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炉石铫自烹吃,清落诗脾作雪花,探究明朝皇宫奢靡的饮食文化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有56个民族,在某一方面也印证了我们是最会吃的民族,在食物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美好快乐。在食物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温暖慰藉。

每一份食物都承载了不同的含义。食物创造了诗人,他们在食物中寻求诗意,食物创造了画家他们在食物中寻找灵感。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那么明朝的饮食都有哪些?在明朝刚刚建立的时候,当时的统治者崇尚极简之风。但在明朝中后期逐渐从极简变成了奢侈之风。这中间到底经历了什么。

玉盘生菜乱青丝,三岁公家喫春饼

在明朝开国初期,明太祖朱元璋刚刚即位。朱元璋幼时贫困,他曾经为了生计帮助地主放牛。之后他漂泊四方、孤苦无依。就去皇觉寺做和尚。但由于当时饥荒无比严重。朱元璋又离开寺庙开始到处游荡。

机缘巧合下他参加了红巾军,他在军中英勇奋战,深的军中将士的尊重,成为了大将军,最终依靠着众多追随者,一举攻下汴梁,成为了明朝的开国皇帝。

珍珠翡翠白玉汤

因为出身布衣,朱元璋在位期间推崇节俭之风。即位之前他曾受过一位老婆婆的救助,当时的婆婆给他做了一道汤,被后来的朱元璋命名珍珠翡翠白玉汤。当上行皇帝之后,他一直忘不了那个味道,随后开始在全国各地寻找那年的老婆婆。

不负众望,很快就找到了这位老婆婆。原来所谓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只是豆腐和碎米粒熬制成的粥罢了。尽管这个粥如此的不起眼,但朱元璋却把这个粥当成世间美味,甚至他把翡翠粥作为赏赐,只有有功劳的大臣才可以喝这碗粥。

他不仅只是自己节俭,朱元璋还号召后宫的所有妃子一起。据了解,当时朱元璋每天只吃四道素菜,炒萝卜丁、炒韭菜、炒青菜(两样炒青菜)以及珍珠翡翠白玉汤这也是最早出现在中国人餐桌上的四菜一汤

炒青菜

虽然朱元璋主张节俭之风,但是他毕竟是皇帝。因此最普通的膳食与老百姓相比还是有较大的差别。他的早膳一般是:炒羊肉、炒羊肚、炒羊肝、炒羊头,炒羊筋条等。

午膳:炒牛肉、炒鹅肉、煎烂拖鹅、煎烂鹅肉肚、炒咸鼓芥末羊肚盘、烧鹅巴子、烧鹅肉干,炒鹅肉干,烧鹅巴子,烧鹅肉干,烧鹅肉肚,煎烂烧鹅,盐煎鸡、盐煎鸡肝。虽然朱元璋的菜肴没有向民间流传皇帝的菜肴有一百零八道,但是他所吃的还是与普通老百姓的食物要丰盛。

皇帝的午餐

春寒恻恻掩重门,金鸭香残火尚温

大家所熟知的北京烤鸭其实它的老家是在南京,它本该被称为“南京烤鸭”。烤鸭之所以在北京发扬光大,可以明太祖朱元璋功不可没。朱元璋一举夺得皇位之后,首先将首都定在金陵,随后又迁都到了北京。

在定都南京的那段时间,他改变了水煮、红烧鸭子的方法,直接把鸭子放到炭火烤制,使整只鸭子外酥里嫩。用这种方法烤出来的鸭子被命名为烤鸭。

北京烤鸭

永乐19年时,名称住朱元璋迁都北京,但他非常舍不得南京的烤鸭,为此,朱元璋让手底下的官员一同将烤鸭带到北京。这项技术也从宫中流传到民间。自此,它就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北京烤鸭。

鲈肥菰脆调羹美,荞熟油新作饼香

明穆宗非常喜爱吃驴板肠,但是像动物的内脏在古代很少会有皇帝食用,他却认为这是一道不可多得美食。不过据说明穆宗了解到,御膳房为了供应驴板肠每天都会杀一头驴,下次后这道食物就被踢出了他的菜谱。但吃驴肉却在那时开始盛行。并且宫中把吃驴头肉为嚼鬼,在当时驴俗称鬼,吃驴头肉有驱凶辟邪的含义

