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算力、AI到原始创新,联想创投总裁贺志强最新研判

2013年以来,算力和人工智能成为资本市场持续关注的热门话题。

作为投资界新星,过去7年,联想创投一直沿着从物联网(IoT)到边缘计算、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这条主线投资,总计投资了230家公司,目前已上市的有15家。

日前,在接受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时,联想创投总裁贺志强认为,保守而言,未来10年世界对算力的需求,还有100倍增长空间,其最重要的原因是,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对算力的需求越来越高。目前,联想创投的主要投向是应用导向的大算力。

在贺志强看来,从产业发展周期来看,大的产业浪潮持续十年左右之后,市场竞争格局就基本稳定下来了。目前,联想创投正在探索原始创新突破的机会,公司有一个专门的团队关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以把握下一波产业机会的脉搏。

对于新技术和新产业,贺志强认为不要同过去类比。每一个产业发展的模式、节奏、思路都不一样。所以,在项目上会时,联想创投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不要类比,一定要讲事实、讲数据。

合成生物学正在从研究阶段演变到产业化前夜,从原始创新的研究变成今年投资的赛道之一。合成生物学有两方面的机会,一方面是制药,另一方面是材料或食品,这是非常大的产业变革的机会。

侧重应用导向驱动的大算力机会

中国基金报:联想创投较早切入了包括算力在内的科技领域,当时是怎么考虑的?

贺志强:以前,我在联想集团做了20多年的CTO(首席技术官)。在收购IBM之后,我带领团队每年要做联想技术展望LTO(Lenovo Technology Outlook),对未来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2015年,LTO讨论得出一个很明确的方向性结论,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浪潮要来了。

后来,我们总结归纳,将这些核心技术串成一条主线,即数据从物联网(IoT)、边缘计算、云计算、大数据到人工智能,这五个核心技术会赋能到各行各业。

我当时在公司内部讲了,很多人都不理解“边缘计算”,认为云计算的算力已经足够。但我认为,数据智能赋能各行各业,必须要先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且可控,之后再上传到云端,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最终赋能优化整个产业。

在2016年,我们就提出智能互联网的概念,也即现在大家说的产业互联网。

中国基金报:算力需求还有多大增长空间?将带来哪些投资机会?

贺志强:保守来说,未来10年世界对算力的需求,还有100倍增长空间。

最重要的原因是,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对算力的需求越来越高:车载、数字人、大模型、IoT、ARVR、机器人等。要满足未来算力的需求,需要体系架构的创新和端边云协同的支撑。

中国基金报:算力大幅增长带来的最大机会是什么?

贺志强:算力大幅增长带来很多机会,从芯片、应用、甚至能源等。

芯片现在是一个比较成熟的行业,格局基本已定。但由于国际关系变化,出现了国产替代的机会。另一方面,芯片也有很多其他机会,如存算一体、多元异构、RISC-V等,这些都是体系架构变化之后带来的新的芯片机会。

应用方面的机会,可能爆发性更强。像新能源汽车,一旦爆发就非常巨大,因为靠近用户端。再比如智慧医疗,以及大模型带来新的应用机会。如果应用真的突破了,有10亿用户,那就是非常了不得的市场规模的突破。

此外,算力大幅度增长,对于能源的需求非常大,这就涉及到新能源的增长及新能源和传统能源之间关系的变化。

中国将诞生伟大的芯片公司

中国基金报:在联想创投投资的公司中,芯片企业是不是最多?

贺志强:我们其实投资的硬核科技领域的公司比较平均。

大算力最底层是芯片,目前布局了四十多家企业。

人工智能也是我们一直在投的方向,在行业最冷的时候,当时寒武纪股价持续下跌。

但是我和团队问了自己三个问题:第一,AI对算力的需求,是不是真实需求;第二,中国能够做出AI算力,真正商业化、规模化的公司究竟会是哪家;第三,国际环境是否还会持续变化。把这些想清楚了后,我们就坚持做时间的朋友。

中国基金报:在桌面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美国诞生了一些伟大的芯片公司,如英特尔、英伟达等。在智能互联网时代,中国能否诞生类似伟大的芯片公司?

