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引擎” 释放发展新动能

数字经济和数字货币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新战场。数字货币又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私人数字货币价值波动大,存在价格泡沫风险、政策风险、技术风险以及洗钱风险等,无法承担货币的公共品和准公共品主要职能。美联储的无限量化宽松政策以及加密货币疯狂泡沫,因此,世界各国大力推行央行数字货币。2014年,我国开始筹备数字人民币,2020年率先在雄安、深圳、苏州和成都进行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2021年又增加了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六地,取得先发优势。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数字人民得以广泛推广,全面覆盖食、住、行、游、购、娱、医七大重要消费场景的支付服务需求,获得国内外一致好评。中国稳步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坚定发展数字人民币,实现数字化支付体系弯道超车,打破大型科技公司对数据资源的垄断, 推动数字人民币国际化,重塑数字经济DNA生态格局,为打破美元霸权提供新契机。

数字人民币是一次货币革命

数字人民币是一种基于节点网络和数字加密算法,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以国家信用为担保的,具有价值特征和无限法偿性的可控匿名的数字货币,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数字人民币像实物货币一样能够承担货币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四种职能。数字人民币发行采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二元发行模式。中国央行推出的数字人民币不仅实现了货币形态变化,更重要的是基于区块链技术、互联网技术之上兼具加密货币和电子货币属性,是一次革命性的演变。

数字人民币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数字人民币将成为助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释放数字化活力的重要引擎,释放数据红利惠及全社会。

既降低运行成本,又提高交易效率。数字人民币实现点对点之间直接瞬间流转,免除了纸币的折损、更换、回收及销毁等费用;支付关系只发生付款方和收款化双方之间,交易任何节点自动完成记账和对账,完全排除人工干预,降低了交易成本,即时支付结算的模式提升跨境结算的效率;使用数字人民币可以跨越国家地域限制,避免了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可以使央行能够采取更为精确的差异化利率政策。数字人民币能够在线模式、单离线模式、弱网和无网情况下实施点对点的双离线交易等,实现无差别的场景全覆盖。

保障交易安全稳定。与其他私人数字货币相比,央行发行数字人民币具有国家信用作支撑的天然优势,能够通过货币政策等调节机制实现数字货币币值的稳定性。每次网络交易时由众多节点确认及记录所有交易行为,伪造和篡改任何一笔交易几乎不可能,大大提高了数字人民币交易的安全性。电子货币在交易时需要身份验证,而数字人民币是匿名支付,交易对方只能看到的是“公钥”,只有支付者才拥有“私钥”。数字人民币交易中不需要任何的实名认证,实现了匿名支付的效果。

切实保护个人隐私权。万物互联获取海量数据,受众成为透明人。数字人民币采用匿名式、分布式的电子加密方法,去身份化是数字人民币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数字人民币交易依靠公私密钥和数字证书的验证来确定交易双方信息。央行通过可控匿名性来实现保护公民隐私权和维护社会秩序之间的平衡。

有效打击洗钱、逃税、恐怖融资等违法犯罪。数字人民币交易自带时间戳,记载着每一分钱的全部交易信息,包括交易时间、地址和交易双方等。数字人民币采取可控匿名机制,掌握用户的全部信息、交易的全程记录和货币流通的全面过程,提高打击洗钱、恐怖融资和逃税的精准性。

数字人民币推动精准金融。每次数字人民币交易后,交易相关信息自动保存、更新,新的地址可以追溯到上一个地址,做到笔笔交易有据可查,但是交易双方姓名等隐私信息保密。根据数字人民币可追溯特性,掌握数字人民币的运行和金融账户情况,以方便央行实行“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模式转变的利率政策,对不同的产业、行业、企业、个体、区域等不同金融账户采取差异利率,更好地服务于市场需求和政府目标。

数字人民币有效提升人民币的国际话语权。数字人民币不仅能够解决传统支付系统跨境支付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实现跨境转账实时到达,交易费用低廉甚至为零。使用数字人民币可以跨越国家地域限制,避免了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数字人民币能够解决传统支付系统跨境支付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实现数字化支付体系弯道超车,有助于摆脱以美国为主导的高度中心化的全球跨境支付体系。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与国际地位的提高,良好的国际信用基础赢得了世界各国和地区对于数字化人民币的信心,为人民币在全球金融市场推广奠定了基础。我国数字人民币技术积累、研发力度走在了世界前列,这有助于增加中国在国际数字货币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参与度与话语权,甚至可能主导全球数字货币标准的建设过程和标准制定。

整合力量,预防数字人民币的风险隐患

由于数字人民币尚处于研究试行阶段,对目前货币体系、金融体系产生不少冲击,加上监管漏洞,容易产生风险隐患。

金融风险。数字人民币的大量挤兑将大大降低商业银行流动性资产数额,在极端情况下,商业银行流动性资产被耗尽,丧失金融中介的地位和货币创造功能,挤兑风险在金融系统蔓延,诱发金融危机的产生。

技术风险。数字人民币基于区块链技术发展起来的,存在发行的总量固定问题,这是现有技术下最大的直接缺陷;央行需要运营和维护一个庞大的用以存放交易数据的数据库,这对数据存储器和处理设备要求更高。

监管风险。数字人民币交易的日均活跃度、交易总额都位于全球前列,但法律规定明显滞后,且现行文件规定过于笼统、文件层级较低。

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我国金融行业的永恒主题。货币又是金融安全的第一维度。数字人民币的风险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

顶层设计。央行、银行、科技公司、大众等全员共同参与治理数字人民币的风险,找到数字人民币发展目标和风险对策之间平衡;确认央行、商业银行、科技公司等的权力边界,维护数字人民币安全、高效、稳定运行。

加大投入。建立由央行主导,产、学、研、企共同合作研发数字人民币机制,尤其鼓励科技公司参与数字人民币技术创新,加强数字人民币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数字人民币应用新场景,建立自身主导的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

完善制度。加大媒体、人民大众等对数字人民币运行的监督力度,打破“内部人控制”的格局,制约高管滥用权力;加快数字人民币立法,完善数字人民币的标准、相关的法律制度。

一部货币史,既是一部人类文明史,又是一部国家竞争史。货币进化到今天的数字人民币,是数字技术与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数字人民币将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引擎。

(陈莉妤 李德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商业银行   人民币   数字   动能   央行   货币   体系   风险   模式   引擎   金融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