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总与人争执,放任不管或主张谦让都不行,试试“ICPS五步法”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本文由孕育岛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小蓝从小活泼好动,这点深得大人喜欢。

比如让他表演节目或者搞笑,都是有求必应。看到孩子这么受欢迎,小蓝妈其实挺高兴的。

不过上个星期发生的一件事,让小蓝妈觉得有点尴尬。

小蓝和伙伴们一起踢足球,刚开始大家还和谐融洽,打打闹闹玩得很好。

这时其中一个小孩球没踢准,球刚好擦过小蓝的脸,小蓝可能有点被吓到,过了一会才恍过神来。

看到小蓝没事,大家开始大笑,指着小蓝:“哈哈哈,差点毁容了吧。”

本来是句玩笑话,以为小蓝会接招。没想到小蓝跑到踢球男孩的面前,开始大声指责:“你眼睛朝天上看的是不是?”

男孩显然没有想到小蓝会有这种反应,小声说了句“对不起”。

可小蓝还是不肯罢休:“说句对不起就有用吗?我觉得你就是故意的,为了公平,也让我踢你脸一下。”

大家被小蓝的这句话惊到了,纷纷上前来劝架,男孩听到小蓝要踢他,也开始不淡定了,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吵个没完。

直到小蓝妈揪着他的耳朵回到家,这场争执才结束。

小蓝妈:“你怎么就这么喜欢和人吵架呢?人家都说对不起了,还不依不饶,太过分了。”

小蓝争辩说:“他分明就是故意的,就想踢我”。

其实小蓝跟人吵架已经不是第一次,学校老师跟她反应过好多回,小蓝爱跟同学争执,如果没有大人干涉,常常闹得不欢而散。

类似的情况不少父母应该都碰到过,孩子跟朋友一起玩闹,发生矛盾,争执不下。

除了各种哭闹、伤害之外,最常见的表现就是争抢。

面对这种情况,父母最常用的处理方式是,让孩子学会谦让。

比起争抢赢得胜利,家长认为还不如保持住友谊,大家和谐相处。但这种方式,往往达不到父母期望的劝慰效果。


01娃总与人发生争执,家长的常见做法:

1)放任孩子自己解决

父母觉得孩子的事就该自己处理,干预太多反而不好。

这也是日本大多数家长的做法,包括在幼儿园里发生冲突,老师也会“袖手旁观”,试着让孩子自我解决。

俗话说“不打不相识”,孩子也许通过争抢的方式能建立更深厚的友谊,父母插手只会让事情变得复杂。

父母的这种考虑有一定的道理,不过也不是完全准确。

让孩子自己处理问题的前提是,孩子有宽容心,还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

如果孩子双方年龄都比较小,不擅长解决问题,不能进行良好的沟通,家长的放任只会加剧矛盾冲突。

2)强制干预

看到孩子吵架,父母的第一反应是觉得糟心,耐心不够的父母还想快速解决。

尤其很多父母觉得孩子的争吵根本不是大事,不值得花时间处理,于是快刀斩乱麻,直接给孩子下命令。

比如孩子抢玩具,让孩子马上还回去;孩子扯人家的衣服,就让他赶紧松手。

父母用责骂的方式让孩子听命令,孩子如果不照做,就施加更大的压力。

这种方式根本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情绪,不推荐家长使用。

3)提出建议

有的家长为了平等解决问题,通常会给孩子一个方案,让他们自己去实践。

比如孩子抢玩具,两人都不肯退让,就规定让他们轮流玩。

这种处理方式尽管合理,但没有满足孩子的根本愿望。并且,由于不是孩子自发的行动,真正落实时,不能让孩子从心里真正接受。

也就是说,两个孩子可能都玩到了玩具,但已经毫无意义了。

4)后果教育

如果让孩子一直争抢下去,双方都没有好处,最后的结局就是两个人都没有玩具。

家长用权威让孩子停止争执,可是不能让孩子心理平衡。他们会认为是对方的存在,导致自己没有玩具,于是更多了层埋怨。


02放任不管或主张谦让都不行,试试“ICPS五步法”

大多数父母都用这四种方式处理孩子争抢的问题,在不同的情境下,这些方法能有一定效果。

不过从长远角度看,这些方法都缺乏内在驱动力。

简单来说,就是孩子并不能从内心认识到争执的根本问题是什么,这直接导致再发生类似的情况,孩子也没有能力独立解决问题。

大人不在的情况下,孩子要怎么解决呢?不妨借鉴一下“ICPS五步法”。

关于“ICPS五步法”

从《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这本书中,了解到ICPS是英文Interpersonal Cognitive Problem Solving的缩写。

它是指人际认知问题的解决。通俗来说,就是教会孩子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也可以称作“我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个方法最大的优势是,不仅能处理孩子当下面临的问题,也能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03家长要如何运用“ICPS五步法”帮孩子解决问题呢?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要解放儿童的头脑,就要让其从道德、成见、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嘴巴,使其有提问的自由,从“不许多说话”中解放出来。

而引导孩子解决问题的终极目的是,让孩子学会用大脑思考,并能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表达。

具体参考这五步:

1)弄清原委

孩子间发生矛盾,家长不要急着解决问题,可以先弄清楚事实真相。

不妨试着询问孩子情况,最好让双方各自进行叙述,才能最大程度上做出客观的判断。

如果其中一个孩子比较强势,家长要适当进行干预,保证弱势的孩子有话可说。

听双方的意见,既可以让父母有时间思考如何处理问题,也可以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心情平复。

2)分享心情

双方说完自己的见解后,父母可以让孩子分享心情和感受。不管是生气还是愤怒,表达出来,让大家都听见。

双方发生争执,肯定心里都有不平衡的地方。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不会在意别人的感受,都认为自己是有理的一方。

如果能从对方嘴里听到伤心、难过的感受,会让孩子意识到,原来别人和自己有类似的心情,并不只是自己受委屈。

其实这也是“同理心”的一种运用,会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何乐而不为?

3)询问看法

家长直接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不利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倾听孩子的感受后,不妨问孩子“你们觉得怎么解决比较好?”一方面是尊重孩子,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孩子自己想办法,是激发内在驱动的最好方式。

4)记录存档

孩子提出解决办法的时候,父母可以用笔记本记录下来。

这既是表达对孩子意见的认同,也是告诉孩子,我在很认真地听,你得好好说。

这种情况下,孩子即使不懂记录的重要性,也知道家长很重视这件事。

孩子说完后,家长可以把记录内容念给孩子听,让孩子对解决方法更加熟悉。

5)方法归纳

将孩子提出的解决问题办法应用于实践,是积累经验的一个过程。

比如孩子吃糖果,本来两人都想吃,可糖果只有一颗,于是他们决定一人分一半。如果两人都有很愉快的感受,可以告诉他们这就是分享的乐趣。

面对孩子的矛盾冲突,父母不要期望他们短时间内就可以成长,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培养。

父母需要做的,就是正确引导,对孩子多点耐心,才能推动他们成长。

关键词:争执、解决问题、ICPS五步法、实际应用、早教

孕育岛,一个专业的孕产、育儿团队,青云计划获奖者。专为孕期大小事和婴幼儿护理提供知识储备,在怀孕或育儿期间遇到的任何疑惑,都可以通过私信咨询,得到满意的答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谦让   矛盾   家长   父母   玩具   能力   发生   方式   孩子   方法   心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