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的《海霞》-喜欢电影前半部分,蔡明小萝莉真是很清新啊

1975年的《海霞》,作为WG期间优秀故事片作品之一,虽说拍摄内容有那个时代特有的烙印,说教也比较明显,但仍不失为一部好作品。它是钱江、谢铁骊的代表作,特殊时期里难得的一部,堪为招牌电影!

其实电影的名字仍叫《海岛女民兵》也不是不准确——我看过作者黎汝清的其他作品,他最擅长写抓国民党特务的小说。只不过用海霞作为电影名,让人更感到亲切——我记得当时那个年代,不少人都因此也叫海霞。这是个很有情感的名字。

电影开头就是独白(女主大海霞),背着枪在礁石站岗,背景是波光粼粼的大海和满天红色的海霞。

影片在摄影上很出色,色彩、构图都很美,表达了作者对于新时代、祖国山河的歌颂。

我倒是一直期望有这样的作品:既有极高的意识形态水平,也有极强的表现力。

电影里的海风渔晚,波涛滚滚,摄影音乐和剪辑在彼时都是很高的水准。

印象最深的是小女主——小海霞,小蔡明演得真好!她小时候真有灵气!身上找不到哪怕一点点成名后的蔡明样子。

当年《海霞》全国公映的时候,蔡明才12岁——满满的回忆,演得真不错!

海霞从一出生就是被动的,小时候受到地主的迫害,父亲扔掉她、乡亲在她即将被海浪灭顶时将她救回来,先后又失去父母,沦为孤儿,同村的一位爷爷爱护她与她相依为命。电影就是通过海霞的自述回忆,展开她在海岛的成长与奋战经历。

准确地说,这部《海霞》就是活脱脱一部女版《闪闪的红星》。

海霞本人呢,就是女版潘冬子。

海霞有好几场哭戏。在批斗陈占鳌大会上,海霞和万花爷爷的悲情控诉非常扎心。

在小童星,小萝莉蔡明身上,真正可以看到浓烈的人情味,那种清新的感受,让多少人喜欢电影的前半部分。所谓看半截《海霞》就够了——蔡明驾驭起悲情和革命浪漫主义来,真是得心应手。

你冒着生命危险去送水,又是为了谁?

从遇见解放军,担着扁担到阵地上送水,海霞开始主动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她兴奋、决绝、一往无前——她要成为优秀的海岛女民兵,要成为她自己认定渴望成为的那个人,消灭陈占鳌和一切反动派。

电影是时代的产物,总是带着时代的烙印,而成长这个主题永远不老,始终如一。

电影在四十分钟以后,大女主吴海燕,饰演的大海霞登场。这个演员漂亮,眉眼很亮,完全是教科书式的画风。她让我想起赫敏,生机勃勃,勇敢坚毅。

老一辈的女演员真是精神啊!

在特定时代背景下,这部电影处处显得很正,很纯粹,处处充满了力量。

那时候的人说话都是一个样子,一板一眼,大义凛然,很有股样板戏的风格在,可以说,这是部女性英雄主义片子,对女性的描绘有力量:一群年轻的意气风发的女兵,让人联想起红色娘子军,不爱红妆爱武装。

特务的部分也很惊险。

独腿阿泰来找35年失散的妹妹,发报机就在断腿里藏着。我只是万万没想到,扮演者居然是《喜盈门》里的爷爷。

敌人正在磨刀霍霍,你却刀枪入库!

枪上的锈好擦,思想上的锈就没那么容易擦了。

年青、热情、警惕和斗争的海霞姑娘,是这部电影的价值歌颂对象,所以,悲催的乡长,搞经济建设被批,搞政治斗争反而取得成果,这是WG的鲜明态度——抓生产是对的,但阶级观念差,那绝对不行!心里生锈最可怕,必须时刻不能忘记阶级斗争。

最后的歼灭战很符合观众心愿。

我们这方架好炮,敌人四条登陆小船,三十多人的特务组织刚上岸……

打!

大获全胜!

观众好多年没看到过这样的故事片了,都感觉很新鲜,很叫好。

开幕与结尾都是太阳下的,海峡边的海霞抛出万丈光芒,多么美丽的海岛!

在当时WG期间,拍出这么完整的电影实属不易。该影片也称得上是一部很正确、很先进的影片了,不仅富含政治宣传口号,电影的艺术水平也比同期电影高出不少,而即使如此,这部影片也在当时被批判,甚至预定公审谢铁骊和钱江,幸好"四人帮"及时倒台,才使两人幸免于难。

所以该片本身也堪为WG后期的政治事件,集中体现了那个年代的荒谬——艺术家生不逢时的万恶时代,只能与狼共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3

标签:泰来   海岛   电影   故事片   民兵   特务   爷爷   清新   影片   喜欢   时代   作品   蔡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