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职教情”

一个人若要生活,就要做事,若要做事,就要与这个世界发生联系,若要与这个世界发生联系,就必然会以一定的身份占据一个属于个人的位置。我们每个人都选取了不同的位置与这个世界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职业教育就是我这个生命个体与世界联系的“位置”。我深深地热爱职业教育,深深地眷恋这个“位置”。

我是1980年踏进职业学校大门的。那一年,我24岁。如今40多年过去,伴随着职业教育的成长、曲折、坎坷、调整、发展、壮大,我已是“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了。我常打一个比方:如果我是一条鱼,掐头去尾之后,最好的那一段交给了职业教育。反过来说,正是职业教育把我这“最好的一段”当成了合格的原料,辅之以种种佐料,掌握好火候大小,烹调得有滋有味。职业教育这片沃土,融入了我的情思,印证了我的年轮,滋养了我的人生。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的诗句也许是对我40余年职教生涯最准确的诠释。

正因为如此,我爱我的学生。有同事曾批评我,说我对学生有些“溺爱”了,对此我欣然接受。我当然知道“过犹不及”这样的古训,但我坚持认为,今天职校生需要每一个职教工作者具有大爱之心。因为他们是同龄人中的弱势群体,在通往高考的大路上,他们是“失败者”;从踏进职校的那一天起,他们的人生之路似乎进入了“弯道”。如果我们——天天与学生在一起的职教工作者不能给学生以勇气、信心和力量,那么我们的学生就真有可能被这个社会边缘化了。

正因为如此,我选择了与学生在一起。没退休时,我利用听课、值班等机会,尽可能与学生多接触。我把自己的办公室电话、手机号、QQ号、博客地址、微博地址、电子邮箱等所有联系方式向学生公开。我向学生郑重承诺,无论用什么方式,只要愿意联系我,我都会认真接待;我对学生说,我愿意以朋友的身份与你们交往,你们的幸福、快乐、痛苦、困惑都可以向我倾诉,作为一个过来人,或许能给你们一些指导和帮助,最起码你们多了一个倾诉的对象。没错,我为此付出了大量的精力。每天一大早上班前,或晚上家人就寝后,我打开电脑,总会收到很多学生的留言,有的谈顶岗实习问题,有的说自己遇到了学习障碍,也有的直接留言“老大,能借我点钱吗?很快就还给您”;有的抱怨专业课枯燥乏味,有的反映老师不负责任,有的坦言爱上了自己的老师,也有的只是提醒“刘校,别熬夜,少抽烟,多保重”。

人们常说,没有付出,哪有回报?其实这话还可以换一种说法,只要付出,怎么会没有回报呢?当我写一篇文章挂在QQ空间,一天之内就有好几百个学生浏览跟帖时,当我值班巡视晚自习情况,学生见到我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时,当已经毕业的学生回母校看望我时,当我看到办公桌上不知是哪位学生放了两只香蕉,上面分别写着“多吃水果,少熬夜”和“多喝水,少抽烟”时,当我在短信中读到“老大,看了您的文章,我觉得自己要振作起来了”这样的留言时,我的心里充满着幸福感,荡漾着成就感。

退休后,我常常去一些职校督导、评估,只要有机会,我更愿意做的事情依然是听课、主持召开学生座谈会——因为可以见到学生,可以和学生说说话、聊聊天。

我与学生的交往常常写进我的文章,我不停地写着,学生不停地读着,这些文章成了我与学生联系的纽带。有几天没写文章,就会有学生追问“老大,怎么还不更新”,为了不让学生失望,我不敢懈怠,只好继续写下去。

结合自己的职业教育实践,我还关注职业学校青年教师的成长。每当我看到为数众多的青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时候,作为一名老职教人,我替他们着急。于是,我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定名为“幸福职教人”,并以此为主题传播“幸福职教人”理念。从2020年开始,我连续3年开展公益性“幸福职教人中职教师写作活动”。我邀请了一批有水平、有境界、有影响力、有奉献精神的专家帮助学员修改、点评文章。因为纯粹,所以感人;因为纯真,参加写作活动的教师被点燃、被激发、被看见、被发现。

如今我虽然已年近古稀,但“不知老之将至”,心态依然年轻。在职业教育这个广阔天地里,我依然在不停地劳作,因为职业教育“系我一生心”,我还想看到她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系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原副校长)

《中国教师报》2023年05月03日第14版

作者:刘景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职教   这个世界   职业学校   职业教育   位置   留言   发生   幸福   学生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