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沅江边(54)-不再风光的盐关码头

文/林长福


盐关码头


出廉洁文化园,继续南行。

江边有水泥便道,便道西面沿江岸是一排垂柳,柳条婀娜,依依拂面。

柳树是一种适应性非常强的树种。无论是贫瘠的山区还是肥沃的平畴,无论是干旱的北方还是湿润的南方,都能看到它的身影。柳树的生命力也极强,只要有一截枝条,插入泥土,假以时日,便能生长成一棵大树。

春日土暖柳先知。柳树最早向人们报告春天的信息,在春寒料峭万物尚未复苏的时候,它的淡黄嫩芽给人带来一缕清新;它又最晚落叶,在寒风刺骨的冬天,那一丝淡绿让人们的双眼不至于荒芜。

春天的柳枝最为迷人,古人写春天的诗,常常会写到柳。如“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唐·杨巨源《城东早春》)。最有名的还是唐朝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二十余字便把早春二月柳条下垂,在春风吹拂下的迷人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因为柳的美丽,所以古人描写的美景中,常常有柳树。“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柳永《望海潮》),成片柳树望去仿佛浓烟一片,该是怎样的美丽?“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清·高鼎《村居》),初春之时,柳条拂堤,生机盎然,怎不让人陶醉?

因为柳的美丽风姿,文人们常用柳来形容女子。譬如称女子的眉为“柳眉”,形容女子体态优美用“柳腰桃面”,形容女子貌美用“柳夭桃艳”,形容女子苗条美妍则用“柳弱花娇”。李商隐在《离亭赋得折杨柳(其一)》中写道:“暂凭尊酒送无憀(无憀,无聊),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u盐关码头


诗中的柳便是一位美丽的姑娘,诗人写与姑娘惜别时劝慰姑娘,你本来已是眉愁腰细的了,哪里还再经得起损伤?而在这令人痛苦的惜别前,又怎能因为爱惜长长的枝条,而不让那些满怀着离别痛苦的人们去尽量攀析呢?但也有人以柳来喻风尘女子,如“寻花问柳”。唐代罗隐有一首题为《柳》的诗,诗云:“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诗中的柳便是青楼女子。诗人认为她们身不由己却还想用缠绵情丝绊住路人,表达了诗人对这些青楼女子的同情。

古人送别的诗文中常常用“柳”表达送别时的感情。《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依依杨柳表达行者的不舍之情。王维《送沈子福之江东》:“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李白《忆秦娥》中有“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这两首诗都是以杨柳表达送者的不舍之情。雍裕之的《江边柳》:“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女主人公天真地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能倩疏林挂住斜晖。”(《西厢记》)崔莺莺在送别张生时也表达了同样的心情。世上的树有千千万万,为什么单用柳作为离别的意象呢?常见的解释是,“柳”谐“留”音,赠柳表示留念,一为不忍分别,二为永不忘怀。另一种解释是,清朝褚人穫在《坚瓠广集》卷四中提出:“送行之人岂无他枝可折而必于柳者,非谓津亭所便,亦以人之去乡正如木之离土,望其随处皆安,一如柳之随地可活,为之祝愿耳。”这种解释也有一定的道理。柳树和其他树木相比,其特点是“随地可活”,这正可以拿来祝愿远别的人,到了异地后,随遇而安,能够很快地融入当地的人群中,一切顺遂。

盐关码头

文人们还常常借柳树来寄托某种感情。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杨柳枝词》)白居易借写柳抒发了诗人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身世的慨叹。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柳》)李商隐借柳寄托的则是诗人对自己身世的感叹。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李益在《汴河曲》中,抓住隋堤柳色,抒发的是对隋朝统治者因荒淫亡国的感慨,也蕴含着对现实的感伤。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因听到笛子吹奏折柳曲想起了离别故乡时亲人折柳相送的情景进而引发了思乡之情。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张仲素《春闺思》)这两首诗都写女子因柳而引发了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同样是柳树,在韦庄的眼里,便成了憎恶的对象。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白居易看到柳树,引发的是伤感。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罗隐借柳树表达的却是一种对人生甘苦的喟叹。

柳树作为诗歌的意象,也比作小人。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唐朝诗人唐彦谦在《垂柳》中以柳喻宫女,但仔细一品味,又会发现作者讽刺的却是善于窥测皇帝心思的小人。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宋代诗人曾巩的《咏柳》更是借柳将小人刻画得栩栩如生了,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使人看到了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小人。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宋朝杨万里《新柳》诗中的柳似乎也是小人。

在同一首古诗中,柳的意象有时也是复杂的。譬如李商隐的《赠柳》:“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全诗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但仔细玩味,会发觉又像是在写人,字里行间,仿佛晃动着一位窈窕女郎的倩影,风流韵致,婀娜多情。再如韩愈的《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诗中的杨花即柳絮。有人说是劝人珍惜光阴,以免如杨花榆荚白首无成;有人说是赞美杨花榆荚的勇气;有人说是嘲讽没有才华的人。可谓见仁见智。

对柳树的不同审美体验,大概源于柳树的多重性质,也因了个人的审美情趣不同。其实,人们对其他一些事物的审美体验何尝不是如此?

垂柳的西边是沅江,江水滔滔,一路向南,到达德山后再折向东。

沿江水泥便道的东边是一溜儿香樟,香樟的东边是诗墙的《百代沧桑》,再往南便是诗墙的《时代风采》和《千古绝唱》,这两部分是诗墙荣膺大世界吉尼斯记录之后的续篇。

行千余米后,眼前是一处伸向江中的平地,我疑为石柜。此地离盐关不远,会不会就是方志上所说的盐关石柜?据方志记载,盐关石柜距主城区东部约五华里,因石柜上面建有回峰寺,又称回峰寺石柜。


再往前便是盐关码头,盐关码头是目前常德唯一仍在营运的码头。走进盐关码头,眼前是两台矗立在沅江边的固定起重机,机身已经锈迹斑斑,起重机上的巨大的抓斗静静地躺在地上,似乎在人们诉说曾经的辉煌。

码头上还有两架龙门吊,其中一架在工作。码头上有巨大的货场,从货场的规模看,在以水运为主的时代,这里应该是常德的热闹之处。但是随着公路、铁路的建成,水运便式微了。货场上堆积着小山似的成捆的钢丝和钢条,地面有散落的玉米。码头边的江中停泊着两艘不大的货船。

站在码头的货场上,看到眼前的萧条景象,想到码头昔日曾经的辉煌,忽然想起一句俗语,三十年河江东,三十年河西。于是又想到人生,一个人无论怎么辉煌,终有归于平寂的时候。善恶终有头,得志莫张狂。

2022年6月8日改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沅江   码头   榆荚   货场   柳条   柳树   杨柳   春风   诗人   风光   女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