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娱乐圈“阴阳”别人的功力,我只服陈佩斯,他干净,他真敢说!

2011年末,在一场“最期待哪位明星上春晚”的网络投票中,陈佩斯朱时茂这对儿老搭档被观众推上了榜首。

1998年以后,已经有十余年的时间没能在春晚的舞台上看到这对经典小品组合了。

对观众来说,很遗憾。但对陈佩斯来说,是决绝。

“从出来那天我就没打算回去。这是我自己的选择,走上戏剧这条路,对我而言会更好。”

这些年,镜头给予陈佩斯的曝光率很少很少。

但是随着喜剧和戏剧行业的发展,陈佩斯反而多了一个特别的标签——最干净的艺人

用最少的镜头换最高的评价,用最难听的话说出最真实的现象。

陈佩斯,还得是你啊!

1.

“我是看着您小品长大的。”

这句话是陈佩斯在接受采访时,听到记者说的最多的一句话,而记者说的也正是许多观众想说的话。

不管你是80、90、还是00后,如果你没看过陈佩斯的小品,那么你就不属于“看过小品”的群体。

从1984年开始,陈佩斯和朱时茂以每年一部春晚小品的速度更新着小品史上的经典之作,创造出的台词和热梗,即便几十年过去仍然被效仿应用。

这些脍炙人心的作品才真正能诠释了什么叫做“爆款”,什么才是经典!

在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小品里,看似每次都是朱时茂担任红花,陈佩斯是绿叶。实则不然,朱时茂的表演固然是好的,但更多是偏向于扁平和按着章程来演的。

陈佩斯不一样,他是小品的节奏掌控者。

在许多的作品里,可以看出他很擅长于用各种夸张、丰富、幽默的肢体动作来使整个表演变得鲜活,也正是他的那些浮夸表演卡在了观众的笑点上。

在他们之后,很难看到也可以说几乎没有这种仅两个人却胜过一群人的小品组合,他们的表演形式也成了单一的

可能也有人想要模仿,但最终发现那是非常有难度的,因为一不小心就是翻车现场。

如果不是1998年的一场变故,陈佩斯和朱时茂大概还要在春晚的舞台上火个十几年,观众也就能跟着乐呵十几年。

把喜剧变悲剧,是央视这些年为数不多的一次错误。

那一年,央视属下的“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在未经陈佩斯和朱时茂允许和未告知他们的情况下,把八个在春晚表演过的小品刻成了光碟出版发行。

现在的创作者都非常注重“尊重原创”的意识,那时的陈佩斯和朱时茂也不例外。

当初他们两人为了创作出满意的作品,常常是在排练室一熬就是几个大夜冥思苦想耗费心血,有时为了一句台词一个动作两人还会争得脸红脖子粗。

只有真正经历过创作的艰辛,才能体会作品不被尊重的愤怒与无奈。

所以陈佩斯和朱时茂将中国国际总公司告上了公堂,诉讼进行的谈不上顺利或是曲折,但最终是以电视公司赔偿他们十六万元的侵权费了事。

但这件事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并没有随着诉讼的结束而结束。

在后面的几年时间里,关于“陈佩斯被封杀”的舆论一直在发酵,在媒体的融合下,这淌水是越搅越浑。

春晚他俩再没上过,实际其他的演出单位担心被牵扯其中,也没再向他俩发出邀请。陈佩斯的影视公司也是在那个时候因维系不下去而倒闭……

有人说,陈佩斯太傻,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为人处世不懂圆滑。

有人说,陈佩斯真牛,不卑不亢敢于螳臂挡车。

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

对于陈佩斯而言,他只想像如王勃所言: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坚守原则比名利前途更重要!

2.

陈佩斯和朱时茂在春晚舞台上表演的最后一个作品是《王爷与邮差》。

当晚节目结束后,陈佩斯回到后台眼泪瞬间夺眶而出。

“效果太差了!”

后来人们才知道,离开春晚舞台不单单是因为版权之争。更大的原因还是在于——模式限定了他们的“生存条件”。

“看着是一大帮人在一起做一件事,实际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部门与部门之间,一边配合一边较劲,凡是在那儿工作的都端着架子呢,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助理人家背后都说不定是什么来头。”

陈佩斯的原则是表演至上,和他一样,每个人都有原则只是目的不同。有时他有什么新的想法想用在舞台上,和工作组一提直接被回绝:你只需要按照规定在那儿演就行!

