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嘉陵江川渝交界处-铜鼓砣院子

嘉陵江自秦岭发源(一说源于昆仑山系巴彦喀拉山支脉‘西倾山’,即白龙江源头),向南穿越大巴山(西)脉,进入四川盆地蜿绕流淌,沿途还形成了多段凹凸岸曲流,使其流域内的河貌地质特征更加丰富。嘉陵江从四川省武胜县城(沿口镇)南行蜿流约30公里后,与一条叫做“何家溪”的小沟相汇,这里便是四川武胜与重庆合川的政区分界点,嘉陵江也在此流入重庆,曲态奔涌朝天门。

个人在合川区行政区划地图中标注了嘉陵江入渝处的位置(红圈箭头)。图中北侧还有一块合川“飞入”武胜境内的土地(飞地),即合川区古楼镇天子村5组与6组,这两个村民小组距天子村村委会约8公里,四周都被武胜县土地(属清平镇,到场集上仅2公里)所包围,出门不远就算跨省了。这块飞地还能眺望嘉陵江,但江岸却不在飞地范围内。该飞地位于真静乡上游西岸约4公里处(直线)。

关于此飞地的成因,据当地某位易姓老人讲述,这是自己曾“入赘”武胜的“嫁妆”——

天子村5组本来是合川“飞”进武胜的一块“飞地”,而这块“飞地”里,又“飞”进两亩武胜的土地。这两亩地成为“飞地”中的“飞地”。这两亩土地的权属归武胜县清平镇观桥村1组。就这块“飞地”中的“飞地”的成因,清平镇观桥村1组村民、86岁的易中富回忆,他原是合川人,解放前他家在天子村有耕地。1947年左右,他入赘到武胜清平镇观桥村,他的两亩耕地作为“嫁妆”随之带到武胜,他的户籍和这两亩地的税契也过户到武胜,直至今日这两亩地仍由他耕种,而这两亩地就成为重庆“飞地”中的四川“飞地”了。——武胜县史志办公室 编著《武胜史略》一书:《武胜‘飞地’之谜》,2017年7月9日。


1990年版《重庆市地图集》中,对时属合川县古楼镇天子村两块飞地的信息标注。天子村驻地那会儿还位于飞地范围内,后来才搬迁至212国道旁。个人用红圈标注了嘉陵江入渝处,稍后即将前往探寻的地方。

虽然个人作为行政区划爱好者,但对区划内容的兴趣点还是在边界、治所等方面。“飞地”虽然在区划概念中非常重要,但界线和辖域则显得交错复杂或模糊不清,很少立有分界标识,所以并未开展太多探寻。只是顺带边界信息来一同了解。


由重庆主城前往嘉陵江川渝交界处,先在G75兰海高速公路街子出入口下道,再从四川省武胜县真静乡过去是最方便的。真静乡位于武胜县南部,西靠嘉陵江,距县城约20公里,开行了公交客车通达。明代万历年间,在此建有一座“真静寺”,清代兴场后,场以寺为名。清末光绪年间,当地已有康、黎、尹、王4大家族,众人经过一番协商,遂就近划出场集周边十余里土地设置“真静乡”。民国时期曾改联保。1951年又改为了“村”。1954年经过基层普选,成立新政权治下的“真静乡人民政府”,1958—1983年间,与国内大多数乡镇沿革一样,真静也经历了从公社到恢复乡治的演变(1966-1971年间,还一度改称‘战斗公社’),也许规模太小了,且至今仍未升级设镇。

真静乡聚落呈块状,场集上的十字路口,连接着乡政府、新街与老街。这里逢每月新历147日赶场。


嘉陵江川渝交界点是在一个叫做“铜鼓砣院子”的小地名处,位于真静乡西南方向约1.8公里。先从真静乡往西到达银子宝村村委会(原观滩村村委会),那里有一条硬化后的水泥机耕道直通交界点。

真静乡场集外侧的农业田园,夏日环境绿意清新。田里种植有水稻、玉米和部分蔬菜,果然是一片大粮仓景象,其耕产资源亦丰庶。


池塘蓄水,便于灌溉和养殖。竹林则跟村庄相融而邻,远处还可眺望真静乡场集上的房屋。


银子宝村村委会门前是个岔路口,可分别通往铜鼓砣院子(南向)、造纸厂旧址(西北向),我们先来到造纸厂旧址探寻。这条绿荫遮蔽的道路沿着嘉陵江边而行,很有绿野仙踪的秘境感。此路在导航地图上被标注为“真静厂专用公路”。真静厂便是“武胜县造纸厂”,创建于九十年代的改革大潮背景下,渐 由一家乡镇小作坊升级成了县属企业。


