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焦虑”不可取 生长激素不是“万能药”

“孩子的身高”是不少家长关注的重要健康指标,有些家长通过标准身高参考等数据来判断孩子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如果孩子出现低于标准身高的情况,会引起家长的焦虑。因此在儿童专科医院的内分泌门诊,经常会看到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就诊,希望通过注射生长激素的“外力”,来促进孩子的身高。

近期,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宋福英接受“云听云医”采访,回答了家长们普遍关心的有关生长激素的话题。

如何判断孩子的身高是否矮小?

宋福英表示,医生会根据孩子的生长速度、遗传身高差等综合因素来判断。生长速度根据不同年龄段划分:3岁以下每年长不到7厘米;3岁到青春期每年长不到5厘米;进入青春期后每年长不到6厘米。出现这样的生长速度,家长应带孩子及时就诊。

就诊后医生将会对孩子进行全面检查,包括生长激素相关的运动筛查以及生长激素的激发实验等。除生长激素因素外,还可通过血液检查甲状腺激素,是否有电解质紊乱、贫血等综合因素进行确诊。确诊为生长激素缺乏症,医生则会建议用药。

目前FDA批准的生长激素的适应症除了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外还包括特发性矮小、SGA(小于胎龄儿)出生后持续生长迟缓、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移植前、Turner综合征、Prader-Willi综合症、短肠综合征等多种导致身材矮小的疾病。如果孩子的疾病在这个范围,经医生严格评估,如果确有必要,才可使用生长激素。

宋福英介绍,目前生长激素可以应用到每周注射一次,与短效生长激素的每日一针相比,保证了注射依从性,减少孩子痛苦,也能保证疗效。

生长激素会产生的副作用

针对家长关心的有关副作用的问题,宋福英也给出了回答,“注射生长激素可能会发生的一些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局部一过性反应(疼痛、发麻、红肿等),关节痛、肌痛和头痛。脊柱侧凸、肝功能转氨酶轻度升高等。”

如果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副作用,宋福英表示,实际上这并非生长激素的副作用,而是身体自身缺乏甲状腺激素,多见于多发垂体功能低下。在生长激素缺乏时,“甲低”不表现出来,用药后,身体进入快速生长,也就显示出原本的甲状腺功能低下。医生会在治疗后复查甲状腺功能,发现问题及早用药,是可以控制的。

“有些问题在用药的过程中,还需要及时随访,调整治疗方案,生长激素的使用不能滥用。还是那句话,一定是掌握生长激素的适应症并与家长做好充分的沟通。”宋福英说。

同时,宋福英还特别提醒,有的孩子用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血糖的异常。这是由于从生长激素的作用机理看,它是一种升糖激素,会造成血糖升高。生长激素治疗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增加糖尿病发生率,但可能使2型糖尿病的发生时间提前至青少年、儿童阶段。医生会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胰岛素及C肽,如出现血糖升高可酌情停药观察,理论上停药后血糖即恢复正常。

如何把握孩子生长激素的分泌高峰?

夏季是孩子长高的黄金时期,因此家长不应忽视这个关键阶段。宋福英提示家长们,生长激素是一个脉冲式的分泌,每天可能有6—8个高峰,家长可以把握好孩子生长激素分泌的时机,帮助孩子更好地长个儿,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证孩子10点前入睡。深睡眠能够促进人自身的生长激素的分泌。

2.保证运动。运动能够促进自身生长激素分泌,这一点也用于生长激素缺乏的筛查,鼓励孩子多做纵向运动,如跳绳,打篮球等。

3.避免肥胖及营养不良,前者导致生长激素峰值降低,后者导致生长因子生成不足,都可能会导致终身高低于遗传。

转自 | 云听云医

来源: 首都儿科研究所科普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生长激素   身高   可能会   矮小   血糖   副作用   焦虑   生长   家长   医生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