驴板肠

明熹宗天启皇帝则特别喜欢吃海鲜。他将各种各样的海鲜和鱼翅烩在一起,就像现如今我们吃的火锅一样,只不过明熹宗吃的海鲜火锅而已。

明成祖朱棣除了皇帝的身份之外,还是个地地道道的美食家。据了解他特别喜欢朝鲜泡菜。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明朝是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农业高度发达的年代,这多亏当时有一个崇尚在皇宫中种菜的皇帝。明朝在嘉靖朝之前,社会的各个阶层以及皇宫内的饮食都遵循着建王超的礼制。但是到了嘉靖以后,随着社会阶层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再加上,当时海外贸易的发展,商品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当时的人们开始不受控制的冲破极简的牢笼。

当时的统治者认为宫宴,是一种得非常重要的礼仪活动,因此当时的宫廷宴会呈现出及其繁荣,华贵以及典雅的特点。明朝的宫廷饮食严格遵循着节令。可以说算的上是月月不一样,饮食随着节令而变化。

烤羊腿

正月时期的饮食

每个时令的食物种类非常的多样,大部分都是各个地区的特产。有北方塞外的黄鼠半翅野鸡、五台山的天花羊肚、东北的松子等食物。天气寒冷的时候,皇宫中的皇帝和妃子还会享用烤羊肉、喝浑酒等。

四月时期的饮食

当时正值芦笋、樱桃等时令水果香甜的时间,因此宫中的妃子便会专门设立品尝樱桃的宴会。并且当时的饮食还要按照“冬不白煮,夏不熝”的烹饪理念,吃笋鸭与白煮肉。还要用肥肉以及葱姜蒜等调料拌饭,最后再用莴笋叶子包裹起来方便食用,此菜名为“包饭”。

螃蟹

八月时期的饮食

这时正值丰收的季节,京城中的各种食品饮食种类繁多。这时的宫中就流行起了吃螃蟹,将螃蟹洗干净,用蒲叶包好,蒸熟之后就可以食用了。

十一月的饮食

当时正值冬季,宫中的御厨会做一些肉类的食物。比如烤羊肉、鹅肫掌、羊包肉等食物。

佛跳墙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三事”菜,是由海参、鲍鱼、鱼翅以及肥母鸡和猪蹄这几种食材混合到一起,再加入白酒和高汤,用小火慢煨而制成。这道菜就是现如今我国福建的佛跳墙。

蟠龙菜,这道菜以瘦猪肉、肥肉膘、鲜鱼片、鸡蛋清、绿豆干粉、葱白、胡椒、食盐等为原料。首先将鱼肉剁成馅,用纱布过滤掉杂质,用蛋皮包裹住它,摆成蟠龙的造型。最终放进的蒸屉中。因为做法是由蛋皮包裹而切成片,又名“卷切”。

蟠龙菜

金樱身子玫瑰脸,更吃饧枝蜜果香

从古至今,中国人在吃这方面是最讲究的,我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现如今,我国的膳食已经发展成可传统的八大菜系。这些菜的烹饪手法极高,并且菜的种类非常丰富。

但除了这些丰富的佳肴,古时候的小吃也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宫中的小吃,古时候民间的小吃基本上都是从宫中流传出来,再经过手艺人的二次加工变成的民间的小吃。明朝时期也不例外,当时的他们创造出了许多宫廷小吃、

艾窝窝是我国首都北京一种历史悠久的小吃。明万历年间内监刘若愚的《酌中志》中曾提到过

它其为物,乃以糯米夹黑芝麻而为之也。其制,则一种作,一种不作。有以糯粉入油煎者,有以芝麻入油煎者,有以面入油煎者,有以水煮者,有以汤蒸者,有以酒浸者,有以白糖加酒浸着者。此皆极多之品。其中又有以蜜和面而成者。

艾窝窝

《酌中志》中的“不落夹”是糯米和黑芝麻的混合物,在这种混合物里加入水、油、糖、面、蜜等原料,拌匀之后蒸制而成的一种食品。“不落夹”是明朝宫廷中的一种糕点,吃起来口感绵密而软糯,最适合夏天食用。

当时皇宫中的妃子每天吃山珍海味,感到非常腻。皇后的宫女发现了一位来自回族的厨师正在吃它家乡的特产。宫女便把特产拿去给皇后享用,品尝之后皇后立刻就爱上了这个味道,后宫的妃子也对食物赞赏有加。它就是艾窝窝,据了解,皇后每天的食物中就有这个艾窝窝,之后艾窝窝就流传到了民间,成为了风靡一时的小吃。

