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布丨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超95%和90% 如何用产教融合激活人才红利?

中国网6月13日讯(记者 彭瑶)当前,我国有1万多所职业院校、3000多万名在校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上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蕴含着巨大的人才红利。近年来,中职、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超过95%和90%。

在国家发改委6月1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司长刘明表示,在我国这样一个规模巨大的经济体里,要支撑14亿多人口的社会整体迈进现代化,需要规模巨大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因此,要建成人才强国,就必须建成既有规模、又有质量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坚定不移推进产教融合。

为更好推动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相融互促,近日,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下称《实施方案》),提出了五个方面19条具体措施。

试点、政策、资金为产教融合赋能

2021年,国家发改委遴选了首批21个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和63个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实施方案》提出,梳理总结首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经验做法,启动遴选第二批30个左右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再遴选一批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主要目的就是要推动试点城市和企业当好改革“先遣队”,出台扎实有效的改革举措,加快形成“头雁效应”。

《实施方案》提出,健全激励扶持组合举措,让“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支持政策看得见、摸得着,让产教融合型企业真正尝到甜头、得到实惠。《实施方案》针对每一方面都列出了具体支持措施。下一步将大兴调查研究,针对产教融合型企业面临的问题,研究创新激励举措,形成指导性政策文件。

本次《实施方案》的一大亮点,就是重点梳理总结了三类资金渠道,分别是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长期贷款。此外,还有各级财政资金、开发性金融、商业贷款、社会领域产业专项债券、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等。“可以说,经过各方共同努力,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撬动,各级各类资金协同发力、共同支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投融资工作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刘明说。

提升专业体系、实训水平和融合深度

同时,《实施方案》聚焦难点堵点问题,通过针对性政策措施和务实工作举措,力争实现“三个提升”。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必须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经调研发现,有的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匹配度不高,专业链对产业链没有形成有效支撑。《实施方案》旗帜鲜明提出“一优先一加快一改造一撤并”。

刘明介绍,“优先”是优先发展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产业需要的一批新兴专业。“加快”是加快建设护理、康养、托育、家政等一批人才紧缺的专业。“改造”是改造升级冶金、医药、建材、轻纺等领域的一批传统专业。“撤并”是撤并淘汰供给过剩、就业率低、职业岗位消失的专业。主要目的就是,推动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切实做到“学科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建设100个高水平、专业化、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实施方案》聚焦这一目标任务,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和撬动作用,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组合投融资支持,优先支持一批产业对接紧、辐射带动强、实训效果好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将实训基地打造成为提高职业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平台。

过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存在“剃头挑子一头热”的情况。《实施方案》针对“校热企冷”的情况,支持有条件的产业园区和职业院校、普通高校合作举办混合所有制分校或产业学院,支持推进职业学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允许企业以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依法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通过这些措施,打消企业的顾虑,变“一头热”为“两头甜”。

刘明表示,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全面落实《实施方案》,对各地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跟踪分析,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同时,对各地实践证明行之有效、具有重大示范效应的改革举措,将及时总结提炼并在全国复制推广。

(编审:魏婧)

中国发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3

标签:人才   就业率   红利   人才培养   实施方案   职业教育   中国   举措   试点   毕业生   产业   国家   专业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