贺志强:中国将会诞生伟大的芯片公司。

寒武纪已经很了不起,是全世界第一个发明NPU(嵌入式神经网络处理器)的团队。以前,AI神经网络的计算靠CPU或GPU。但寒武纪的两位创始人研究后认为,神经网络计算可以单独设计一块芯片,功耗更精、效率更高,他们称之为大电脑,他们是真正的NPU的发明人。就这一点来讲,寒武纪已经很厉害了。现在谷歌NPU团队的领导者,就是以前寒武纪研发团队的一员,后来回到了谷歌。

此外,还有很多新的机会,如量子计算,中国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和发达国家处于并跑阶段。我们去年才开始投量子技术,虽然现在离产业化还有距离。但目前量子计算做一些专用的计算没有问题。

投资新产业一定要有新思维

中国基金报:在你看来,投资新产业一定要有新思维?

中国基金报:你怎么看量子计算的产业化?

贺志强:在投资核心科技的时候,怎么投资科技的产业化,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投资人不是投纯粹的research和paper。以量子计算为例,从产业化角度讲,仍处于探索阶段,面临以下问题:

第一,技术路径没有确定下来,现在至少有五条技术路径在探索。

第二,量子不是稳态的,而且还有说不清的量子纠缠的现象,很难稳定下来。

第三,正因为此,懂量子计算的工程师很少。软件工程师有1000万,做半导体的设计工程师大概有50-100万,量子计算一年有没有1000个博士生?可能没有。那真正懂量子计算的人就太少了,产业化就非常难。

中国基金报:联想创投2016年就开始投AR/VR,现在来看,是不是早了一点?

贺志强:做投资真的是要有点初心和believing。个人电脑发明之后,人类身处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世界,一个是屏幕面前的数字世界。但是,目前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基本是分开的。

我们认为,AR/VR可能会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连接起来,AR有机会成为下一代计算平台。如果诞生了一款AR眼镜,将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融合在一起,且用户体验非常好,应用场景会上一个大台阶。

中国基金报:你不认为投早了?

正探索原始创新突破的机会

中国基金报:人工智能和行业深度融合才有翻天覆地的大机会。现在还有什么行业应用,会有在行业上深度融合的发展机会?

贺志强:每个行业都会有。

三年前我们认为,AI会改变软件行业,尤其像CAD、EDA,所有的软件都有机会重写一遍。从大的行业来看,AI赋能各行各业会带来非常大的机会。

中国基金报:联想创投正在寻找新一轮阶段性的突破机会。这是否意味着,联想创投的投资领域,正在跨出智能互联网的范畴,向其他领域拓展延伸?

贺志强:大的产业浪潮持续时间在十年左右,之后市场竞争格局就基本上会稳定下来。从投资角度来看,再投就没有那么热闹了。

比如,移动互联网的机会,就在2007年到2017年这十年。联想创投2016年刚成立时,我就跟团队说,大家回头看,移动互联网有没有什么机会。过去七年,我们没有投到一个移动互联网项目。

产业是有周期性的。我们从2016年开始投智能互联网,从2017年底开始投芯片。国产芯片替代的机会在今天看来已经不多了,或许到了2026年,包括国产芯片替代的机会可能都没有了。

联想创投现在正在探索原始创新突破的机会,在芯片领域有量子计算、存算一体、多元异构,都是以前没有做过的。

我们最核心的一个理念是,产业周期隔一段时间就会变化,对原始创新的定义是:大家没听说过的领域和项目。

中国基金报:在原始创新投资方面,联想创投还覆盖了哪些领域?

贺志强:我们在原始创新投资方面有一个原则,不受20%比例的限制。

比如,前一阵子慢慢涌现出来的合成生物学,就是一个机会。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制药,另一方面是材料或食品,这是非常大的产业变革的机会。对于在这方面慢慢涌现出来的原始创新的机会,我们关注的项目越来越多。

这个行业性大机会的前提是,植物的基因库、材料的基因库分析得越来越透,具备相关数据基础。在此之上,又有了基因编辑的方法和工具平台,而以前则一直处于探索阶段。

也就是说,合成生物正在从研究阶段演变到产业化前夜,从原始创新的研究变成今年投资的赛道之一。

编辑:小茉

审核:许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原始   寒武纪   人工智能   量子   中国   芯片   总裁   需求   基金   机会   世界   最新   贺志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