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笔记丨别让孩子背负太多形式之累

“回家后做一项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现在,各地中小学都在组织家庭劳动实践教育活动,而且有很多学校已将活动从不定期、阶段性进行,过渡为常态化开展。

学校将劳动当作家庭作业来布置,目的在于增进亲子间沟通,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孩子从小就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含义,本意无可厚非。但对于这项家庭作业,一些学校要求学生立照为证,且附百字千字不等的劳动体验习作。这时间一长,问题就来了。

一些家长反映,起初,孩子做家务的积极性很高,交给老师的照片都是孩子在劳动过程中真实的一瞬。后来,老师通知说照片不仅要在班级文化墙上展示,还要参加各班级间的评比,就免不了让孩子拿捏好劳动姿势、帮孩子摆好劳动造型再按下快门键,而且一定要美颜修图后上交。现在,孩子自己直接跟爸妈说,反正都是走过场,直接拍张能拿出手的照片交给老师得了。说完、拍完,就见孩子把墩布一撂、抹布一扔,走人了。

还有一些家长直言,城市不比乡村,可供孩子家庭劳动实践的场景其实并不多。刚开始,协作孩子完成劳动体验习作还有得写,后来实在没得写了,也只能在网上下载范文让孩子抄完交上去,弄得孩子不情愿,家长也跟着被动。

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的前提和基础是诚实劳动。如果,我们的孩子在家庭劳动中得出劳动可以走过场、就是拍张照片、写篇作文的结论,不仅有悖劳动实践教育初衷,更容易让孩子背负太多形式之累。

这种形式之累,不仅于家庭劳动上,发生在家校之间的形式主义还有不少。

譬如:在制止校园餐饮浪费工作中,有的学校要求学生“背诵餐歌打卡”“浪费一粒米做一道选择题”;在书香校园或班级图书角建设工作中,有的学校为了应付教育主管部门检查,让学生把家里的图书带到学校放到班级,等检查结束后,再拿回家;各类评比组、检查团来学校,班主任都要提前好几天跟家长沟通,教孩子该说什么,不能说什么;等等。

如此种种,会让孩子言行不一致,在心底种下只要面子上好看、过得去就行的恶果,如不在大环境上加以校正,会直接影响孩子正确价值观的培养与形成。

牵牛牵鼻子,打蛇打七寸。减轻背在孩子身上的形式之累,需要在源头治理上下功夫,对校园形式主义的“顽瘴痼疾”要及时整治与纠偏。

拿家庭劳动实践教育活动来说,校方应加强对活动组织的统筹规范,严控频次和总量,注意频率过高、偏多现象,引导家长帮助学生把内容相近的活动内容进行合并,做到少而精、少而准。同时,还要在验收学生家庭劳动成效的方法上下功夫、动脑筋,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为应付家庭劳动所造成的负担。

总之,各地还要不断丰富劳动教育内涵,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打造劳动教育的新格局,努力让“爱上劳动”成为学生的必备品格,让“懂得劳动”成为学生的关键能力,让“诚实劳动”成为学生的价值导向。

( 郑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劳动教育   孩子   走过场   作业   班级   形式   家长   家庭   照片   笔记   学校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