况,将声音景观纳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发展的重要维度,以声音为媒介对长江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利用、传承和传播,是构建提升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品质、创新传播中华文化和展示中华形象的一条新思路。

精选人文声景,打造长江沿岸的地理声音标识

不同地域具有其典型特色的声音元素,呈现了当地人固有的生活方式和历史文化。长江自西向东流经广袤无际的青藏高原,穿过钟灵毓秀的巴山蜀地,经过温婉细腻的江南水乡,流经之处展现着各民族中华儿女的个性气质。精选长江沿岸特色的戏曲、方言等人文声音元素,形成长江各地区的标识性声音名片,打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声音景观的地理声标。

地方戏曲中的标识性音律是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声景建设的重点内容。将高亢悠长的藏族民歌、强烈变换的高腔川剧、生动清越的高安采茶戏、韵味丰厚的安徽黄梅戏、清悠婉丽的唯美越剧、静谧悠远的江南古琴等编织成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背景声和标志声,在公园地标建筑、时段广播、剧场展演、休闲娱乐广场等区域,运用现代数字技术还原真实逼真音效,激起游客的听觉感官刺激,在文化公园中体验不同地域的文化艺术享受。在江南水乡苏州古城中,琵琶琴声伴着吴侬软语演唱评弹小调,悠扬昆曲吟唱《牡丹亭》,美妙的江南人文声景早已成为苏州的声音名片,让游客对苏州古城千年的富庶安泰心驰神往。

地域方言中的标识性音素可作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声景建设的特色内容。温柔婉约的吴方言展现了苏浙沪一带的闲适惬意,音调多元的赣方言凸显了江西人的温和守矩,高低起伏的四川方言展现了其豪爽与欢乐的性格。遴选不同方言中的特色声音要素,如吴方言中的“灵”“囡囡”“吃茶”“晓得哉”“格搭蛮好”,赣方言中的“阿”“哩”“舍间”“精灵”“作兴”,四川方言中的“耍”“斗”“默”“巴适”“行势”“人客”等,呈现在各地文化公园的宣传标语、宣传片、文艺演出、地标建筑及旅游专线中,打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各区域的地理声标,让方言的经典音调成为展现长江沿岸一方水土的声音名片。

保护自然声景,发展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特色旅游

绿水青山中的自然声音景观需要妥善保护和有效利用。长江是一条风光秀丽的自然河流,对长江沿岸的自然生态景观进行保护和修复,吸引更多野生珍稀候鸟在长江沿岸栖息安家,让婉转清丽的鸟鸣声、生生不息的江水声、淅淅簌簌的风吹芦苇声交织汇成长江沿岸的自然声音景观。调查显示,有超过82种42万只越冬的候鸟在江苏栖息“打卡”,其中大拟啄木鸟的叫声十分独特,在几百米外都能听到。长江扬州段已成为诸多野生候鸟的栖息繁殖地,鸬鹚、鹬鸟、黑鹳、胸鹀、小鸦鹃、黑耳鸢、黑翅鸢等等,在扬州江滩的芦苇荡、乔灌木、鱼塘和藕塘里觅食嬉戏、自由生长。在禁捕禁钓政策实施后,湖北宜昌段三江营湿地出现18只“鸟界国宝”东方白鹳集体亮相,其清新爽利的叫声也被观察志愿者记录保存下来。扬州茱萸湾通过种植各类珍稀绿植,营造飞鸟蝉鸣、水塘蛙声、风吹树林声交相辉映的自然声音景观,与自然视觉景观相得益彰,美妙绝伦。

发展静音旅游是文化公园建设的一条特色路径。英国曾试点开展静音旅游,提供徒步、冥想和瑜伽等户外项目,为游客提供平静安宁的旅行体验。日本在火车和地铁里设置“静音车厢”,在酒店和商业中心等地广泛应用“防音窗户”,大力推行电动低噪声的“静谧车辆”,并在广播电视节目中设有“音量马赛克”,高分贝声音会被替换为鸟鸣或水滴等声音,提升了游客的体验舒适度,创造了“静音旅行”的良好印象。以长江沿岸自然声景保护为基础,以“人文静音”为主题打造文化公园的静音旅游特色区,规划游览特定路线区域,减少长江沿岸自然生态的人为因素干扰,让游客静心体验大自然动植物的美妙音律,助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自然生态保护,为建设世界级生态文化长廊添砖加瓦。

依托数字技术,拟定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声景建设方案

现代数字技术的进步为古代声音复原和声音博物馆建设提供了必要条件。北京打造了国内首个声音艺术博物馆,以声音总站、声疗实验室、鸽哨基地、音速童年等展览呈现“老北京声活”。北京天坛公园打造了祭天礼乐古代音乐会,呈现复原古代乐器篪、龙首尾笛、龙箫等音色,破译失传古老乐谱。意大利、日本等地也通过声音博物馆和声音实验室建设进行声音历史与文化、技术与艺术的展览和体验活动。依托数字媒体技术打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各段具有地方特色的声音博物馆,线上线下结合整理地方文化中的声音史料,集中呈现地域方言、戏曲、器乐等声音艺术形式,让游客以聆听的方式领略地方历史文化内涵。可将古代文化进行音声化呈现,运用VR和AR等数字技术营造古代长江沿岸的虚拟场景,将地域特色声音元素编制成一系列音乐音响特效,以音乐感知调动空间想象力,让游客感受打破时空限制的沉浸式体验,打造长江声音文创产品,增强游览的参与感和仪式感。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声景建设方案的拟定,需要多部门通力合作科学编制规划。联合广播电视、戏曲院团、院校研究所等专业机构共同搜集研究,对长江沿岸各地声音资料按照内在的逻辑主线加以系统梳理归类,从不同维度整理、挖掘和阐释地方声景中的基调声、信号声和地理声标,借鉴中外各地政策措施和典型案例。江苏段建设兼顾“江河湖海共济”的自然地理特征与“共生交融、美美与共”的地域文化特质,努力把长江江苏段打造成为“水韵江苏”的闪亮名片,在守护传承中华文脉的光荣使命中形成更多江苏标志性成果,更好展现时代价值、惠及人民群众。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中进一步融入声音文化元素,建设具有声音文化特色的公园公共设施,以声音艺术讲好长江故事,打造长江沿岸的声音文化标识,推动形成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鲜明的声音景观,提升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文化旅游品质和文化影响力。

(冯洋,作者单位: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经典诵读的文化价值研究”的结项成果,项目编号:2018SJA1326)

来源:新华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长江   景观   声音   公园   国家   文化   独具特色   江苏   静音   特色   自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