创作范围被限制、演员没有话语权、追求的效果不同,就是因为这些彼此的“原则”,所以注定了他们不属于那个舞台。

但话说回来,与其说他们是不属于,不如说是他们不会迎合

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凡是只有会迎合需求的才能留下,适者生存不一定是优与劣的差别,人情世故的占比要重要的多

后来在采访里,当陈佩斯把曾经离开的种种和对行业的看法以非常直白的语言表达说清道明时。属实让观众大为震惊,大家震惊的不是真相,而是他居然这么敢说!

这些年,各大卫视捧红了不少爆款综艺,有的甚至已经连办了十几季。

陈佩斯没事儿的时候也爱看综艺,例如当年蓝台非常火的《中国好声音》。

“我听歌少,更多的是看那几位评委。

他们听歌时的反应、投票时的反应,还有争抢选手时的那种冲动赞美选手的时候……我知道这是秀嘛假的嘛,但是他们表演的那种默契是我们在舞台上表演话剧时很难做到的。

太精湛了,这些人真聪明!”

很显然,陈佩斯看这些综艺时和观众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这大概就是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吧。

除了《中国好声音》,陈佩斯还很喜欢和家人一起看《爸爸去哪儿》这档亲子节目。

“这个节目符合喜剧的根本条件。所有人包括观众都知道这是假的,只有那些孩子们不知道,这只是一场秀。节目利用了这一点,结构出了一个先天的喜剧条件,从理论的角度来说这东西我觉得他是成功的。”

随着一段段采访名场面发出,网友们给陈佩斯取了个“阴阳师”的外号。

他说起话来真的非常艺术,让人分不清骂和夸,要说是骂,他却说的那么真情实感并附上发自内心的佩服,要说是夸,那些话听着总有些压制不住的讽刺味儿。

但不管是骂和夸,归根结底他说的都是一个字——真!

谎言不会伤人,真相才是快刀

3

2001年,陈佩斯编排了一出话剧《托儿》开始了他的话剧生涯,光听这名字就极具内涵讽刺的意味。事实,这确是他因自己的所见所闻而发声。

陈佩斯曾接受过杨澜的专访,在采访里他们谈到了在春晚和别的晚会节目上工作组会在观众席里安排“托儿”的现象:

“真是的太可怕太讨厌了,演员上场台词还没说一句,下边就开始鼓掌起哄了。这是什么呀?”

杨澜反问到:“你不感谢他们吗?万一有个冷场的时候呢?”

陈佩斯非常严肃的回答到:“如果冷场那是我没本事,我回家练去。但是让弄虚作假变成当而皇之的事情,那是另外一个概念。”

国内真正没被称为喜剧大师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周星驰,另一个就是陈佩斯。他们一个属于电影,一个属于话剧,却共同再坚持一个东西:表演高于一切。

所以不难看出,他们身上有些相似的经历:都极具才华、都坚持自己的原则、都不被人理解、都遭遇过孤立……

到最后,讲真相讲实话的还是他们。

陈佩斯说过:

希望在时间车轮不断前进中,渐渐的没有人再会提到我。每个时代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宠儿。我觉得人一辈子最好的状态就是趋于平淡,逐步被人忘记。如果多年以后还提到我,那是后人的不幸。

名利的角逐最是考验人心,这样那样的奖杯确实能给人镀金,但这些年从诸多奖项的获奖者来看,那些看似很权威的奖项含金量也已经大幅下降。

一个演员的好坏与成就不在于荣誉证书上怎么写,陈佩斯一辈子没拿过一个奖,依旧是观众心里的喜剧大师,这样的认可比什么奖杯都来的真实。

作为观众,有时会感到悲哀,看着千篇一律的电视剧流量当道的文艺圈,那么多人却只有寥寥几个能说真话崇尚真正的表演。

有时也感到庆幸,总归还是有人在与把虚假堂而皇之搬上荧幕做对抗。

陈佩斯守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真,守的更是文娱低俗的底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组合   托儿   话剧   功力   阴阳   台词   小品   喜剧   娱乐圈   干净   观众   原则   节目   作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