随着现代化企业转型、产业更替以及对此类生产项目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这家县属造纸厂早已停产关闭,如今只留下了这座老旧厂门。里边还有少量厂属房屋,现在被附近农民作为杂物堆放使用。


原造纸厂沿江地带的沙土滩岸,多为水流冲积形成。该土质松软,并含有机成分,主要种植了玉米或油菜。远处嘉陵江河道拐弯的地方就是川渝分界点(下游重庆方向)。如果江边多基岩碛石分布,倒更适合游玩。


造纸厂的缆车遗址,现在只剩下了这座斜向桥墩。以前造纸厂建在江边,工业废水多直排入江,对环境污染非常严重。这处厂址被关停实属意料之中。现在该处水源作为了当地饮用水一级保护区,加强管理确实必要。




从造纸厂旧址返回银子宝村委会,然后折行向南约800米到达铜鼓砣院子,探访嘉陵江川渝边界点。

自行标注的铜鼓砣院子周边空间点位。


因曾经这里的一座老院屋基形似“鼓砣状”,而院子外墙又呈黄铜色,故名。铜鼓砣院子靠近嘉陵江,并在江畔回水湾设有泊靠码头,运用河貌地形特征,也称作“铜鼓沱”。如今铜鼓砣院子已修建起一栋新房子,并对旁边的老房子进行了改造整修,乡村居住环境获得极大提升。铜鼓砣院子门口目前正在建设跨过何家溪进入重庆合川区的简易道路和桥梁,今后车辆可以从真静乡直接开到铜鼓沱老码头。


川渝省市以桥下“何家溪”作为政区分界。因这条小溪源头是在一个叫做“何家院子”的地方,故名,其河道狭小而短促。倾入河道中的土石方,使河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且地处偏远,生态修复会更加不易。


跨过建设中的小桥进入合川区境内,路旁那栋院落老屋基,属钱塘镇火矢村所辖。


老屋基现存风貌,为三合院布局,穿斗式建筑。中间大院坝,适宜晾晒农作物。屋基目前还住着两位老年人,据他们说:“以前某特殊年代时,真静公社的一些物资都存放在这里的……”。作为距离码头很近,且又宽敞的栖居型场所,该屋基便可承担“食、宿、购、歇、存、邮”等众多功能。


站在合川境内老屋基院坝前,回望武胜境内的铜鼓砣院子全貌。


距老屋基西侧约20米,就是以前的铜鼓沱老码头。这里有颗黄桷树,傲屹省际边界处。嘉陵江既然在此入渝,那么相关部门(比如地理信息、测绘类单位)可以矗立一块牌子进行科普介绍,并添加上地名、经纬度等基础信息,以打造成为地理标志性节点。老码头距火矢村村委会约3公里,但中间路面尚未硬化,仍旧是土路颠簸。火矢村源于那里曾在清末建有一座火矢道观而得名。


何家溪在此入江,嘉陵江由此入渝。对(西)岸地名叫做“铜鼓坝”,还有一个铜鼓村(属武胜县清平镇)。正好也体现出了河流凹凸岸形态——西侧凸岸积坝,东侧凹岸成沱。


铜鼓沱码头泊靠旧址,“沱”状(凹岸)河貌明显。这是朝着嘉陵江下游重庆方向。这次行程因没有航拍设备,所以对河流边界点的观察效果并不理想,今后有时间再来探访。如有航拍爱好者,欢迎到此做航拍补充。


在老码头河边回望那颗地标式黄桷树,孤矗傲屹,形象挺立!


最后又从铜鼓沱老码头返回银子宝村委会,这里有村辖范围图,可供参考。该村是由原银子宝与观滩两个村合并建立,新村委会驻芋河沟(原观滩村委会,名/驻均未留)。老银子宝村在新村委会北侧约2公里,相传因 一位老农在此犁田时拾获银子而得名,来源极具传奇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嘉陵   铜鼓   嘉陵江   院子   合川   屋基   武胜县   飞地   造纸厂   交界处   重庆   江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