茶汤是明代光禄寺制作的一种小吃,因其制作工艺简单,后来逐渐列为宫廷小吃。虽然它被称作茶汤,但是它的原材料却跟茶一点关系都没有,因为它只需用人热水冲开就能食用,就像是沏茶一般,故此被称之为茶汤

茶汤

茶汤的制作方法:将糜子米碾成面,随州将面粉倒进茶碗里,小贩会一手拿着碗一手拿着茶壶在碗中倒进沸水,倒水的时候他们会调节碗的高度和冲水的力度,等面糊变成杏黄色的茶汤之后,在茶汤上撒上红糖,青丝,芝麻,核桃仁等调料,一碗茶汤就这样做好了。

明朝时期的宫中饮食非常注重时令,不同的季节就要搭配不同的食物。当时的宫中喜欢在冬天的时候吃奶皮,在寒冷的冬季可以保暖。

奶皮

在明朝初期的时候,牛乳这些乳制品发放非常严格。但到了中后期因为社会开始变得奢靡起来,宫中便不再规定这些牛乳的发放。奶皮的制法并不复杂,但需要许多鲜奶作为原料。

制作时需要将鲜牛奶入锅煮熟,转为小火烘煮,不断搅动,使水分慢慢蒸发,奶汁浓缩,在锅底凝结成一个圆形的黄色奶饼,再放到凉处阴干,就完成了整个制作过程。藏族与蒙古族也有类似做法。

吹云饭青精,煮石羹白芋

明朝开国初期,长期的战乱导致百姓颠沛流离,当时的社会环境不足以支撑人们享受这种奢靡的物质享受。再加上当时朱元璋出身布衣,更加了解贫苦百姓的疾苦。

因此,朱元璋即位之后,大力发展节俭之风的精神。在饮食方面他更是以身作则,就连御膳房的厨师也不及明朝后期的十分之一。宫中的一些甜点与茶叶都与民间百姓所食用的相差无几。

甜点

随着明朝的发展,到了后期,国家日渐富足。但不幸的是,用来充盈国库的金银财宝,成为了当时统治者挥霍的玩物。

距今500年前的1514年,是明武宗朱厚照在位的正德九年。他年少时天资聪颖,但令人可惜的是他玩物丧志。称帝之后宠信宦官,骄纵无度。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他手底下的官员开始从各地征税。慢慢的宫中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改变,他们不在崇尚祖先的节俭之风,开始挥霍无度。看似一道简单的菜肴,但里制作的手法与金钱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

比如当时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宫中的御厨制作元宵的步骤可谓是繁琐精致,具体做法:先是将糯米磨成细面,然后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作馅,再用酒水滚成,大小就像是核桃一般。

元宵

甚至一些宦官为了讨好皇帝,屠宰之类,动及千数;肥鲜之味,恒数百品”当时一桌的美食可以说是耗费了千金。这一时期是当时最奢靡的时期。一些王公大臣按耐不住清贫的生活,想法设法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

青枝绿叶果儿长,辛辣甘甜任人尝

在明朝中后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各种商品与外来农作物流传至中国,故而宫廷美食又有了新的一轮创新,各种新型农作物的加入,使得菜肴类别也增多。

湘菜

随着当时海上贸易的盛行,番茄,马铃薯、花生、玉米、胡椒等传入的中国,这些食物的传入使当时候的厨师们推陈出新,发明了一系列的美味佳肴。也正是因为辣椒等蔬菜作物的传入,成为了人们驱寒除湿的必备食物。八大菜系中湘菜的出现可是离不开辣椒这个蔬菜。据传言当时家家户户的餐桌上已经有了番茄鸡蛋汤。

番茄鸡蛋汤

在明朝初期的时候,当时就连皇后也会亲自动手烹饪食物。但随着国家经济的日渐富足和强大,外来食物的引进,食物又多了许多发挥的空间。

食物从原本只需要满足饱腹,渐渐的变成了宫中享受者贪食的借口。不过明朝饮食的变化也为后人留下一些教训,珍馐美食固然美味,但制作时所消耗的金钱数不胜数。


【参考文章】:

【1】《明代宫廷饮食研究》罗蓁蓁

【2】《北京烤鸭的历史》王翔

【3】《朱元璋;最早提出“四菜一汤”》

【4】《明史》第1-3卷

【5】《揭秘明朝宫廷饮食:一年十二月不重样,看完一脸羡慕》煮酒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明朝   艾窝窝   烧鹅   茶汤   奢靡   宫中   皇宫   宫廷   雪花   饮食文化   小吃   皇帝   食物   饮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