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全产业链实现飞跃式发展

中新网6月12日电 (中新财经记者 葛成)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在技术、产业、商业模式等方面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发展道路。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前沿技术创新堪称“取胜之匙”。如何在技术攻关、材料创新等方面抢占先机,加速构建全新产业生态?

6月10日,在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与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共同承办的“新一代动力电池与前瞻技术主题论坛”上,院士专家、企业技术负责人共同演讲讨论、分享经验,为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共同出谋划策。

6月1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小卫在四川宜宾主持“新一代动力电池与前瞻技术主题论坛”。主办方供图

“今天,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全产业链已实现从国内到海外的飞跃式发展,成为引领世界的重要力量。”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稀土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黄小卫看来,技术创新是产业腾飞的第一推力,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要加大基础理论研究和原始创新投入,为行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地前进动力。

不过她也强调,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既要高瞻远瞩,也要脚踏实地。具体到产业实践,要考虑到全生命周期的产品成本和商业模式。技术突破要与产品落地有机结合,加强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加快推进科技成果商业落地、转化。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孙学良在论坛上做主题报告。主办方供图

当下,固态电池已经成为了新一代动力电池的重要发展方向。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孙学良在主题报告“新一代动力电池与前瞻技术”中,围绕固态电池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展开分析。在他看来,固态电池在安全性和能量密度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行业应当在该领域加强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加强基础研发与创新,并重视专利布局。

在动力电池的生产方面,技术创新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吴凯表示,安全和能量密度是大家最关心的两项关键指标。为了保持行业的技术领先,我们还要看得更远。下一代的动力电池的核心在于解决补能时间的问题,低温状态下,电池包的系统里面是否能达到理论效果,尚需要数据检验。

“我们要找到一个切入点去推动平台化,以判断未来的趋势。”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杨红新在发言中提到,站在统一和平台化的角度,短刀铁锂+三元大圆柱是非常好的方案,既兼顾了成本,又兼顾了充电效率,或将成为未来的主流方向。(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中国工程院   产业   动力电池   固态   新一代   产业链   院士   技术创新   电池   我国   专家   主题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