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绵阳梓潼“两弹城”的建设者是谁吗?

闻名遐迩的"中国两弹城",座落在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的长卿山下,1978年解密后已辟为"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基地",迎来了络绎不绝的游人前来游览参观。人们通过观览"两弹城"旧址,了解到"两弹一星"功勋获得者于敏、王淦昌、邓稼先、朱光亚等杰出科学家,曾经在这里隐姓埋名,默默无闻的拼搏奋斗,研制了"两弹一星",为我国的核武器发展做出了宝贵贡献。

但是,这些科学家工作生活的"两弹城"建设者是谁,却成了不解之谜,得不到准确的答案。随着“两弹城"旧址的解密,这些作为无名英雄的建设者,也应该公之于众了。我作为"两弹城"建设的参与者,在这里简要介绍一下所了解的基本情况。在参观"两弹城"的说明词中,介绍了解放军工程兵8342部队所属的7983部队和8040部队建设了当时的“两弹城"。8342部队就是工程兵建筑第54师的番号,7983和8040部队是54师所属的123团和125团的番号,这些部队在八十年代的军队精简整编中,已经全部撤销。如果无人宣传,这些成千上万为国防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参与"两弹城"建设者的人民子弟兵,就成了永远无人知晓的无名英雄。

1965年8月,根据党中央关于"加强三线建设"和"要准备打仗”的战略部署,决定把我国核武器研制基地,从青海海晏迁往四川绵阳梓潼县的长卿山中,其它几个研究所迁往剑阁和江油县的剑门山和龙门山中。为了防御战争到来时大规模的轰炸,在深山中建设了核武研制基地,修筑了各种防护工程,开挖了大型防空洞。遵照中央军委命令,从1965年开始,我们54师在梓潼县城成立了"川北指挥部",统一指挥123和125团两个团队,进场执行"两弹城"建设任务。近万名官兵经过四年的艰苦奋战,在梓潼县西郊潼江西岸的长卿山下,建设了后来称为“两弹城"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部,占地3000余亩,有办公室,将军楼,大礼堂,防空洞等167栋各种建筑物。为当时我国最顶尖的核物理科学家及两万多名科技工作者,提供了研制试验和工作生活的基础设施。在王淦昌、邓稼先等人带领下,在这里相继完成了原子弹和氢弹的设计方案,实现了我国核工程的武器化、轻型化、小型化。这里孕育出了"爱国奉献,艰苦奋斗,协同攻关,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1968年3月入伍进入工程兵8342部队,师部驻在甘肃酒泉市南郊石油新村大院。当时我师所属的101团和103团两个团队,在中蒙边境修筑防卫苏联入侵的防御工程;123团和125团两个团队在四川绵阳地区的梓潼、剑阁、江油县担负修建"两弹城"工程任务。新兵训练结束后,我被分到师直修理营一连,当时营部与二连三连驻酒泉师部大院,一连驻梓潼县,受师"川北指挥部”直接领导。1968年7月1日,我与被分到一连的30多名新兵,坐火车开赴四川绵阳,下车后坐军用汽车沿盘山公路到达梓潼县。连队驻地在县城西边三公里处的长卿山山坡上,紧挨潼江西岸,住的是部队搭建的简易营房,用钢架支撑,屋顶是牛毛毡铺盖,冬冷夏热,生活条件比较艰苦。连队的任务是为建设"两弹城"的两个团施工部队提供汽车机械修理服务。

当时文革运动正在进行,群众组织分成两派,抢夺部队武器弹药,武斗非常激烈。为了保证国防施工正常进行,我们部队组织多支宣传队,深入两派据点,收缴枪支,制止武斗,很快平息了混乱的局势。1968年12月,我部基本完成了"两弹城”建设任务,陆续撤出绵阳地区,奔赴川东涪陵地区,到达距涪陵四十公里处的乌江岸边白涛镇。全师四个团队及师直属部队三万多人,集中在大山深处执行开挖大型山洞,建设“816核地下工程"的新任务。

我们英勇的工程兵8342部队,从1961年成立,先后担负了酒泉导弹卫星基地,新疆马兰核试验基地,青海海晏核武器研制基地,四川绵阳"两弹城",涪陵“816核工程"等国防工程建设任务。如今,除了酒泉导弹卫星基地外,其它核工程基地都已废除解密,我们部队及所属团队也在百万大裁军中撤销。但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除了在这些基地努力拼搏的科技工作者,亲身参与这些基地建设的成千上万英勇的工程兵官兵,不畏艰难困苦,流血流汗奋战,同样为我国的核武事业发展壮大,做出了宝贵贡献。他们与我国的核科学家和成千上万科技工作者一样,功不可没,永铭史册,也是我们民族的脊梁和最可敬佩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梓潼   两弹   酒泉   涪陵   梓潼县   绵阳   工程兵   建设者   部队   我国   基地   工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